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外务工人员中绝大多数由于多重因素,导致了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作为社会发展历程中的特殊群体,行为偏差的留守少年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围绕这些少年儿童所开展的教育和管理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主要从学校管理和教育的视角出发,探讨留守少年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农村学校 行为偏差留守少年 教育管理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提速,冲击着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村土地面积缩小,提高了剩余劳动力数量,为合理改善生活,农村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开始转移到城市。基于这种背景,农村留守少年就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涉及到义务教育的范畴,留守少年人数队伍庞大,大部分缺失家庭或者学校教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身心健康状况。留守少年教育及管理的缺失不但有悖于九年义务教育法,还直接关系到社会新一辈的人口素质。所以,强化对留守少年的教育与管理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目前农村行为偏差留守少年群体所呈现出的问题
因为留守少年属于未成年人群体,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故在其成长阶段必然需要父母的关爱与教育,然而实际状况则为较多的留守少年由外出务工者的父母以及亲友代为监护,他们的全部职责就是保障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和衣食无忧,并不重视孩子关怀与教育的给予。因为留守少年多数不生长在为其身心健康成长所提供的良好家庭氛围,所以会使其在生活学习及意识行为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比较严重的问题。
1.农村留守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在每个青少年成长的环节之中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因而,父母家人在此过程中适当地安慰或鼓励孩子,可以使他们勇敢面对一切困难。但是由于留守少年的家长常年在外地城市务工,较少陪在身边,所以在他们生活或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及困难时,无法及时得到家长的关爱和指引,即会产生委屈感。源自父母的关爱和鼓励匮乏会使孩子产生被抛弃的错觉,因此通常而言,留守少年的性格一般会很内向,对自己持有怀疑态度,甚至某些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
2.农村留守少年长期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
因为大多数农村留守少年均由家庭中的亲友当作临时监护人,但是他们在监护的同时,却不重视教育和管理孩子。尤其是由祖父母等隔代老人作为临时监护人,还会无限度地溺爱孩子,难以有效地管控与引导留守少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而因为孩子自身的自我控制力较为薄弱,无法正确客观地面对现代社会中的诸多不良现象,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会在他人的教唆下或者通过接触网络上的有害信息而形成,进而造成其叛逆心理的产生以及迷恋上网问题的出现。
二、强化农村行为偏差留守少年管理与教育的措施建议
家庭是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步入社会化进程的首站。因此,家庭和学校便是留守少年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场所。在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历程当中,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家庭职责被削弱,则加重了学校的教育管理责任,因此学校需要给予行为偏差的留守少年更多的重视和关怀,并积极制定有效措施,从而加强管理。
1.从思想上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善生活水平,为孩子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然而留守少年的教育管理问题决不可待到具备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再解决和应对。所以外出务工的家长最好不要将少年儿童单独留给老人抚养,避免双方均外出的情况。从根本上而言,有关地方的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创建更多的务工岗位,以应对农村的贫困化局面。
2.完善农村学校管理制度
农村学校尽管生存艰难,各种不同的因素都对学校发展产生局限性,关注行为偏差留守少年这一弱势群体也仅限于应付领导检查,管理与教育留守少年群体一般也流于形式。所以,学校领导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意识到教育和管理农村行为偏差留守少年的广泛性、迫切性及重要性。
3.建立学生档案,构建家校合作的标准制度
家庭对留守少年所发挥的作用,是学校无法轻易取代的,社会、家庭与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支柱,儿童父母的职能削弱,便只能依赖于学校和全社会的关怀来弥补,一味盲目地要求学生父母放弃外出务工显然不现实。因此学校可以尝试联合儿童家庭,开展合作,强化管理和教育留守少年儿童。学校可在节假日积极联系学生及其监护人,同他们沟通和询问外出务工的家长近况,倘若近期内家长正在农忙或者回家探亲,教师可召集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并组建互动平台。在此期间可让学生父母提供联系方式以及回家频率等,并可同其交换学生所在班级、师资状况与管理人的联系方式,并制作成册以便交流。
结语
农村行为偏差的留守少年教育及管理问题属于综合性的复杂社会问题,只有当地政府、学校及家庭在教育监管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职责,才能标本兼治,有效应对农村留守少年的管教问题。这项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帮助、关爱并支持他们,从而为其身心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为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及解决途径[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85.
