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工作,就是数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此,本文从三方面出发,结合一定的数学教学实践,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進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数感和符号意识、数学运算与推理、数学模型等许多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要求的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在思维培训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没有提高思维水平,就不能吸收数学知识,继而不能培养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在提升思维水平的同时提高核心素养。比如当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了解了要如何测量课本、桌面、红领巾的周长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件事物的周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周长的概念:能够勾勒出事物外部轮廓的几何线条,叫做边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了归纳的思维,即能够通过归纳出普遍案例中的共通点,抽象理解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归纳的思维。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概念,归纳出周长这一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了如下学习成果:让这个轮廓成为封闭图形,围绕一周的边线就是周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够得到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精确、概括的语言来描述数学概念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便得到了培养。当具备了以上的思维以后,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便能够应用界定概念,思考问题存在条件的方式来探讨数学问题。此时学生便具备了数学核心素养,这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二、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是否具备核心素养,与学生能否解决数学问题有关。不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则意味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测量儿童游戏池周长为例。刚开始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理论知识,现在只要应用论知识便能够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却发现他们遇到了困难。首先,儿童游戏池开关不规则,学生不能拿着直尺测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概念知识来分析。学生发现,测量儿童游戏池的周长,就是测量游戏池的外部轮廓,只要能绕外部轮廓一圈,测量这个一圈的长度,即可完成边长测量。于是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学生经过思考,决定用步行的方法绕儿童游戏池一圈,计算自己所走步数,再用测量步长×步数的方法来测量儿童游戏池的周长。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思考: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差?如何提高数据精度?学生决定通过多次测试的方式来分析数据的精度。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在应用数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核心素养便能够进一步提升。
三、挖掘教材内容,培养抽象素养
教材是教师展开教育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教材当中不仅包含一些显性的数学知识,同时包含数学文化、数学思想等隐性的教育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践行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数学教师有必要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精心的分析,并利用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促使教师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中,能够逐步满足对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升和毫升”中,教师可以先对教材进行分析,指出“升和毫升”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抽象概念,结合上述内容,教师进行如下目标的设计: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容量概念和一些测量的工具,使得学生认识“升”“毫升”等概念,理解如何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
2、能力目标:促使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等方式,明确“升”“毫升”应当如何使用字母进行表示;引导学生在将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问题进行关联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基于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抽象概念上潜藏的魅力,体会到数学单位之间的转化文化,获得趣味性学习体验。之后,教师以上述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和标准,逐步完成对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
四、借助现代媒体,发展想象素养
逻辑性和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属性,这也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仍旧按照传统方式为学生讲解数字和图形等知识,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甚至会让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无趣、沉闷,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现代媒体技术具有形象化和动态化的特点,能够改良传统数学课堂上知识的呈现方式,并对教育内容进行可视化的处理。所以,为了实现对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同时打造灵动的教育氛围,教师可以使用媒体技术实现优化施教。例如,在“垂线与平行线”中,教师可以先使用几何画板向学生画出一条线段,并向学生询问这一图形的名称,在学生回答出“线段”的答案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几何画板上的图形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说出这一图形的基本特征。随后,教师使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城市夜景图,并向学生提出“这些灯光从哪来?这些灯光是否有尽头?”等问题,学生进行思考时,教师引入“射线”概念,向学生讲解射线的基本特点。紧接着,教师再使用几何画板上的动画按钮绘制一条直线,让学生基于直线的绘制过程,内在地感受到直线的特点,在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也能够增强自己的理解,将原本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动态、直观化的呈现,促使学生在理解中强化自己的印象,实现直观想象素养的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利用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引导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切实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其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数感和符号意识、数学运算与推理、数学模型等许多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要求的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在思维培训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没有提高思维水平,就不能吸收数学知识,继而不能培养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在提升思维水平的同时提高核心素养。比如当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了解了要如何测量课本、桌面、红领巾的周长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件事物的周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周长的概念:能够勾勒出事物外部轮廓的几何线条,叫做边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了归纳的思维,即能够通过归纳出普遍案例中的共通点,抽象理解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归纳的思维。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概念,归纳出周长这一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了如下学习成果:让这个轮廓成为封闭图形,围绕一周的边线就是周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够得到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精确、概括的语言来描述数学概念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便得到了培养。当具备了以上的思维以后,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便能够应用界定概念,思考问题存在条件的方式来探讨数学问题。此时学生便具备了数学核心素养,这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二、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是否具备核心素养,与学生能否解决数学问题有关。不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则意味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测量儿童游戏池周长为例。刚开始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理论知识,现在只要应用论知识便能够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却发现他们遇到了困难。首先,儿童游戏池开关不规则,学生不能拿着直尺测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概念知识来分析。学生发现,测量儿童游戏池的周长,就是测量游戏池的外部轮廓,只要能绕外部轮廓一圈,测量这个一圈的长度,即可完成边长测量。于是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学生经过思考,决定用步行的方法绕儿童游戏池一圈,计算自己所走步数,再用测量步长×步数的方法来测量儿童游戏池的周长。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思考: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差?如何提高数据精度?学生决定通过多次测试的方式来分析数据的精度。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在应用数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核心素养便能够进一步提升。
三、挖掘教材内容,培养抽象素养
教材是教师展开教育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教材当中不仅包含一些显性的数学知识,同时包含数学文化、数学思想等隐性的教育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抽象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践行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数学教师有必要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精心的分析,并利用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促使教师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中,能够逐步满足对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升和毫升”中,教师可以先对教材进行分析,指出“升和毫升”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抽象概念,结合上述内容,教师进行如下目标的设计: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容量概念和一些测量的工具,使得学生认识“升”“毫升”等概念,理解如何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
2、能力目标:促使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等方式,明确“升”“毫升”应当如何使用字母进行表示;引导学生在将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问题进行关联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基于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抽象概念上潜藏的魅力,体会到数学单位之间的转化文化,获得趣味性学习体验。之后,教师以上述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和标准,逐步完成对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
四、借助现代媒体,发展想象素养
逻辑性和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属性,这也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仍旧按照传统方式为学生讲解数字和图形等知识,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甚至会让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无趣、沉闷,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现代媒体技术具有形象化和动态化的特点,能够改良传统数学课堂上知识的呈现方式,并对教育内容进行可视化的处理。所以,为了实现对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同时打造灵动的教育氛围,教师可以使用媒体技术实现优化施教。例如,在“垂线与平行线”中,教师可以先使用几何画板向学生画出一条线段,并向学生询问这一图形的名称,在学生回答出“线段”的答案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几何画板上的图形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说出这一图形的基本特征。随后,教师使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城市夜景图,并向学生提出“这些灯光从哪来?这些灯光是否有尽头?”等问题,学生进行思考时,教师引入“射线”概念,向学生讲解射线的基本特点。紧接着,教师再使用几何画板上的动画按钮绘制一条直线,让学生基于直线的绘制过程,内在地感受到直线的特点,在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也能够增强自己的理解,将原本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动态、直观化的呈现,促使学生在理解中强化自己的印象,实现直观想象素养的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利用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引导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切实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其数学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