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生源质量在当地处于倒数,学校坚持特色办学错位发展,兴办艺术特色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所趴江苏省减负大背景,生源质量、要学专业和新高考政策下的必然重视数学,外语决定了语文基本是我校学生最不重视的(主要是学生潜意识的角度分析)一门高考科目。语文课堂上常常暴露出相当部分学生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特别是美术班在语文课堂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更多。我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基于现状,也一直在思考,积极尝试寻找有效途径帮助这些弱势学生找回上语文课的乐趣和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特别是基于学校的信任,在2007—2009年连续3年担任高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07年高考,所教理科班语文均分名列年级第一,美术班语文均分列同类班级第一。2008年高考所教美术班语文均分名列同类班级第一,2009年高考所教美术班语文均分名列全年级第一且没有低分。总结归纳,我认为成绩的取得与课堂关注弱势学生,努力促使弱势学生在高考中收获成功的教学策略有一定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要为终身学习和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人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各有各的性格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的领域和潜能。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的主体绝对同化,一味强调学习目标自已订、学习内容自己挑、学习方式自已选,在我们普通高中结果只能使大多数学生特别是语文弱势学生无所适从。
弱势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领悟能力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差,他们往往因课堂节奏较快而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慢慢失去信心,也懒于再去动脑,致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比在传统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从而沦为语文课堂的边缘人。对语文自卑、畏惧甚至忽视是这些学生共同的特点,他们仅有的一点点自信心也可能会在教师的漠视和同学的不屑中消失,他们就生活在强势学生的阴影下,于是造成恶性循环。他们甚至还有更加错误的认识:认为语文成绩好学生与差学生之间差距不大,自己差一点也不至于落后很多,失去了强烈的进取心。
一、更新观念,调适心态,积极信任目月势学生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现的,学生时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如教师要有威信,要能管得住弱势学生尤其是那些课堂调皮,开小差的学生。不过这种威信是建立在对学生尊敬和信服的基础上的。教师还必须要有角色意识,积极驾驭自己的教学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去认识、分析和处理遇到的困难。教师良好的心理,是以良好的情感、思想和文化素质为基础的,内核就是自信心。教师需要把这份自信心通过组织教学影响给学生。同时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学生收获成功”。课堂上尊重每位学生,相信每位同学的潜能,相信通过教师的引导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已经是我们老师的共识。尤其对于弱势学生,教师决不在心理上轻视他们,决不在行动上指责他们,而要引导全班的学生一起去帮助他们,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融入语文教学情境和集体中,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不在大家的心目中留下优劣的心理定势,并让这一个纯洁的印象留在自己和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二、课堂教学,积极参与,拉近弱势学生距离
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为取得最佳效果,我一般采用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和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以促使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的活动中,以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在这之中,应体现两大平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节、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了解学生的情感;统领全局,巧妙引导、点拨。语文教师应该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到课堂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传授、人生观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上课前,教师最好先考虑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弱势学生也有兴趣学习这堂课的知识。就像相声小品中的包袱,你可以预先在某一节点准备好。这需要我们老师花一定的功夫去思考和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点在小组活动中显得更为突出。在活动中,合理分配小组非常重要。通常我主要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差异,以四人为一组,设立“组长轮流制”,小组内讨论时各抒己见,互相倾听,全班交流发言以组长为主要代表,其他组员适当补充,每个陈述者都应以小组名义陈述观点或总结活动过程、交流结论。长此以往,一种平等竞争,相互协作的自主学习氛围就形成了,弱势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了。
三、尊重差异,个别辅导,保障弱势学生平等
(一)注重对弱势学生的心理辅导。
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弱势学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懒于思考;有的是怯懦,不敢表达;有的是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合作;有的是有多动症等等。语文教师此时要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分析每位学生的具体表现,寻找机会,多和这部分学生谈心,了解造成暂时不能很好进行语文学习的客观原因和心理原因。针对具体的情况,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学过程中的及时鼓励、引导,以及争取家的帮助,改变现实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运用爱心、热心、耐心,帮助他们自我認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新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融人集体中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加强对弱势学生的学习辅导
弱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课堂上的关怀和帮助、指点是必需的,在课后的个别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平时的辅导,针对弱势学生自卑、缺乏自信心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一般以巩固基础知识,面批作业,个别指导语文学习方法等方式积极鼓励。语文较其他学科的个别辅导可能效果并不明显,但通过尝试认为辅导的意义主要在于增强弱势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一帮一”活动。即让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与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结对,经常性地指导,督促弱势学生的语文学习,通过公开下达结对任务,结对师徒之间相互竞争等方式提高互助的积极性,从而共同进步和提高。
四、评价方法,积极多样,助推弱势学生成功
教师的评价。在引导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因人而异,不用“一把尺”。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赞许是他们进步的动力。根据弱势学生中的不同情况,可以评价他们与同学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可以评价他们语文作业的规范程度,还可以评价他们是否积极地参与了学习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周记评语,作业、试卷个别讲评,课堂表现表扬等是除成绩以外可以对弱势学生进行积极评价的主要途径。此外,与学生平时的交往中,老师的一句“你好“你进步了”等鼓励性用语和信任的眼神等都是可利用的评价方式。
家长评价。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积极评价弱势学生同样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每学期1—2次以学生书信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作文的点评并且明确告知家长写评语时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弱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得到来自家长肯定的语文弱势学生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此外,采取课前让弱势学生上讲台回顾自己近期课堂进步,分析作业得失等形式让弱势学生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同学相互进行阶段语文学习表现评价也是有助于弱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的。总之,只要是能提高弱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变其学习态度的评价机制都是积极有效的。
