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美国中小学,授课通常采取圆桌分组的形式。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自我实践及互相讨论的环节上,并提供适时的帮助。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主人的角色,使整个课堂真正回到学生的手里。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学角色;教学目标;情境创设
一、引言
笔者在美国学习期间,有幸参与了美国俄勒冈州科瓦利斯市威尔森学校及富兰克林学校K-8年级(指从学前班到八年级)的教学实践工作,这两所学校都是科瓦利斯市当地的公立学校。美国的中小学和我国中小学在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不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美国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总结和创新。
一是教室环境安排存在不同。笔者所在的学校,班级的座位安排都采取了圆桌讨论的形式,4~6个学生围坐在一个大桌子旁,使学生形成自然分组,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适宜讨论的环境。美国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授课形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们的行为不做过多干预。笔者在刚开始接触这种教学方式时,有些担忧,特别是担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否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集中注意力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是笔者的第一个疑惑。
二是教材使用存在差异。美国中小学校在授课时没有限定学生的具体教材,教师们根据教学大纲自行安排授课内容和进度。因此,教师通常只固定教一个年级,不会随班走,这使教师对某个年级的授课内容非常熟悉,并可以不断对课程进行丰富和完善。但学生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该如何预习和复习、家长如何参与对孩子学习方面的辅导呢?这是笔者的第二个疑惑。
三是对作业的态度不同。美国学校的教师通常不会留具体的书面作业,只留一些讨论的话题或是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学完课程后的收获及新的想法。没有具体的书面作业,学生如何巩固自己学过的内容呢?这是笔者的第三个疑惑。
在美国,这样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从学前班一直延续到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终于惊奇地发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即便是最小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要不要好好学习和怎样遵守纪律这些内容上,而是更多专注于思考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以及从所学知识中不断拓展出更丰富的经验。虽然没有纸质作业,但是每个学生都会认真思考学习后的课题。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植物的生长,学生就会满怀热情地种一棵植物,对比课堂内容和自己种植的不同,努力尝试设计一篇相关的种植报告。这完全是自发的行为,教师并没有做硬性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遇到问题后需要自己查阅大量课内外的资料,然后思考、总结、表达。课堂上宽松的环境也促进了学生们积极地讨论。讨论的过程,使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总结能力、表达能力。教师也能够及时地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更正错误。这样的学习、实践和讨论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既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方向,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自我修正的能力。
看到学生们能够如此自然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笔者感到很惊叹。学生如何与教师配合得这样默契?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并从中得到乐趣呢?为此,笔者专门参加了俄勒冈州立大学开设的关于教育学及教学技巧的课程。
二、教师、学生、教学的关系
1.主体概念
(1)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
(2)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或其他可以学习的地方接受教育的人。
(3)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教师要想快速有效地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是什么。教师角色的性质就是帮助学生成长,抑或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教师角色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其他角色,主要是与学生的互动,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发挥出自己的角色功能。这里涉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地位问题。由于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师生之间,所以教师的角色地位主要通过师生关系来确定。在现代教育思想中,人们一般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职责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更是要根據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
三、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
1.知己知彼
所谓知己就是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学科优势、在整个教学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等。教师要牢记自己在教学中要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知彼就是要知道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及态度等。因此,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自己,通常这种了解是在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规划中以及自身的不断成长中完成的。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就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对学生的了解可采取多种方式。一是简历了解。简历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业表现、能力、爱好及特长等。二是问卷调查。授课初期,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希望获取哪类知识及希望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三是“观察-反馈”。课程开始初期,教师可以安排相应的课程讨论环节,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学生们的反应就是对教学的反馈,使教师能够调整或完善教学。
2.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前状态
(1)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给所教班级设定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要确切地知道教学内容。甚至更重要是让学生确切地知道什么是他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因此学生需要看到一份列出了明晰目标的清单。学生不够好的表现经常是由于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如果教师在每次课开始时就能为班级设定出清晰的目标,学生就能将焦点集中到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上。此外,教师应以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设定教学的目标,将其限制在一个合理的清单上,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或计划,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覆盖所列出的目标。 (2)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教学前,教师要有所准备。要组织好所有的教学材料,使课程平稳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学材料可能是教室的设备,如黑板、投影仪等;也可能是实验器材,如各种演示的工具和装备等。
