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一种以听觉为主的艺术形式,因此聆听能力奠定了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也是开展审美教学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技能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注重落实以听赏为主的音乐教学。本文主要以小学高年段的音乐欣赏教学为例,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聆听习惯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聆听习惯;音乐实践
新课标下明确指出了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求教师能够树立良好的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聆听、感受、鉴赏、审美能力。尤其是在聆聽方面,音乐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去自主聆听,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一、小学高年段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现况
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普遍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经验,但是却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对音乐欣赏课抱有兴趣。部分学生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依旧难以集中精神,即便有时候表现出学习热情,也无法维持很久,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无法提高学生相应的音乐能力。归根究底,是这部分学生缺乏对音乐欣赏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其对音乐学习的能力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在音乐欣赏时,仅限于音乐内涵的表层,无法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也就很难让自己的耳朵真正成为“音乐的耳朵”,既无法形成聆听音乐的习惯,也很难提高聆听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其音乐欣赏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现况下,小学高年段的音乐欣赏教学很难获得较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聆听习惯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这些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聆听习惯。
二、小学高年段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乐曲情感故事化的教学方法
高年段的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教学并不够生动有趣,很难调动学生的情绪去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针对这一课堂教学问题,采取乐曲情感故事化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用体态动作或者表演来充分表达自身对乐曲的情感体验,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兴趣。尤其是在高年段的音乐欣赏作品方面,存在许多可以通过故事或者情景等方式来进行表现的内容,这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要相适应,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比如在《彼得与狼》的音乐作品欣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其交响童话的特点,采用乐曲情感故事化的方法,演绎出相关的童话故事或者童话情景,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地了解作品内涵及音乐表达。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自主融入不同的形体动作,以表达出该乐曲音乐表达中的情绪变化,利于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其具有个性化的音乐创造能力,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以听觉为主的艺术,而结合视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在人可以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途径中,视觉占据了80%的比重。因此,在小学高年段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方法来加强音乐教学效果,辅助视觉感受,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心灵震撼,在更强的情感共鸣作用之下,学会倾听音乐,并在倾听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比如在《尼罗河主题曲》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直观呈现尼罗河的雄伟壮阔之景,并且呈现埃及的古老独特风光,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之下,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两者相协调,可以更好地体会到音乐作品中对远古埃及表达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在无限遐想中聆听到丰富的音乐情感,体会其独特的音乐内涵,为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打下基础。
(三)辅助音乐动作,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如果能够感染聆听者的情绪,可以使其自觉地根据音乐节奏进行音乐动作。若是乐曲欢悦活泼,那么其音乐动作一般是跟着音乐节奏轻拍膝盖。若是比较抒情和优美的乐曲,则可让聆听者根据音乐进行手臂摆动。也有一些聆听者在雄伟有力的音乐渲染下,用踏步动作来表现其音乐动作。由此可见,音乐表现方式不同,其音乐动作也不同,以表达不同的音乐感受。对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而言,其音乐动作不适宜过多或者幅度过大,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辅助音乐律动来培养其良好的聆听习惯。比如在《西湖春晓》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身体轻轻晃动的动作,感受这一作品中八六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到音乐作品世界中。
(四)让学生学会唱,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在小学高年段的音乐作品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哼唱歌曲,从而对其音乐风格和音乐特色等进行更深入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其音乐内涵的过程中渐渐学会聆听音乐,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比如在《小山羊》的音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哼唱的方式来感受侗族民歌的音乐风格与特色,深刻体会作品中的声部变化,感受其声部动静交替的音乐表达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相同主题的音乐作品,使其在积累音乐欣赏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其聆听音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小学高年段音乐教师要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兴趣,并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良好聆听习惯,则需积极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比如乐曲情感故事化、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辅助音乐动作、让学生学会哼唱等等方式,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华娟.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探讨[J].求知导刊,2017(8):92-92.
[2]张铖.关于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115-116.
[3]廖维思.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音乐倾听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6(4):81-81.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聆听习惯;音乐实践
新课标下明确指出了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求教师能够树立良好的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聆听、感受、鉴赏、审美能力。尤其是在聆聽方面,音乐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去自主聆听,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一、小学高年段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现况
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普遍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经验,但是却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对音乐欣赏课抱有兴趣。部分学生在实际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依旧难以集中精神,即便有时候表现出学习热情,也无法维持很久,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无法提高学生相应的音乐能力。归根究底,是这部分学生缺乏对音乐欣赏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其对音乐学习的能力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在音乐欣赏时,仅限于音乐内涵的表层,无法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也就很难让自己的耳朵真正成为“音乐的耳朵”,既无法形成聆听音乐的习惯,也很难提高聆听音乐的欣赏能力,使其音乐欣赏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现况下,小学高年段的音乐欣赏教学很难获得较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聆听习惯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这些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聆听习惯。
二、小学高年段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乐曲情感故事化的教学方法
高年段的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教学并不够生动有趣,很难调动学生的情绪去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针对这一课堂教学问题,采取乐曲情感故事化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用体态动作或者表演来充分表达自身对乐曲的情感体验,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兴趣。尤其是在高年段的音乐欣赏作品方面,存在许多可以通过故事或者情景等方式来进行表现的内容,这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要相适应,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比如在《彼得与狼》的音乐作品欣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其交响童话的特点,采用乐曲情感故事化的方法,演绎出相关的童话故事或者童话情景,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地了解作品内涵及音乐表达。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自主融入不同的形体动作,以表达出该乐曲音乐表达中的情绪变化,利于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其具有个性化的音乐创造能力,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音乐是以听觉为主的艺术,而结合视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在人可以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途径中,视觉占据了80%的比重。因此,在小学高年段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方法来加强音乐教学效果,辅助视觉感受,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心灵震撼,在更强的情感共鸣作用之下,学会倾听音乐,并在倾听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比如在《尼罗河主题曲》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直观呈现尼罗河的雄伟壮阔之景,并且呈现埃及的古老独特风光,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之下,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两者相协调,可以更好地体会到音乐作品中对远古埃及表达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在无限遐想中聆听到丰富的音乐情感,体会其独特的音乐内涵,为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打下基础。
(三)辅助音乐动作,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如果能够感染聆听者的情绪,可以使其自觉地根据音乐节奏进行音乐动作。若是乐曲欢悦活泼,那么其音乐动作一般是跟着音乐节奏轻拍膝盖。若是比较抒情和优美的乐曲,则可让聆听者根据音乐进行手臂摆动。也有一些聆听者在雄伟有力的音乐渲染下,用踏步动作来表现其音乐动作。由此可见,音乐表现方式不同,其音乐动作也不同,以表达不同的音乐感受。对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而言,其音乐动作不适宜过多或者幅度过大,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辅助音乐律动来培养其良好的聆听习惯。比如在《西湖春晓》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身体轻轻晃动的动作,感受这一作品中八六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到音乐作品世界中。
(四)让学生学会唱,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在小学高年段的音乐作品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哼唱歌曲,从而对其音乐风格和音乐特色等进行更深入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其音乐内涵的过程中渐渐学会聆听音乐,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比如在《小山羊》的音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哼唱的方式来感受侗族民歌的音乐风格与特色,深刻体会作品中的声部变化,感受其声部动静交替的音乐表达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相同主题的音乐作品,使其在积累音乐欣赏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其聆听音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小学高年段音乐教师要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兴趣,并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良好聆听习惯,则需积极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比如乐曲情感故事化、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辅助音乐动作、让学生学会哼唱等等方式,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华娟.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探讨[J].求知导刊,2017(8):92-92.
[2]张铖.关于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115-116.
[3]廖维思.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音乐倾听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6(4):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