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童言无忌,那是因为儿童的率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都说童心烂漫,那是因为儿童的心中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童年是最具有诗意的岁月。天天和儿童在一起谈心、读书、学习,学着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和他们同喜同悲、同苦同乐,一起成长,真是一件幸福无比的事情!当我把点点滴滴的心血化为浇灌花朵的雨露时,我惊喜地听见了花开的声音。它告诉我:脚踏实地当好一名小学教师是真实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永恒的……
一、呵护童心 倾注师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种呵护就是无微不至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发现并宽容他们新、奇、趣、怪的想法,可以激发他们具有个性的思想火花,培养其创造精神。
怎样才能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想做的事呢?那就把自己当作孩子吧。只有把自己也当作孩子,你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灵,播撒你爱的种子。呵护童心就在不经意“玩”成,倾注师爱在举手投足间定格,那一张张笑脸才会那样真、那样纯。那一声声“老师”才会叫得那样无拘无束,那样有滋有味。水乳交融的师生情打开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通道,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教育是传递爱的事业,“以火点火火愈明,以爱知心心愈爱”。呵护童心,倾注师爱,就这样爱的教育在脚踏实地中走出了第一步。
二、挖掘潜能 竭尽师责
教育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爱好不一样,所具有的潜质也不尽相同。“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你就会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竭尽师责,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不容易被发现的优点、潜质,育人育心,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一)抓住闪光点,多元化评价,化“平庸”为神奇
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这样一类学生,表面上他们资质平庸,成绩总徘徊在“良-”这个档次,要让他们进一步或下滑一步都很困难,平时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久而久之,老师们便放弃了对这类学生的提升教育。经过长期的观察以及我与他们,与他们的家长交谈的过程中发现,造成他们不积极进取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孩子本身很娇气,吃不得半点苦;二是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不高,在小学阶段,能跟班走,考试及格即可。这样,慢慢地他们的意志越来越脆弱,学习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被老师关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老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并且要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当我从浮躁中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拿起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时,一个个小荷露出了尖尖角。
(二)深度挖掘,让优生更优,化“神奇”为更神奇
优生永远都是幸运儿,总是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赞美声中抬头挺胸地向前走去。但优生也容易被老师忽视他们身上除了学习优秀之外的潜质。其实他们身上这些不易被人发现的潜质的价值远远高于学习成绩的优异。
“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天生我材必有用”竭尽师责,挖掘潜质,师责在相知互爱中升华,教书育人成了享受生活。
三、创新进取 提高师艺
呵护童心,倾注师爱,师生之间有了水乳交融的情感;挖掘潜质,竭尽师责,“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育人育心,感受教育的快乐。但是这些“爱”距离“亲其师,信其道”还有一段距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弗罗姆就曾经说过:“师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现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这种“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要求教师拥有创新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一)在踏实中求“不踏实”,变常规为“不常规”
面对高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面对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怎么墨守成规地站在三尺讲台上,谨记师爱慎讲师艺?
翻开备课本,那严谨的教学设计,面面俱到的知識点,工工整整的字迹不再令我自豪。我知道就像以前一样走下去,一样能取得成绩,而且既省时又省力。但这样容易让教师养尊处优,时间一长,便会产生倦怠情绪,以前的优点反而成了扼杀教师前进的刽子手。于是我开始变踏实为“不踏实”,变常规为“不常规”。当然,这种“变”不是颠覆性的、毫无章法的“变”,而是在已取得的成绩上和实践中科学地“变”。向有经验的教师学,向不同授课风格的教师学,向名师大家学。辩证地用好“拿来主义”,在不断地“变化”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品位。
(二)反思、学习,再反思、再学习
如果说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那么反思就更辛苦了。因为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为什么我想学名家大师却总不得要领?为什么我的课堂评价这么干涩?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少了一份自然生成?什么时候我才能达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境界?
一边反思一边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一边反思,一边阅读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边反思,一边用反思指导教育教学。如被换了血液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像流水般欢畅地向前流去,因为反思,我也学会了质疑,向自己、向同伴、向教材质疑,超越自己、超越同伴、超越教材促使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但只要我们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与反思精神,我们就会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谱写一曲《爱的教育》,我用师爱谱曲,用师责填词,满怀激情地唱着它向前走去,脚踏实地向前走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用一颗伟大的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我越发坚定了我的信念:脚踏实地当好一名小学教师!
