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更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实践证明,合作探究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但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内化与协作的教育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影响英语合作学习效果的三类现象或者说是问题。透过现象,分析原因,找到方法,对于英语教者搞好指导课堂合作学习大有裨益。
一、透视现象、剖析原因。
现象一:“一家言”主导课堂,失去合作学习探究的本意。在开始展示时,骨干学生“一家言”,小组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I think…”、“I feel…” , 而不是用“In our opinions… ”或者“we think…”去表明代表小组的结论和想法。小组成员到台前展示时,教学秩序乱像:有些学生紧张准备着自己要展示的任务,无暇顾及展示; 有的学生对别人的台前展示无动于衷,没有引起兴趣; 还有的学生思想开小差,活动与己无关,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编外人员”或者说是“滥竽充数者”,很显然,他们被迫剥夺参与活动的权利。在展示评价过程中,教师“一家言”,学生变成了“ABC listener”。教师多数情况是对组里的表现较好的学生或者对表现好的组做出评价。评价时几乎都是用“ Good”“ Great ”等之类的话,而对整个组表现的评价较少, 对合作学习过程环节本身几乎没有进行评价, 以致使小组其他“闲散成员”认为他个人没有成就感,没有被认可,更没有被激励,挫伤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有限的积极性。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论的认知存在缺陷,尤其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认识不清,导致了教师在布置合作任务时没有向学生明确表述过评判合作学习任务的结果好坏的标准。 在学生展示任务结果后,只是对学生给出只言片语的正面肯定, 很少指出各组具体优势所在,没有指出不足之处或者努力方向,以便于下次做好。
现象二:教师“越俎代庖”,多“说”多“占”,挤压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具体表现是教师开展课堂活动时,采用了小组活动形式, 往往也是流于形式, 体现在: 教师在分组时为了省时、方便, 几乎都是采用前后排两桌,组成四人一组;教师往往一宣布讨论, 有些小组中的成员趁着热闹的场面, 就用中文急不可待地讨论题外话,造成热烈讨论的假象; 有些小组中的个别成员一直在说, 有的却是插不上一句,没有在言语上互帮互助的实质。从这一现象里我们发现, 一般情况下, 教师采用按座位就近组合形成活动小组, 随意性较大,没有考虑到小组中各成员的个体差异以及英语水平均衡搭配。这可能与合作学习本身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要求较高, 班级规模较大, 教学进度紧, 教师“怕麻烦”有关系。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 教学任务的需要,合作学习活动的重点 只是固定地安排这样的讨论, 那么这样的活动与真正的合作学习相差甚远。如果进一步深人分析, 一是责任“逃逸”,通俗地说就是组内出现骨干学生“舆论代言人”和学困生的“搭便车”现象,致使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明确组内各层次学生的职责和任务,而出现骨干同学包揽任务或部分学生逃避任务的状况。二是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核心培养,没有形成共识的训练套路,其直接结果是每次合作活动会出现三无“无中心”“无目标”“无序”状态。
二、改善英语合作学习措施和方法
英语合作学习的效果好与否,教师的“内功”和活动“掌控力”在合作学习效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教师始终要有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观念, 重点是教师在英语合作学习中充分把握好作为指导者、协调者、监督者的角色和火候,从而在反复教学实践中积累指导和掌控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和策略,为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激趣、导向、定位。为此,我们应从五个方面努力:一是重视合作学习理论的系统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可以走得更深更远。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 重新强化认识英语教学规律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勤于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并且要改变过去单一向学生传授知识点、语法的教学方式,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在教材中挖“金子”, 搞好集体授课、小组活动与个别帮扶三者结合, 使学生处于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为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脱枷解套”。二是灵活调整自身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角色。教师要根据课型和内容不断调整定位自身的侧重角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建议者、协助者、合作交流者及反馈者,掌控好时间、内容、时机、合作学习讨论方向。三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责任“制度”和竞争激励方法。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为基础的,成员的责任就是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前明确的具体任务分工,责任明确了,合作学习才会“有序”“有效”“有力”;变化竞争激励方法和方式,合作学习才能“活”起来,课堂才会“有趣、有劲”。四是要体现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活动模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学习的风格,也有着小组集体智慧的体现,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提倡多问,多讨论,共同研究学习.最后汇总形成学习小组的统一意见,要防止是个人意见代表所有组员看法和见解,在这一点上,英语教师在学习小组内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好问的或者骨干学生,特别是他们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最好,尤其是他们对活动的的改进意见,当然也可以是指出了某个小问题或是小失误.因为那些来自于学生的问题往往具有代表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五是重视合作学习组织细节工作。教学组织细节准备决定英语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中,有的是时间把握不好,出现越俎代庖现象,或是活动组织重点不突出,中心被干扰,走了形式,活动散架,或是学生分工不明确、提前准备不充分,出现讨论“东拉西扯”现象,这些都会在课堂教学组织细节中找到“影子”,典型的属于教学组织细节准备不到位,组织不得力所致,应是英语合作学习中课堂教学去努力做好的细节工作。
