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学家对学习过程分析过,把学习过程分成了八大阶段,即引起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这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作为审美为主线的美术教学,不仅有一般学习的共性,又有它的独特之处,美的欣赏的想象延伸,非画面表象所包揽,而美的创造又扩展了作业类内涵,变巩固为创造,变规律为多样化。如果说学是教的基础,那么,教就是学的主导方向,优化课堂设计,就可以更好地激活美术教学。
一、课堂设计要注意过程的顺序性
美术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创造的表现能力以及艺术评价能力。这就必须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完成,需要教师去优化课堂设计,它必须是科学的、新颖的,同时也是有实效的。
美术教学,前者为“美”后者为“术”,两者互为作用,怎可截然分开。如七年级第十四册《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如果按先概念再因素后法则的顺序讲解,必定违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规律,效果不会好。如果教师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些立体图像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分析出构图因素,归纳出概念,学生便得到了了解、获得。再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立体物象的结构形态和体积量感等要素以直接的动态的方式和最清晰的剖析表达出来,以此来认识构图的可变性,引出构图法则,了解重心、均衡、和谐的道理。同时其他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构图形式简图,由于课堂形式新颖,图片的感召力强,容易引起参与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的表现心情益于言表,得到了获得。然后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代替美术语言的表达,以手绘线图像的基本方法为轴心,辐射生活中涉及造型和空间艺术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区分不同形式的构图,深化所学的知识,启发认识构图的作用,得到了回忆、概括。
这一课融入启美、益智于其中,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感性到理性、具象到抽象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把握住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而课堂效果很好。
二、课堂设计要重视兴趣引发和气氛培养
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深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兴趣的提高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学生的兴趣,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激发的,主要靠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气氛而诱导引发,这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如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先让学生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优美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镜头,把同学带入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让同学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在技能表现上跃跃欲试。这种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了,活跃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变成了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是很大的。
三、课堂设计要突出审美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能给想象插上翅膀。作业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它只不过是想象的媒体、想象的“引发剂”,欣赏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个创造,这个想象过程就是审美过程。蓝天会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红旗,会使人想到祖国、黄河、长江,无数的先烈为此牺牲了自己,无数的华夏儿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飘扬……这种想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的眼光、创造的想象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结合起来。如七年级第十四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课中,笔者教学设计的大框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分析手袋、背包的种类样式与人的审美心理趣味的关系,激发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对这类产品的不同造型特点与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认知,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结构独特、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设计要注意巧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擅于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在美术课教学中, 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演绎情境,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着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如在《感悟绘画中的色彩》一课时,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较少,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还很有限,对绘画色彩的认识也很浅显,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表现秋天的暖色调,最好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体味。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构想难以实现。而在电脑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就可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创建大量的动画情境: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同时再配以大量表现秋景的色彩繪画作品。当这些大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动画和精美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学习情感处于极佳状态,再加上教师娓娓动听的话语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并与绘画作品所表达的秋日色彩结合起来,感受到了绘画色彩的艺术魅力,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自然、有效地掌握了新知,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总之,美术作品总是运用无声却机智闪光的艺术语言,去打开欣赏者的眼光,用它的生动形象来表达思想内涵,用情感哲理来品味作品的思想蕴含,触及感情世界,以情动人,以此征服人的心理。
一、课堂设计要注意过程的顺序性
美术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创造的表现能力以及艺术评价能力。这就必须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完成,需要教师去优化课堂设计,它必须是科学的、新颖的,同时也是有实效的。
美术教学,前者为“美”后者为“术”,两者互为作用,怎可截然分开。如七年级第十四册《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如果按先概念再因素后法则的顺序讲解,必定违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规律,效果不会好。如果教师先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些立体图像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分析出构图因素,归纳出概念,学生便得到了了解、获得。再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立体物象的结构形态和体积量感等要素以直接的动态的方式和最清晰的剖析表达出来,以此来认识构图的可变性,引出构图法则,了解重心、均衡、和谐的道理。同时其他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画出构图形式简图,由于课堂形式新颖,图片的感召力强,容易引起参与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的表现心情益于言表,得到了获得。然后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代替美术语言的表达,以手绘线图像的基本方法为轴心,辐射生活中涉及造型和空间艺术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区分不同形式的构图,深化所学的知识,启发认识构图的作用,得到了回忆、概括。
这一课融入启美、益智于其中,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感性到理性、具象到抽象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把握住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而课堂效果很好。
二、课堂设计要重视兴趣引发和气氛培养
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深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本身应该是一种注重人的兴趣、情感、精神、活力得以提升和释放的整体行为过程。兴趣的提高是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学生的兴趣,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激发的,主要靠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气氛而诱导引发,这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如七年级《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一课,先让学生收集一件民间工艺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优美的音乐、多彩的画面镜头,把同学带入一个美丽的色彩世界,让同学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在技能表现上跃跃欲试。这种多媒体进入课堂,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活了,活跃中有智性开发,动的过程中有美的创造,把教与学的活动变成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变成了享受创造美的快乐,其收效是很大的。
三、课堂设计要突出审美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离不开随堂欣赏,美的欣赏能给想象插上翅膀。作业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它只不过是想象的媒体、想象的“引发剂”,欣赏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个创造,这个想象过程就是审美过程。蓝天会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红旗,会使人想到祖国、黄河、长江,无数的先烈为此牺牲了自己,无数的华夏儿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飘扬……这种想象需要教师的引导,艺术的眼光、创造的想象是培养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的情趣、审美素质和丰富想象力结合起来。如七年级第十四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课中,笔者教学设计的大框架是通过直观的欣赏,分析手袋、背包的种类样式与人的审美心理趣味的关系,激发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对这类产品的不同造型特点与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认知,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结构独特、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设计要注意巧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擅于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在美术课教学中, 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演绎情境,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着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如在《感悟绘画中的色彩》一课时,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的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较少,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还很有限,对绘画色彩的认识也很浅显,因此,要让学生感悟表现秋天的暖色调,最好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体味。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构想难以实现。而在电脑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就可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创建大量的动画情境: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同时再配以大量表现秋景的色彩繪画作品。当这些大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动画和精美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学习情感处于极佳状态,再加上教师娓娓动听的话语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并与绘画作品所表达的秋日色彩结合起来,感受到了绘画色彩的艺术魅力,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自然、有效地掌握了新知,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总之,美术作品总是运用无声却机智闪光的艺术语言,去打开欣赏者的眼光,用它的生动形象来表达思想内涵,用情感哲理来品味作品的思想蕴含,触及感情世界,以情动人,以此征服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