[2] 杜红海. 浅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1):37.
(作者單位: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四中学)
【关键词】农村学校 行为偏差留守少年 教育管理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提速,冲击着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村土地面积缩小,提高了剩余劳动力数量,为合理改善生活,农村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开始转移到城市。基于这种背景,农村留守少年就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涉及到义务教育的范畴,留守少年人数队伍庞大,大部分缺失家庭或者学校教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身心健康状况。留守少年教育及管理的缺失不但有悖于九年义务教育法,还直接关系到社会新一辈的人口素质。所以,强化对留守少年的教育与管理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目前农村行为偏差留守少年群体所呈现出的问题
因为留守少年属于未成年人群体,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故在其成长阶段必然需要父母的关爱与教育,然而实际状况则为较多的留守少年由外出务工者的父母以及亲友代为监护,他们的全部职责就是保障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和衣食无忧,并不重视孩子关怀与教育的给予。因为留守少年多数不生长在为其身心健康成长所提供的良好家庭氛围,所以会使其在生活学习及意识行为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比较严重的问题。
1.农村留守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在每个青少年成长的环节之中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因而,父母家人在此过程中适当地安慰或鼓励孩子,可以使他们勇敢面对一切困难。但是由于留守少年的家长常年在外地城市务工,较少陪在身边,所以在他们生活或学习过程中遭遇挫折及困难时,无法及时得到家长的关爱和指引,即会产生委屈感。源自父母的关爱和鼓励匮乏会使孩子产生被抛弃的错觉,因此通常而言,留守少年的性格一般会很内向,对自己持有怀疑态度,甚至某些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
2.农村留守少年长期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
因为大多数农村留守少年均由家庭中的亲友当作临时监护人,但是他们在监护的同时,却不重视教育和管理孩子。尤其是由祖父母等隔代老人作为临时监护人,还会无限度地溺爱孩子,难以有效地管控与引导留守少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而因为孩子自身的自我控制力较为薄弱,无法正确客观地面对现代社会中的诸多不良现象,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会在他人的教唆下或者通过接触网络上的有害信息而形成,进而造成其叛逆心理的产生以及迷恋上网问题的出现。
二、强化农村行为偏差留守少年管理与教育的措施建议
家庭是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步入社会化进程的首站。因此,家庭和学校便是留守少年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场所。在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历程当中,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家庭职责被削弱,则加重了学校的教育管理责任,因此学校需要给予行为偏差的留守少年更多的重视和关怀,并积极制定有效措施,从而加强管理。
1.从思想上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善生活水平,为孩子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然而留守少年的教育管理问题决不可待到具备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再解决和应对。所以外出务工的家长最好不要将少年儿童单独留给老人抚养,避免双方均外出的情况。从根本上而言,有关地方的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创建更多的务工岗位,以应对农村的贫困化局面。
2.完善农村学校管理制度
农村学校尽管生存艰难,各种不同的因素都对学校发展产生局限性,关注行为偏差留守少年这一弱势群体也仅限于应付领导检查,管理与教育留守少年群体一般也流于形式。所以,学校领导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意识到教育和管理农村行为偏差留守少年的广泛性、迫切性及重要性。
3.建立学生档案,构建家校合作的标准制度
家庭对留守少年所发挥的作用,是学校无法轻易取代的,社会、家庭与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支柱,儿童父母的职能削弱,便只能依赖于学校和全社会的关怀来弥补,一味盲目地要求学生父母放弃外出务工显然不现实。因此学校可以尝试联合儿童家庭,开展合作,强化管理和教育留守少年儿童。学校可在节假日积极联系学生及其监护人,同他们沟通和询问外出务工的家长近况,倘若近期内家长正在农忙或者回家探亲,教师可召集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并组建互动平台。在此期间可让学生父母提供联系方式以及回家频率等,并可同其交换学生所在班级、师资状况与管理人的联系方式,并制作成册以便交流。
结语
农村行为偏差的留守少年教育及管理问题属于综合性的复杂社会问题,只有当地政府、学校及家庭在教育监管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职责,才能标本兼治,有效应对农村留守少年的管教问题。这项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帮助、关爱并支持他们,从而为其身心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为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及解决途径[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85.
[2] 杜红海. 浅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1):37.
(作者單位: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