一、呵护童心 倾注师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种呵护就是无微不至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发现并宽容他们新、奇、趣、怪的想法,可以激发他们具有个性的思想火花,培养其创造精神。
怎样才能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想做的事呢?那就把自己当作孩子吧。只有把自己也当作孩子,你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灵,播撒你爱的种子。呵护童心就在不经意“玩”成,倾注师爱在举手投足间定格,那一张张笑脸才会那样真、那样纯。那一声声“老师”才会叫得那样无拘无束,那样有滋有味。水乳交融的师生情打开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通道,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教育是传递爱的事业,“以火点火火愈明,以爱知心心愈爱”。呵护童心,倾注师爱,就这样爱的教育在脚踏实地中走出了第一步。
二、挖掘潜能 竭尽师责
教育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爱好不一样,所具有的潜质也不尽相同。“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你就会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竭尽师责,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不容易被发现的优点、潜质,育人育心,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一)抓住闪光点,多元化评价,化“平庸”为神奇
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这样一类学生,表面上他们资质平庸,成绩总徘徊在“良-”这个档次,要让他们进一步或下滑一步都很困难,平时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久而久之,老师们便放弃了对这类学生的提升教育。经过长期的观察以及我与他们,与他们的家长交谈的过程中发现,造成他们不积极进取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孩子本身很娇气,吃不得半点苦;二是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不高,在小学阶段,能跟班走,考试及格即可。这样,慢慢地他们的意志越来越脆弱,学习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被老师关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老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并且要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当我从浮躁中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拿起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时,一个个小荷露出了尖尖角。
(二)深度挖掘,让优生更优,化“神奇”为更神奇
优生永远都是幸运儿,总是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赞美声中抬头挺胸地向前走去。但优生也容易被老师忽视他们身上除了学习优秀之外的潜质。其实他们身上这些不易被人发现的潜质的价值远远高于学习成绩的优异。
“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天生我材必有用”竭尽师责,挖掘潜质,师责在相知互爱中升华,教书育人成了享受生活。
三、创新进取 提高师艺
呵护童心,倾注师爱,师生之间有了水乳交融的情感;挖掘潜质,竭尽师责,“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育人育心,感受教育的快乐。但是这些“爱”距离“亲其师,信其道”还有一段距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弗罗姆就曾经说过:“师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现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这种“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要求教师拥有创新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一)在踏实中求“不踏实”,变常规为“不常规”
面对高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面对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怎么墨守成规地站在三尺讲台上,谨记师爱慎讲师艺?
翻开备课本,那严谨的教学设计,面面俱到的知識点,工工整整的字迹不再令我自豪。我知道就像以前一样走下去,一样能取得成绩,而且既省时又省力。但这样容易让教师养尊处优,时间一长,便会产生倦怠情绪,以前的优点反而成了扼杀教师前进的刽子手。于是我开始变踏实为“不踏实”,变常规为“不常规”。当然,这种“变”不是颠覆性的、毫无章法的“变”,而是在已取得的成绩上和实践中科学地“变”。向有经验的教师学,向不同授课风格的教师学,向名师大家学。辩证地用好“拿来主义”,在不断地“变化”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品位。
(二)反思、学习,再反思、再学习
如果说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那么反思就更辛苦了。因为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为什么我想学名家大师却总不得要领?为什么我的课堂评价这么干涩?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少了一份自然生成?什么时候我才能达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境界?
一边反思一边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一边反思,一边阅读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边反思,一边用反思指导教育教学。如被换了血液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像流水般欢畅地向前流去,因为反思,我也学会了质疑,向自己、向同伴、向教材质疑,超越自己、超越同伴、超越教材促使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但只要我们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与反思精神,我们就会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谱写一曲《爱的教育》,我用师爱谱曲,用师责填词,满怀激情地唱着它向前走去,脚踏实地向前走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用一颗伟大的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我越发坚定了我的信念:脚踏实地当好一名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