(3)计划学习的简短步骤。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一系列简短的、易管理的步骤进行学习,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一次教给学生太多东西,一旦学生不能快速理解并掌握,就容易迷惑和失去信心,一个失败导致另一个失败,将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避免恶性循环。
(4)计划足够的时间。每项新技能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掌握,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一对一的教学最有利于把握学习的步调,但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很难开展一对一的教学。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自己判断恰当的进度。如果进度过慢,学的较快的学生会感到无聊;如果进度过快,学的较慢的学生会因学不会而失去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有不耐烦或迷惑的信号,以适当加快或放慢进度。并且要为那些比其他学生提前完成班级作业的学生准备额外的任务,如回答更高级的问题、帮助较慢的同学等,并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额外的安排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
3.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的状态
(1)促进主动式学习。除了学习动机之外,主动式学习可能是提升学习效益的最重要的条件。主动式学习意味着参与和亲自动手实践,与被动式学习是相对的;被动式学习更多地是被动接受信息。在主动式学习中,学生主动地尝试新技能,主动解决问题或提出新想法。学生的主动式学习包括主动动手操作以学习一种新技能、在班级讨论时发表意见、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等。
(2)培养良好的自尊。教师要根据之前设定的合理的教学步骤,促进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获得自信,形成良好的自尊。同时教师通过不断检测——学生们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检测形式之一,发现学生存在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学习循环。
(3)掌握基本的知识及技能。当教师通过自己充足的課前准备及灵活的课堂授课,创造出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后,在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过程中,要加入及时的适量的课堂及课下练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动手实践就是最好的练习形式之一,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四、结束语
教师的工作不是固定的“程序”,更多的是要用对学生及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去应对变化的课堂和各种特点的学生。能够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创新中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教师只有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学生的特点,不断适应及引领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能助推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所以,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教育教学形式,广大教师都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学角色;教学目标;情境创设
一、引言
笔者在美国学习期间,有幸参与了美国俄勒冈州科瓦利斯市威尔森学校及富兰克林学校K-8年级(指从学前班到八年级)的教学实践工作,这两所学校都是科瓦利斯市当地的公立学校。美国的中小学和我国中小学在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不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美国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总结和创新。
一是教室环境安排存在不同。笔者所在的学校,班级的座位安排都采取了圆桌讨论的形式,4~6个学生围坐在一个大桌子旁,使学生形成自然分组,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适宜讨论的环境。美国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授课形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们的行为不做过多干预。笔者在刚开始接触这种教学方式时,有些担忧,特别是担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否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集中注意力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是笔者的第一个疑惑。
二是教材使用存在差异。美国中小学校在授课时没有限定学生的具体教材,教师们根据教学大纲自行安排授课内容和进度。因此,教师通常只固定教一个年级,不会随班走,这使教师对某个年级的授课内容非常熟悉,并可以不断对课程进行丰富和完善。但学生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该如何预习和复习、家长如何参与对孩子学习方面的辅导呢?这是笔者的第二个疑惑。
三是对作业的态度不同。美国学校的教师通常不会留具体的书面作业,只留一些讨论的话题或是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学完课程后的收获及新的想法。没有具体的书面作业,学生如何巩固自己学过的内容呢?这是笔者的第三个疑惑。
在美国,这样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从学前班一直延续到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终于惊奇地发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即便是最小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要不要好好学习和怎样遵守纪律这些内容上,而是更多专注于思考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以及从所学知识中不断拓展出更丰富的经验。虽然没有纸质作业,但是每个学生都会认真思考学习后的课题。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植物的生长,学生就会满怀热情地种一棵植物,对比课堂内容和自己种植的不同,努力尝试设计一篇相关的种植报告。这完全是自发的行为,教师并没有做硬性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遇到问题后需要自己查阅大量课内外的资料,然后思考、总结、表达。课堂上宽松的环境也促进了学生们积极地讨论。讨论的过程,使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总结能力、表达能力。教师也能够及时地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更正错误。这样的学习、实践和讨论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既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方向,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自我修正的能力。
看到学生们能够如此自然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笔者感到很惊叹。学生如何与教师配合得这样默契?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并从中得到乐趣呢?为此,笔者专门参加了俄勒冈州立大学开设的关于教育学及教学技巧的课程。