一、透视现象、剖析原因。
现象一:“一家言”主导课堂,失去合作学习探究的本意。在开始展示时,骨干学生“一家言”,小组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I think…”、“I feel…” , 而不是用“In our opinions… ”或者“we think…”去表明代表小组的结论和想法。小组成员到台前展示时,教学秩序乱像:有些学生紧张准备着自己要展示的任务,无暇顾及展示; 有的学生对别人的台前展示无动于衷,没有引起兴趣; 还有的学生思想开小差,活动与己无关,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编外人员”或者说是“滥竽充数者”,很显然,他们被迫剥夺参与活动的权利。在展示评价过程中,教师“一家言”,学生变成了“ABC listener”。教师多数情况是对组里的表现较好的学生或者对表现好的组做出评价。评价时几乎都是用“ Good”“ Great ”等之类的话,而对整个组表现的评价较少, 对合作学习过程环节本身几乎没有进行评价, 以致使小组其他“闲散成员”认为他个人没有成就感,没有被认可,更没有被激励,挫伤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有限的积极性。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论的认知存在缺陷,尤其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认识不清,导致了教师在布置合作任务时没有向学生明确表述过评判合作学习任务的结果好坏的标准。 在学生展示任务结果后,只是对学生给出只言片语的正面肯定, 很少指出各组具体优势所在,没有指出不足之处或者努力方向,以便于下次做好。
现象二:教师“越俎代庖”,多“说”多“占”,挤压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具体表现是教师开展课堂活动时,采用了小组活动形式, 往往也是流于形式, 体现在: 教师在分组时为了省时、方便, 几乎都是采用前后排两桌,组成四人一组;教师往往一宣布讨论, 有些小组中的成员趁着热闹的场面, 就用中文急不可待地讨论题外话,造成热烈讨论的假象; 有些小组中的个别成员一直在说, 有的却是插不上一句,没有在言语上互帮互助的实质。从这一现象里我们发现, 一般情况下, 教师采用按座位就近组合形成活动小组, 随意性较大,没有考虑到小组中各成员的个体差异以及英语水平均衡搭配。这可能与合作学习本身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要求较高, 班级规模较大, 教学进度紧, 教师“怕麻烦”有关系。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 教学任务的需要,合作学习活动的重点 只是固定地安排这样的讨论, 那么这样的活动与真正的合作学习相差甚远。如果进一步深人分析, 一是责任“逃逸”,通俗地说就是组内出现骨干学生“舆论代言人”和学困生的“搭便车”现象,致使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明确组内各层次学生的职责和任务,而出现骨干同学包揽任务或部分学生逃避任务的状况。二是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核心培养,没有形成共识的训练套路,其直接结果是每次合作活动会出现三无“无中心”“无目标”“无序”状态。
二、改善英语合作学习措施和方法
英语合作学习的效果好与否,教师的“内功”和活动“掌控力”在合作学习效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是教师始终要有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观念, 重点是教师在英语合作学习中充分把握好作为指导者、协调者、监督者的角色和火候,从而在反复教学实践中积累指导和掌控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和策略,为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激趣、导向、定位。为此,我们应从五个方面努力:一是重视合作学习理论的系统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可以走得更深更远。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 重新强化认识英语教学规律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勤于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并且要改变过去单一向学生传授知识点、语法的教学方式,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在教材中挖“金子”, 搞好集体授课、小组活动与个别帮扶三者结合, 使学生处于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为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脱枷解套”。二是灵活调整自身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角色。教师要根据课型和内容不断调整定位自身的侧重角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建议者、协助者、合作交流者及反馈者,掌控好时间、内容、时机、合作学习讨论方向。三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责任“制度”和竞争激励方法。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为基础的,成员的责任就是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前明确的具体任务分工,责任明确了,合作学习才会“有序”“有效”“有力”;变化竞争激励方法和方式,合作学习才能“活”起来,课堂才会“有趣、有劲”。四是要体现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活动模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学习的风格,也有着小组集体智慧的体现,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提倡多问,多讨论,共同研究学习.最后汇总形成学习小组的统一意见,要防止是个人意见代表所有组员看法和见解,在这一点上,英语教师在学习小组内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好问的或者骨干学生,特别是他们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最好,尤其是他们对活动的的改进意见,当然也可以是指出了某个小问题或是小失误.因为那些来自于学生的问题往往具有代表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五是重视合作学习组织细节工作。教学组织细节准备决定英语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中,有的是时间把握不好,出现越俎代庖现象,或是活动组织重点不突出,中心被干扰,走了形式,活动散架,或是学生分工不明确、提前准备不充分,出现讨论“东拉西扯”现象,这些都会在课堂教学组织细节中找到“影子”,典型的属于教学组织细节准备不到位,组织不得力所致,应是英语合作学习中课堂教学去努力做好的细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