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上太多的大人,虽然都亲自做过小孩子,却早失了“赤子之心”,好像毛毛虫变成蝴蝶,前后完全是两种情状,这是很不幸的。
——周作人
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奠基人,教师本身的语文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是备受关注,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从教学语言到思维方式,从专业知识到文学功底,很多教师都认识得很透彻了,并且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着。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发现,教师意识到了并不代表一定能做到,实践了也并不代表一定能做好。自己精心预设的教学活动学生怎么不领情?拿来名师的教学设计却演绎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追根究底,是不是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习惯于好为人师了,我们忘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我们忘了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基于以上原因,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教师专业素养再次作了一番认真的思考。
一、拥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语文教师的灵性翅膀
儿童,一个本能的“缪斯”,生活在游戏中,徜徉在梦想里,他们就是天生的诗人。每天面对着一个个天真无邪、创意无限的孩子,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好奇着他们的好奇,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教师要以童心去接近童心,以童心去感悟童心,这样才能在儿童与教师之间架起相通的桥梁。有一个小女孩,看到妈妈在厨房里洗韭菜和萝卜,说道:“妈妈在给韭菜洗头发,给萝卜洗脸。”台湾有一个孩子打破了鸡蛋,写道:“鸡蛋破了。一个太阳流了出来。”石家庄的任寰写了一首小诗,题目是《如果》:“如果我是裁缝,我要造一种裤子,要是哪个妈妈想打孩子,就让她的手指吃吃苦。”多么大胆的想象呀,多么灵动的表达呀!“长不大的孩子”教师也会这么看,这么想,因为心与心是相通的。教师只有善于与儿童进行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感悟童心。做一个童心未泯的语文教师,他的语文教学就能唤醒学生主体的灵魂,给孩子以梦的快乐,学生个性的翅膀就会自由地飞翔,飞向广阔的天地。
二、享受一种童真烂漫的文学生活——语文教师的心灵故乡
目前儿童生活的幸福指数实在低得惊人,他们正“被生活”着、“被忙碌”着,已然没有精神的领地——儿童生活可怜地异化了。文学生活正是对童年生态遮蔽的一种有力抵制和对童年消逝的竭力挽救。一个良好的生态性的童年文学环境,首先来自家庭和学校良好的文学环境的建立和完善。
儿童文学竭力彰显和张扬着儿童的天性、灵性、想象力,它所传达的追求自由、走向自然、崇尚游戏、享受审美的理念,实在应该是儿童生活的精髓。作为语文教师,有没有儿童文学生活,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心情、状态和质量。把儿童文学阅读本身作为一种生活的人,一定对儿童文学有着真心的喜爱。而一个只是因为对语文教学有用才阅读儿童文学的人,并不会真心喜爱儿童文学。这两种类型的教师一走进语文课堂,学生们就会直觉地感受出他们的不同。
三、构筑一个童趣盎然的课堂——语文教师的快乐家园
有人说,教师是最幸福的职业,因为既可以天天读书,又可以天天教书。不难想象,一个童心未泯的小学语文教师,每天享受一种童真烂漫的文学生活,然后带着思考,带着感悟,徜徉在童趣盎然的课堂中,与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交流着心声,分享着快乐,那该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教育人生啊!