“天生我材,潜能无穷”,现在的语文弱势学生,只是暂时的,只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创造适合于他们学习的舞台,一定可以让他们“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在语文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特别是基于学校的信任,在2007—2009年连续3年担任高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07年高考,所教理科班语文均分名列年级第一,美术班语文均分列同类班级第一。2008年高考所教美术班语文均分名列同类班级第一,2009年高考所教美术班语文均分名列全年级第一且没有低分。总结归纳,我认为成绩的取得与课堂关注弱势学生,努力促使弱势学生在高考中收获成功的教学策略有一定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要为终身学习和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人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各有各的性格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的领域和潜能。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的主体绝对同化,一味强调学习目标自已订、学习内容自己挑、学习方式自已选,在我们普通高中结果只能使大多数学生特别是语文弱势学生无所适从。
弱势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领悟能力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差,他们往往因课堂节奏较快而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慢慢失去信心,也懒于再去动脑,致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比在传统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从而沦为语文课堂的边缘人。对语文自卑、畏惧甚至忽视是这些学生共同的特点,他们仅有的一点点自信心也可能会在教师的漠视和同学的不屑中消失,他们就生活在强势学生的阴影下,于是造成恶性循环。他们甚至还有更加错误的认识:认为语文成绩好学生与差学生之间差距不大,自己差一点也不至于落后很多,失去了强烈的进取心。
一、更新观念,调适心态,积极信任目月势学生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现的,学生时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如教师要有威信,要能管得住弱势学生尤其是那些课堂调皮,开小差的学生。不过这种威信是建立在对学生尊敬和信服的基础上的。教师还必须要有角色意识,积极驾驭自己的教学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去认识、分析和处理遇到的困难。教师良好的心理,是以良好的情感、思想和文化素质为基础的,内核就是自信心。教师需要把这份自信心通过组织教学影响给学生。同时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学生收获成功”。课堂上尊重每位学生,相信每位同学的潜能,相信通过教师的引导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已经是我们老师的共识。尤其对于弱势学生,教师决不在心理上轻视他们,决不在行动上指责他们,而要引导全班的学生一起去帮助他们,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融入语文教学情境和集体中,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不在大家的心目中留下优劣的心理定势,并让这一个纯洁的印象留在自己和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二、课堂教学,积极参与,拉近弱势学生距离
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为取得最佳效果,我一般采用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和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以促使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的活动中,以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在这之中,应体现两大平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节、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了解学生的情感;统领全局,巧妙引导、点拨。语文教师应该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到课堂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传授、人生观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上课前,教师最好先考虑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弱势学生也有兴趣学习这堂课的知识。就像相声小品中的包袱,你可以预先在某一节点准备好。这需要我们老师花一定的功夫去思考和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点在小组活动中显得更为突出。在活动中,合理分配小组非常重要。通常我主要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差异,以四人为一组,设立“组长轮流制”,小组内讨论时各抒己见,互相倾听,全班交流发言以组长为主要代表,其他组员适当补充,每个陈述者都应以小组名义陈述观点或总结活动过程、交流结论。长此以往,一种平等竞争,相互协作的自主学习氛围就形成了,弱势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了。
三、尊重差异,个别辅导,保障弱势学生平等
(一)注重对弱势学生的心理辅导。
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弱势学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懒于思考;有的是怯懦,不敢表达;有的是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合作;有的是有多动症等等。语文教师此时要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分析每位学生的具体表现,寻找机会,多和这部分学生谈心,了解造成暂时不能很好进行语文学习的客观原因和心理原因。针对具体的情况,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学过程中的及时鼓励、引导,以及争取家的帮助,改变现实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运用爱心、热心、耐心,帮助他们自我認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新理念指导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融人集体中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加强对弱势学生的学习辅导
弱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课堂上的关怀和帮助、指点是必需的,在课后的个别辅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平时的辅导,针对弱势学生自卑、缺乏自信心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一般以巩固基础知识,面批作业,个别指导语文学习方法等方式积极鼓励。语文较其他学科的个别辅导可能效果并不明显,但通过尝试认为辅导的意义主要在于增强弱势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一帮一”活动。即让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与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结对,经常性地指导,督促弱势学生的语文学习,通过公开下达结对任务,结对师徒之间相互竞争等方式提高互助的积极性,从而共同进步和提高。
四、评价方法,积极多样,助推弱势学生成功
教师的评价。在引导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因人而异,不用“一把尺”。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赞许是他们进步的动力。根据弱势学生中的不同情况,可以评价他们与同学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可以评价他们语文作业的规范程度,还可以评价他们是否积极地参与了学习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周记评语,作业、试卷个别讲评,课堂表现表扬等是除成绩以外可以对弱势学生进行积极评价的主要途径。此外,与学生平时的交往中,老师的一句“你好“你进步了”等鼓励性用语和信任的眼神等都是可利用的评价方式。
家长评价。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积极评价弱势学生同样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每学期1—2次以学生书信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作文的点评并且明确告知家长写评语时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弱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得到来自家长肯定的语文弱势学生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此外,采取课前让弱势学生上讲台回顾自己近期课堂进步,分析作业得失等形式让弱势学生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同学相互进行阶段语文学习表现评价也是有助于弱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的。总之,只要是能提高弱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变其学习态度的评价机制都是积极有效的。
“天生我材,潜能无穷”,现在的语文弱势学生,只是暂时的,只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创造适合于他们学习的舞台,一定可以让他们“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在语文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