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必躬亲,间接经验的获取要比直接经验多,因此学习是获取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更应该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别是物理教师更是如此。我从事中学物理教学二十余年了,坚持课余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有所思:一是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新在哪里?二是如何处理初中物理中的有关习题?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下面聊聊我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浅显认识。
一、新的物理课程新在哪里
第一,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学生对知识的要求有所降低。新课程注重科技知识和学科渗透。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与过去有所不同。比如说,八年级物理下册中两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要求学生记住求总电阻公式R=R1+R2。对于两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新课程不要求学生记住求总电阻的公式,同时也不作为考查内容。
第二,科学探究的学习精神贯穿全书。初中物理新课标系统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有七大要素,即一是提出问题;二是猜想与假设;三是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四是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五是分析与论证;六是评估;七是交流与合作。这七个要素不是固定模式,可以交换位置进行运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第三至第六要素,要让学生精通这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是今后考查学生能力的必出试题。第一、二、七要素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把它们当做次要因素。因为探究是人的一种精神,所以广大师生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反复运用,达到熟能生巧,它能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品格。
第三,学生实验与过去有所不同。新课程中的学生实验是一种探究式的实验,没有现成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所需器材,实验完毕再回忆实验步骤。实验表格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由学生自己设计。最后对实验所得的结论和实验装置等进行评估、合作交流。
第四,新课程要求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一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学生成长手册。二是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书面考试重在考查学生动手操作的体验。比如说,有一杯热水、一杯温水和一杯冷水,把手放进热水中,再拿出来放进温水中的学生会说温水冷,把手放进冷水中,再拿出来放进温水中的学生会说温水热,如果没有亲自动手的学生就没有这种体验。
二、关于初中物理部分习题的分析和处理
(一)开放性习题
通过解读新课标,我了明白开放性习题没有唯一答案,只有合理答案。开放性物理问题的教学能形成交流、讨论的民主氛围,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探究的平等参与关系。教师与学生一样进入问题情境,充当角色,参与小组讨论,成为学生的高级合作伙伴,并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互相评论和补充,进行交流和比较,去感悟实践的全过程。面对学生列举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设计的不同方案,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从中寻找规律,概括出更一般的结论。开放性问题的解决,不仅使学生增强自信,培养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力,同时还能深切地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让他们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感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进步和伙伴的友谊。
(二)观察和调查习题一般安排在课外或节假日
在观察活动开始时,学生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诱惑感和好奇心,喜新奇,好热闹,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但仅凭好奇心是不够的,是无法观察好物理实验活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有趣的科学实验等。在学生刚接触实验课时,我就给大家介绍了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水壶中的蒸汽不停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十六世纪,年仅十八岁的伽利略从吊灯的摆动现象,发现吊灯向两边摆动的幅度虽然逐渐减小,但是每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都相等;伽利略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制造了很多医用测脉器……科学家们正是从这些最简单的最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中,作出了震撼世界的发明和创造,由此大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加懂得观察。
(三)科学作文题
科学小论文不是简单地将手头材料罗列成文,渗透的说理,规律的导引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价值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就会形成一篇很好的科学小论文。首先要培养学生去发现,提出问题;其次是思路要清晰;第三是要学会逻辑分析;第四要学会收集信息;第五是理解新知识;第六是学会组织信息和语言表达。
(四)培养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去体验
在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设计了大量的构思新奇、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实验、小制作。这些小实验、小制作,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行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查阅资料的习惯
在21世纪的大教育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巨大作用,不能简单地将它看作是一种手段,而应该更多地将它与学科进行整合,补充完善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我想这才是这场学科整合运动的初衷。
综上所述,我通过业余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对新的物理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初中物理的编排意图,学会了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知道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和能力。我相信: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获得更充实的间接经验。间接经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最终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主编.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王较过主编.物理教育学.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8)
一、新的物理课程新在哪里
第一,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学生对知识的要求有所降低。新课程注重科技知识和学科渗透。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与过去有所不同。比如说,八年级物理下册中两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要求学生记住求总电阻公式R=R1+R2。对于两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新课程不要求学生记住求总电阻的公式,同时也不作为考查内容。
第二,科学探究的学习精神贯穿全书。初中物理新课标系统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有七大要素,即一是提出问题;二是猜想与假设;三是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四是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五是分析与论证;六是评估;七是交流与合作。这七个要素不是固定模式,可以交换位置进行运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第三至第六要素,要让学生精通这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是今后考查学生能力的必出试题。第一、二、七要素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把它们当做次要因素。因为探究是人的一种精神,所以广大师生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反复运用,达到熟能生巧,它能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品格。
第三,学生实验与过去有所不同。新课程中的学生实验是一种探究式的实验,没有现成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所需器材,实验完毕再回忆实验步骤。实验表格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由学生自己设计。最后对实验所得的结论和实验装置等进行评估、合作交流。
第四,新课程要求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一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学生成长手册。二是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书面考试重在考查学生动手操作的体验。比如说,有一杯热水、一杯温水和一杯冷水,把手放进热水中,再拿出来放进温水中的学生会说温水冷,把手放进冷水中,再拿出来放进温水中的学生会说温水热,如果没有亲自动手的学生就没有这种体验。
二、关于初中物理部分习题的分析和处理
(一)开放性习题
通过解读新课标,我了明白开放性习题没有唯一答案,只有合理答案。开放性物理问题的教学能形成交流、讨论的民主氛围,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探究的平等参与关系。教师与学生一样进入问题情境,充当角色,参与小组讨论,成为学生的高级合作伙伴,并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互相评论和补充,进行交流和比较,去感悟实践的全过程。面对学生列举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设计的不同方案,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从中寻找规律,概括出更一般的结论。开放性问题的解决,不仅使学生增强自信,培养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力,同时还能深切地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让他们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感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进步和伙伴的友谊。
(二)观察和调查习题一般安排在课外或节假日
在观察活动开始时,学生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诱惑感和好奇心,喜新奇,好热闹,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但仅凭好奇心是不够的,是无法观察好物理实验活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有趣的科学实验等。在学生刚接触实验课时,我就给大家介绍了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水壶中的蒸汽不停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十六世纪,年仅十八岁的伽利略从吊灯的摆动现象,发现吊灯向两边摆动的幅度虽然逐渐减小,但是每摆动一个来回的时间都相等;伽利略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制造了很多医用测脉器……科学家们正是从这些最简单的最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中,作出了震撼世界的发明和创造,由此大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加懂得观察。
(三)科学作文题
科学小论文不是简单地将手头材料罗列成文,渗透的说理,规律的导引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价值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就会形成一篇很好的科学小论文。首先要培养学生去发现,提出问题;其次是思路要清晰;第三是要学会逻辑分析;第四要学会收集信息;第五是理解新知识;第六是学会组织信息和语言表达。
(四)培养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去体验
在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设计了大量的构思新奇、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实验、小制作。这些小实验、小制作,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行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查阅资料的习惯
在21世纪的大教育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巨大作用,不能简单地将它看作是一种手段,而应该更多地将它与学科进行整合,补充完善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我想这才是这场学科整合运动的初衷。
综上所述,我通过业余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对新的物理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初中物理的编排意图,学会了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知道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和能力。我相信: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获得更充实的间接经验。间接经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最终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主编.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王较过主编.物理教育学.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