小学语文课堂是属于儿童的,每一篇课文都应当是儿童的温馨居所。然而教师比较容易以成人的眼光和情感去解读课文,形成了固定的认识,而后千方百计地让儿童去钻“求证”的圈套。在公开教学的特殊情境下,教师更会揣摩听课教师和评课专家的感受,误入所谓风雅、高妙的境界,而远离了儿童。久而久之,学生们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更可怕的是他们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成人化、功利化、庸俗化了。
其实,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视角。教师在课堂中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童真、童趣、童心、童音,俯拾皆是,它为儿童的创造力敞开一个无比自由而广阔的世界。同时,教者也从中获得心灵的感动、思想的冲击和智慧的启迪。
童心、童真和童趣,显然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如果说学校是人生的重要舞台,教学则是师生互动的优美旋律。其中最赏心悦目的华章应该是教师的智慧之光照亮儿童的生命历程。回归儿童世界,守望心灵家园,我愿与所有语文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 王一军.儿童文化课程:理论、实践与案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 周益民.过一种儿童的文学生活[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周作人
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奠基人,教师本身的语文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是备受关注,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从教学语言到思维方式,从专业知识到文学功底,很多教师都认识得很透彻了,并且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着。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发现,教师意识到了并不代表一定能做到,实践了也并不代表一定能做好。自己精心预设的教学活动学生怎么不领情?拿来名师的教学设计却演绎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追根究底,是不是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习惯于好为人师了,我们忘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我们忘了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基于以上原因,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教师专业素养再次作了一番认真的思考。
一、拥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语文教师的灵性翅膀
儿童,一个本能的“缪斯”,生活在游戏中,徜徉在梦想里,他们就是天生的诗人。每天面对着一个个天真无邪、创意无限的孩子,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好奇着他们的好奇,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教师要以童心去接近童心,以童心去感悟童心,这样才能在儿童与教师之间架起相通的桥梁。有一个小女孩,看到妈妈在厨房里洗韭菜和萝卜,说道:“妈妈在给韭菜洗头发,给萝卜洗脸。”台湾有一个孩子打破了鸡蛋,写道:“鸡蛋破了。一个太阳流了出来。”石家庄的任寰写了一首小诗,题目是《如果》:“如果我是裁缝,我要造一种裤子,要是哪个妈妈想打孩子,就让她的手指吃吃苦。”多么大胆的想象呀,多么灵动的表达呀!“长不大的孩子”教师也会这么看,这么想,因为心与心是相通的。教师只有善于与儿童进行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感悟童心。做一个童心未泯的语文教师,他的语文教学就能唤醒学生主体的灵魂,给孩子以梦的快乐,学生个性的翅膀就会自由地飞翔,飞向广阔的天地。
二、享受一种童真烂漫的文学生活——语文教师的心灵故乡
目前儿童生活的幸福指数实在低得惊人,他们正“被生活”着、“被忙碌”着,已然没有精神的领地——儿童生活可怜地异化了。文学生活正是对童年生态遮蔽的一种有力抵制和对童年消逝的竭力挽救。一个良好的生态性的童年文学环境,首先来自家庭和学校良好的文学环境的建立和完善。
儿童文学竭力彰显和张扬着儿童的天性、灵性、想象力,它所传达的追求自由、走向自然、崇尚游戏、享受审美的理念,实在应该是儿童生活的精髓。作为语文教师,有没有儿童文学生活,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心情、状态和质量。把儿童文学阅读本身作为一种生活的人,一定对儿童文学有着真心的喜爱。而一个只是因为对语文教学有用才阅读儿童文学的人,并不会真心喜爱儿童文学。这两种类型的教师一走进语文课堂,学生们就会直觉地感受出他们的不同。
三、构筑一个童趣盎然的课堂——语文教师的快乐家园
有人说,教师是最幸福的职业,因为既可以天天读书,又可以天天教书。不难想象,一个童心未泯的小学语文教师,每天享受一种童真烂漫的文学生活,然后带着思考,带着感悟,徜徉在童趣盎然的课堂中,与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交流着心声,分享着快乐,那该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教育人生啊!
小学语文课堂是属于儿童的,每一篇课文都应当是儿童的温馨居所。然而教师比较容易以成人的眼光和情感去解读课文,形成了固定的认识,而后千方百计地让儿童去钻“求证”的圈套。在公开教学的特殊情境下,教师更会揣摩听课教师和评课专家的感受,误入所谓风雅、高妙的境界,而远离了儿童。久而久之,学生们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更可怕的是他们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成人化、功利化、庸俗化了。
其实,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视角。教师在课堂中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童真、童趣、童心、童音,俯拾皆是,它为儿童的创造力敞开一个无比自由而广阔的世界。同时,教者也从中获得心灵的感动、思想的冲击和智慧的启迪。
童心、童真和童趣,显然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如果说学校是人生的重要舞台,教学则是师生互动的优美旋律。其中最赏心悦目的华章应该是教师的智慧之光照亮儿童的生命历程。回归儿童世界,守望心灵家园,我愿与所有语文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 王一军.儿童文化课程:理论、实践与案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 周益民.过一种儿童的文学生活[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