二、教师、学生、教学的关系
1.主体概念
(1)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
(2)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或其他可以学习的地方接受教育的人。
(3)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教师要想快速有效地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是什么。教师角色的性质就是帮助学生成长,抑或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教师角色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其他角色,主要是与学生的互动,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发挥出自己的角色功能。这里涉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地位问题。由于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师生之间,所以教师的角色地位主要通过师生关系来确定。在现代教育思想中,人们一般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职责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更是要根據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
三、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
1.知己知彼
所谓知己就是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学科优势、在整个教学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等。教师要牢记自己在教学中要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知彼就是要知道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及态度等。因此,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自己,通常这种了解是在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规划中以及自身的不断成长中完成的。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就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对学生的了解可采取多种方式。一是简历了解。简历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业表现、能力、爱好及特长等。二是问卷调查。授课初期,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希望获取哪类知识及希望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三是“观察-反馈”。课程开始初期,教师可以安排相应的课程讨论环节,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学生们的反应就是对教学的反馈,使教师能够调整或完善教学。
2.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前状态
(1)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给所教班级设定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要确切地知道教学内容。甚至更重要是让学生确切地知道什么是他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因此学生需要看到一份列出了明晰目标的清单。学生不够好的表现经常是由于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如果教师在每次课开始时就能为班级设定出清晰的目标,学生就能将焦点集中到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上。此外,教师应以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设定教学的目标,将其限制在一个合理的清单上,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或计划,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覆盖所列出的目标。 (2)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教学前,教师要有所准备。要组织好所有的教学材料,使课程平稳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学材料可能是教室的设备,如黑板、投影仪等;也可能是实验器材,如各种演示的工具和装备等。
(3)计划学习的简短步骤。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一系列简短的、易管理的步骤进行学习,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一次教给学生太多东西,一旦学生不能快速理解并掌握,就容易迷惑和失去信心,一个失败导致另一个失败,将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避免恶性循环。
(4)计划足够的时间。每项新技能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掌握,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一对一的教学最有利于把握学习的步调,但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很难开展一对一的教学。所以,教师必须要能够自己判断恰当的进度。如果进度过慢,学的较快的学生会感到无聊;如果进度过快,学的较慢的学生会因学不会而失去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有不耐烦或迷惑的信号,以适当加快或放慢进度。并且要为那些比其他学生提前完成班级作业的学生准备额外的任务,如回答更高级的问题、帮助较慢的同学等,并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额外的安排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
3.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的状态
(1)促进主动式学习。除了学习动机之外,主动式学习可能是提升学习效益的最重要的条件。主动式学习意味着参与和亲自动手实践,与被动式学习是相对的;被动式学习更多地是被动接受信息。在主动式学习中,学生主动地尝试新技能,主动解决问题或提出新想法。学生的主动式学习包括主动动手操作以学习一种新技能、在班级讨论时发表意见、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等。
(2)培养良好的自尊。教师要根据之前设定的合理的教学步骤,促进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获得自信,形成良好的自尊。同时教师通过不断检测——学生们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检测形式之一,发现学生存在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学习循环。
(3)掌握基本的知识及技能。当教师通过自己充足的課前准备及灵活的课堂授课,创造出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后,在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过程中,要加入及时的适量的课堂及课下练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动手实践就是最好的练习形式之一,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四、结束语
教师的工作不是固定的“程序”,更多的是要用对学生及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去应对变化的课堂和各种特点的学生。能够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创新中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教师只有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学生的特点,不断适应及引领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能助推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所以,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教育教学形式,广大教师都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