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了十几年的语文老师,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学习课文,不仅仅是体味情感,明意悟情,更重要的是憑借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听和读)、运用语言(说和写)、训练语文能力,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课堂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场,根据儿童的“模仿性”特点,我们可以依靠教材文本所提供的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读写结合的“中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抓住契机,循序渐进,使阅读和作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而如何将课文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依托课文,学习仿写
仿写就如同书法中的临摹,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石。
(一)学习课文的构段方式
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冥思苦想却难以下笔,往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构思文章,包括怎样开头结尾。所以,可以选择那些构段方式有典型性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北大荒的秋天》整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第一小节以“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总起全文,结尾发出赞美,进行总结。二三四自然段也都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这样的文章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结构特点后,指导学生仿写。首先,出示一句总述句,让学生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一段话:如,春天的田野生机勃勃……,学生便会模仿着去写写小草、油菜花、柳树等,通过这样有步骤地从读到写地训练,有效地促使学生认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
(二)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同类文章时借鉴使用。《黄果树瀑布》一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可让学生仿照课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曾经游玩过的一个地方。再如《石榴》第四小节,先写了石榴果的形状和颜色,再写了它的味道,描写生动,是很好的范文。了解了它的写作顺序后,我让学生拿出带来的水果,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再模仿课文的描写顺序去写,学生就比较容易下笔。
(三)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和语言表达
学习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语句表达,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一个好方法。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用心用情去体味、沉吟、感悟课文中的那些富有情感的灵性语言,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并进行仿写训练。《石榴》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石榴成熟时惹人喜爱的样子,“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地扒开”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句子生动形象,鼓励学生在描写事物的时候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
二、丰富课文,进行扩写
选入教材中的都是经过锤炼的课文,里面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语句,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概括”处,设计“写”的训练,加以扩展和充实。如《二泉映月》的第三小节,“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烈日炎炎下,狂风暴雨里,受人欺负时……阿炳是怎样卖艺度日的,体会他生活的艰难。《雪儿》第五小节,写“我”雪儿告别,可以抓住“祝福”一词引发想象: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心情如何?假如它会说话,会对关心照顾它的人说些什么呢?这样的扩写,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和雪儿间的深情。这种捕捉概括处进行扩写的训练,不仅解决了学生内容上言之无物的问题,也使写作技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延伸课文,续写故事
续写就是根据原文的内容,把故事继续编下去。续写部分要和前面的文章衔接得上,并且与原文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相一致,延续发展要合乎情理。许多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戛然而止,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有效的资源让课文为写作服务。如《爱之链》课文作者将深深的情感融入每一个文字之中,使我们为文中人物的善良品质所感动。课文结尾以乔依的妻子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时,顺势引导学生,乔依醒来后,妻子会对他说些什么?乔依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再后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如何?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与动作等,续写课文。学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明白了自己的驼峰、脚掌、睫毛这些看起来丑的事物在沙漠里有着特殊的用处,他不再觉得委屈,而是感到自豪。当他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样,既补充了课文内容,为孩子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又丰富了情感,深化了课文的主旨。
四、挖掘创作,改写诗词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言简义丰,蕴含着极丰富的内涵。诗词中既有优美的风景,也有真挚浓烈的情感,还有启迪智慧的哲理。教师要善于抓住古诗词这一明珠,引导学生去诵读、歌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体验诗中蕴含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联想、想象进行扩展。《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生活体验,对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斜风细雨展开较为细致的描写,同时想象渔翁的神态、动作、语言及“不须归”的原因,体会他的悠然自得。学完《回乡偶书》,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诗人回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把古诗改写成一篇较完整的故事。
总之,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各有不同,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写作资源,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写”的训练。加强读写联系,注重读写结合,让湖光与秋月两相和,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
【作者单位:句容市葛村中心小学 江苏】
一、依托课文,学习仿写
仿写就如同书法中的临摹,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石。
(一)学习课文的构段方式
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冥思苦想却难以下笔,往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构思文章,包括怎样开头结尾。所以,可以选择那些构段方式有典型性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北大荒的秋天》整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第一小节以“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总起全文,结尾发出赞美,进行总结。二三四自然段也都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这样的文章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结构特点后,指导学生仿写。首先,出示一句总述句,让学生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一段话:如,春天的田野生机勃勃……,学生便会模仿着去写写小草、油菜花、柳树等,通过这样有步骤地从读到写地训练,有效地促使学生认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
(二)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同类文章时借鉴使用。《黄果树瀑布》一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可让学生仿照课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曾经游玩过的一个地方。再如《石榴》第四小节,先写了石榴果的形状和颜色,再写了它的味道,描写生动,是很好的范文。了解了它的写作顺序后,我让学生拿出带来的水果,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再模仿课文的描写顺序去写,学生就比较容易下笔。
(三)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和语言表达
学习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语句表达,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一个好方法。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用心用情去体味、沉吟、感悟课文中的那些富有情感的灵性语言,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并进行仿写训练。《石榴》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石榴成熟时惹人喜爱的样子,“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地扒开”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句子生动形象,鼓励学生在描写事物的时候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
二、丰富课文,进行扩写
选入教材中的都是经过锤炼的课文,里面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语句,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概括”处,设计“写”的训练,加以扩展和充实。如《二泉映月》的第三小节,“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烈日炎炎下,狂风暴雨里,受人欺负时……阿炳是怎样卖艺度日的,体会他生活的艰难。《雪儿》第五小节,写“我”雪儿告别,可以抓住“祝福”一词引发想象: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心情如何?假如它会说话,会对关心照顾它的人说些什么呢?这样的扩写,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和雪儿间的深情。这种捕捉概括处进行扩写的训练,不仅解决了学生内容上言之无物的问题,也使写作技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三、延伸课文,续写故事
续写就是根据原文的内容,把故事继续编下去。续写部分要和前面的文章衔接得上,并且与原文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相一致,延续发展要合乎情理。许多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戛然而止,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有效的资源让课文为写作服务。如《爱之链》课文作者将深深的情感融入每一个文字之中,使我们为文中人物的善良品质所感动。课文结尾以乔依的妻子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时,顺势引导学生,乔依醒来后,妻子会对他说些什么?乔依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再后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如何?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与动作等,续写课文。学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明白了自己的驼峰、脚掌、睫毛这些看起来丑的事物在沙漠里有着特殊的用处,他不再觉得委屈,而是感到自豪。当他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样,既补充了课文内容,为孩子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又丰富了情感,深化了课文的主旨。
四、挖掘创作,改写诗词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言简义丰,蕴含着极丰富的内涵。诗词中既有优美的风景,也有真挚浓烈的情感,还有启迪智慧的哲理。教师要善于抓住古诗词这一明珠,引导学生去诵读、歌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体验诗中蕴含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联想、想象进行扩展。《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生活体验,对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斜风细雨展开较为细致的描写,同时想象渔翁的神态、动作、语言及“不须归”的原因,体会他的悠然自得。学完《回乡偶书》,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诗人回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把古诗改写成一篇较完整的故事。
总之,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各有不同,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写作资源,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写”的训练。加强读写联系,注重读写结合,让湖光与秋月两相和,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
【作者单位:句容市葛村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