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地采用“速正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和正确性,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激发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速正法”的理念在于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完善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老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应该结合题目的难度和教学的内容,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关键词】物理教学;速正法;教学内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断的完善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看到一道题目,其认为非常简单,但是在解答的过程中,会因为不能全面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等做错题目,长时间以后,学生就会认为物理是一门非常难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科学的采用“速正法”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
一、解题兴趣的激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性,老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这门学科中,很多原理都是通过实验的方式获得的,所以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分组的方式,使组内的学生对实验进行研究,老师对一些有趣的实验进行演示,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一些原理,才能发自内心的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学生在观察实验的环节中,会分析一些细节问题,从而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在解题中才能自主的联系到这些基础知识,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性。
在实验教学实施的环节中,老师应该合理的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将实验的信息快速的传达给学生,老师要简明的描述实验的内容,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新意,才能吸引学生。学生在对实验观察的环节中,可以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他们在听老师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养成分析的能力,并且在实验操作的环节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积极的反思理论知识,总结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对大气压强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环节中,老师应该先准备好实验要用的器材,准备一个广口瓶,在广口瓶口上放置一个鸡蛋。采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气全部抽取,分析瓶中的情况。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对一些物理现象有新的认识,在思维的锻炼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实验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遇到此类的题目时学生可以尽快的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解题内容的梯度
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化特征,应该先从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其中的规律,通过大量的计算,得到更加精确的内容。物理这门学科是在八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吃力,而且学生在课堂上还能实现快速的表达。在这类内容的讲解中,老师不用留太多的时间讲解,否则甚至会耽误学生的很多时间。在课程的讲解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的方式,刚开始老师应该让学生对基本的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基本的概念,结合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物理现象。然后让学生接受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知识,这时学生需要长时间的思考,才能真正的理解课程的内容。
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答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因此,老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应该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学生在分层次的教学中巩固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分层次的教学中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置问题,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的帶动起来,使解题的效果更好,在解题中也要采用“速正法”,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讲解运动的快慢这部分内容的环节中,老师通过举平时车辆行驶的例子,学生立刻就能明白运动快慢的概念。但是,在讲解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概念产生混淆,此时老师应该多留时间,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容。
三、解题时间的控制
由于物理课堂上的时间非常的有限,每节课老师只能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这时老师应该提高效率,使这10分钟的时间充分的发挥出效果。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的环节中,应该遵循合理性原则,如果问题涉及的过多,学生的不能完全的接受,课堂练习的效果不能达到。如果问题涉及的过少,学生也不能通过练习充分掌握内容。所以,在进行课堂练习中,老师应该将问题控制在8-10个最为合理,题型也要实现多元化,不仅仅有选择题,也要有计算题,选择题让学生在20秒内完成,计算题在2分钟内完成,按照“速正法”的标准执行。
例如在学习平均速度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先出几道选择题,让学生明白平均速度的概念,然后再出一道计算题,让学生计算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
四、形成“速正”的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的环节中应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征,物理这门学科主要是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的分析,总结物理规律。所以,物理的学习应该采用探究的方式,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探索,找到真理。物理的学习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当学生遇到问题后,老师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自觉的进行探究,最终发现问题的答案。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将“速正法”的相关的理念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时间,并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答案。不能让学生看到简单的题目就不去解答,看到难的题目直接放弃,这样会导致学生自觉解答问题的能力下降,而且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也不能树立信心。老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解答问题,实现“速正”。
例如,在学习光和声的现象中,学生不能分清楚在打雷时,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这时,老师应该与学生共同解答问题,使学生培养“速正”的意识,在对光和声产生的原因了解的基础上解答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中就有了突破口。
再如,在进行速度问题的解答中,甲乙两地的距离为900米,火车早上7点半从甲地开往乙地,在中途停靠,在下午的4点半到达异地,火车在行驶中通过400米的桥梁时速度为144千米/小时,火车通过桥梁的时间为25秒,问火车的平均速度。在解答这个题目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树立“速正”的理念,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图形的方式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表述清楚,然后学生绘制的线段图,这时所有的已知条件都一目了然,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度。
五、结语
初中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所以采用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显得非常的重要。“速正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答案,使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解题的正确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严庆勇.巧借现代信息技术平台,速建精彩物理实验课堂——浅谈速正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4,17:25.
[2]杨清泉.基于DIS实验技术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4:112-113.
