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 情感体验 实践活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wh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乐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势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可使学生在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享受艺术,享受愉悦,满足心理的需求,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一、学生身临心情愉悦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理论认为,环境对人的情绪会产生影响。因此,课堂的氛围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使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环境。
  1.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老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接触,不要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威严姿态去面对学生。我们何不将微笑带进课堂呢?课堂上,老师的微笑,可让学生倍感亲切,可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情趣,可使存有羞却心理的学生,变得落落大方。微笑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更亲近教师。反之学生带着一种紧张、压抑的心情来上课,能积极、主动吗?
  2.融洽师生情感。
  师生情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唱歌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按自己的主观设计并按部就班地教学。老师应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进行心灵的沟通,使学生真正进入乐学的境界。
  二、让学生经历唤起自信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它具有引发、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1.面向全体。
  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有所收获。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特别关爱一些歌唱得好,乐理知识掌握得牢固,又爱表现自我的“特长生”。整个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是“特长生”,上台表演的是“特长生”,而大部分学生则都一直是在接受教学、观赏教学,自己参与和体验的比较少。结果这些“特长生”因为常常被老师关注而特别喜欢上音乐课,对自己也充满信心。其实学生都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我们何不也关注一下那些胆小、怕羞、性格内向、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呢?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持平爱的天平,给每位学生信任和鼓励、关怀与爱护,给每位学生表演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的“我”,让他们在感受自我中增加信心,从而热爱歌唱。
  2.因人施教。
  唱歌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而应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愿望来设计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中存在差异,对于一些能自信地歌唱的学生,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结伴演唱歌曲。不同的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逐步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唱歌潜能,使部分学困生和没有信心者减少对唱歌的恐惧,树立起唱歌的自信心。
  3.唤起自信。
  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更容易,他们之间的心灵界限更少有妨碍。一些学生在教师面前很胆小,很拘谨,很自卑,但在同学面前却很大胆,很活泼,很自信。老师可以经常利用学生之间的特殊情感组织学生开展好朋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表演等集体活动,努力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集体大舞台,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尽情地唱、忘情地奏、入情地演。我们要用“放大镜”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让一些自卑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存在,也有很多优点所在,让自信的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由衷地唱出自信的歌!
  三、让学生参与滋养心灵的实践活动
  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则必须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让他们感知音乐,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我通过形式多样的且具儿童化、趣味化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音乐实践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领悟、体验。
  《生活中的声音》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且知道声音有强有弱、有长有短。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淡化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 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不同的物品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玩一玩”和“说一说”这两个环节中表现得比较活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发现和感受声音的变化,去体验成功的快乐,纵观整个活动程序结构严谨、活而不乱,能收能放,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自己总结,自然建构了音乐知识。
  音乐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唱”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而且得到心灵的滋养。教师的教要从生活知识经验思考,从学生的情感需求思考,有时老师可通过对作品的力度、速度、音色、语气、情感等等富有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示范,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作品有所感受、理解,从而产生表现作品的欲望。有时老师可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在歌唱实践中去亲身感受、理解作品的美,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陶冶情操,滋补心灵。
  音乐教育注重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乐观向上的社会人。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艺术训练,可以消除学生心理的阴影,培养活泼乐观的性格,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活泼、更健康。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对学生进行崇高的思想教育、培养陶冶学生的崇高品德和情操,都融入于优美动听的音乐之中,融进艺术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技巧技能的同时,获得音乐艺术给予的爱,唤起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使艺术美的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七都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合作教学理念   合作教学重在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而达到的合作中,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种理念给传统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模式。对老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对学生来说,是新的体验。合作教学使得学生有各自既定的学习任务,通过沟通,各自互换自己的最初想法,没有雷同,没有模板,大家集思广益,让每个人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有自我存在感,让每个学生有自信心,促进他们的人格完善,实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不良倾向或错误操作方式,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效,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现代化、专业化和本土化等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思维模式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情,认为只要管理好学生和抓好升学率就行了,至于学生的
在小學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构建“乐学”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课标要求小学生德育和智育全面发展。如何培养小学生快乐地学习品德和社会这一学科呢?这需要我们品社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多方面引导。本文笔者就自身长期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巧借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体悟是非、组织各种活动强化学生参与过程、突破学校书本内容的圈子开展各种社会实践三方面,介
介绍了实现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综合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软件组织构成等.运用的结果表明,提高了对电力设备进行管理诊断的自动化水平,
借助于计算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Mathematica求出了一类有限域,它们具有相同的极小多项式,由此算法求出了一类有限域,并讨论了算法复杂性。
1.前言  在中小学运动会上,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采用背越式跳高,但是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些运动员的技术参差不齐,成绩相差较大,甚至在比赛中有几名运动员出现了运动损伤。比如运动员直接背倒在跳高杆上,直接受伤参加不了下一次的试跳,还有运动员在试跳几次后发现脚踝疼痛等等,那么这些原因是什么导致的呢,是不是在训练中就发现了这些问题而并没有引人注意呢?那么在训练过程中要如何避免这些伤痛的产生,需要去遵守一些什么原
基于无线通信一般传播的多径模型,在分层几何模型及Markov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移动台的随机空-时无线信道一般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通过参数的选择可以建立不同的典型
教育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的学生,他们个性不同,气质各异,心理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随时可能冒出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在众多的学生中,难免有意外的遭遇和越轨的行为,这就引发出一件又一件的偶发事件,成为教师工作中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智慧。对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得当,教学秩序得以继续顺利进行;处理不当,即时或将会影响教学进行。  那天,我去五(2)班上课,走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只听见从教室内传出了闹哄哄的声音,“怎么回
故事教学法既符合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需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故事教学法,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多方面详细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故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1.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1.1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