[3]朱春晓.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0:55-56.
【关键词】物理教学;速正法;教学内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断的完善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看到一道题目,其认为非常简单,但是在解答的过程中,会因为不能全面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等做错题目,长时间以后,学生就会认为物理是一门非常难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科学的采用“速正法”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
一、解题兴趣的激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性,老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这门学科中,很多原理都是通过实验的方式获得的,所以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分组的方式,使组内的学生对实验进行研究,老师对一些有趣的实验进行演示,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一些原理,才能发自内心的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学生在观察实验的环节中,会分析一些细节问题,从而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在解题中才能自主的联系到这些基础知识,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性。
在实验教学实施的环节中,老师应该合理的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将实验的信息快速的传达给学生,老师要简明的描述实验的内容,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新意,才能吸引学生。学生在对实验观察的环节中,可以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他们在听老师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养成分析的能力,并且在实验操作的环节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积极的反思理论知识,总结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对大气压强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环节中,老师应该先准备好实验要用的器材,准备一个广口瓶,在广口瓶口上放置一个鸡蛋。采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气全部抽取,分析瓶中的情况。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对一些物理现象有新的认识,在思维的锻炼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实验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遇到此类的题目时学生可以尽快的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解题内容的梯度
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化特征,应该先从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其中的规律,通过大量的计算,得到更加精确的内容。物理这门学科是在八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吃力,而且学生在课堂上还能实现快速的表达。在这类内容的讲解中,老师不用留太多的时间讲解,否则甚至会耽误学生的很多时间。在课程的讲解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的方式,刚开始老师应该让学生对基本的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基本的概念,结合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物理现象。然后让学生接受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知识,这时学生需要长时间的思考,才能真正的理解课程的内容。
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答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因此,老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应该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学生在分层次的教学中巩固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分层次的教学中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置问题,使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的帶动起来,使解题的效果更好,在解题中也要采用“速正法”,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讲解运动的快慢这部分内容的环节中,老师通过举平时车辆行驶的例子,学生立刻就能明白运动快慢的概念。但是,在讲解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概念产生混淆,此时老师应该多留时间,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容。
三、解题时间的控制
由于物理课堂上的时间非常的有限,每节课老师只能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这时老师应该提高效率,使这10分钟的时间充分的发挥出效果。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的环节中,应该遵循合理性原则,如果问题涉及的过多,学生的不能完全的接受,课堂练习的效果不能达到。如果问题涉及的过少,学生也不能通过练习充分掌握内容。所以,在进行课堂练习中,老师应该将问题控制在8-10个最为合理,题型也要实现多元化,不仅仅有选择题,也要有计算题,选择题让学生在20秒内完成,计算题在2分钟内完成,按照“速正法”的标准执行。
例如在学习平均速度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先出几道选择题,让学生明白平均速度的概念,然后再出一道计算题,让学生计算车辆行驶的平均速度。
四、形成“速正”的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的环节中应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征,物理这门学科主要是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的分析,总结物理规律。所以,物理的学习应该采用探究的方式,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探索,找到真理。物理的学习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当学生遇到问题后,老师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自觉的进行探究,最终发现问题的答案。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将“速正法”的相关的理念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时间,并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答案。不能让学生看到简单的题目就不去解答,看到难的题目直接放弃,这样会导致学生自觉解答问题的能力下降,而且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也不能树立信心。老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解答问题,实现“速正”。
例如,在学习光和声的现象中,学生不能分清楚在打雷时,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这时,老师应该与学生共同解答问题,使学生培养“速正”的意识,在对光和声产生的原因了解的基础上解答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中就有了突破口。
再如,在进行速度问题的解答中,甲乙两地的距离为900米,火车早上7点半从甲地开往乙地,在中途停靠,在下午的4点半到达异地,火车在行驶中通过400米的桥梁时速度为144千米/小时,火车通过桥梁的时间为25秒,问火车的平均速度。在解答这个题目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树立“速正”的理念,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图形的方式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表述清楚,然后学生绘制的线段图,这时所有的已知条件都一目了然,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度。
五、结语
初中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所以采用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显得非常的重要。“速正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答案,使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解题的正确率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严庆勇.巧借现代信息技术平台,速建精彩物理实验课堂——浅谈速正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4,17:25.
[2]杨清泉.基于DIS实验技术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4:112-113.
[3]朱春晓.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