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语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通过习语可以将民族语言中较为精彩的内容展现给世人,因此习语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义转换对跨语言交际具有重要影响,在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对习语进行更好的翻译,习语对归化及异化方面的工作进行分析,对习语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希望为习语翻译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英汉文化差异 习语翻译 归化和异化 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进行更多的跨语言交际。为了促进跨语言交际,人们需要对英汉文化差异方面的影响进行考虑,将“信达雅”当成习语翻译标准,遵循功能对等要求进行翻译。对文化语境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翻译者可以对归化与异化法进行合理应用,采取适宜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对习语翻译效果进行提升,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异化与归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译者对习语进行翻译时,通过归化方法可以将读者对源语的陌生感进行消减,同时对目的语读者文化背景、世界观等进行更多的考虑,秉承文化对等的原则进行翻译工作。异化可以对源语文化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可以对目的语表达形式及文化进行扩充,前者倾向于目的语读者而后者需要向作者靠拢。部分学者认为不可将两种方式同时使用,但是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并非如此绝对,译者需要忠实于源语风格及思想并对其进行再现,在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异化方法的应用便会较多,除此之外译者还需要对目的语读者方面的需求进行考虑,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因此需要通过归化法对译文可读性进行提升,使读者能够对习语内容进行流畅阅读。在选择一种方法的同时并不意味着需要放弃另一种,因为这种做法和现实不符,译者需要对归化及异化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解,从倾向于读者和倾向于作者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在倾向于某一方时也不可离另一方过远,不能以牺牲任何一方为代价进行翻译,在保留习语韵味的同时使读者可以对其进行理解,对两方的辩证关系进行正确处理。
二、习语翻译中归化与异化
在《译者的隐身》中美国翻译理论家提出了异化和归化的概念,作者是异化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希望将外语文本语言和文化异质性方面的内容呈现给读者,而归化派则将读者理解方面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读者文化背景及所处社会方面的情况进行翻译。虽然在归化和异化方面有所争论,但是如何对译文进行更好的处理,对作者用意进行表达、促进跨语言交际才是翻译工作的重点,因此译者只要能够通过某种可行的译法完成翻译,对文化信息进行更好的传达即可,下面对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应用进行分析:
第一,习语翻译中的异化翻译。人们可以将这一翻译策略理解为移植,译者自身需要最大程度的保留源语中的文化特点及语言特色,进而通过翻译内容将异国风情、文化及语言特点向读者进行展示。此类习语翻译策略可以对异质文化、语言等方面进行渗透,读者可以对国外民族的文化进行更多了解和欣赏,下面对其内容进行具体分析:(1)音译方法。通过近似的发音对其进行翻译是音译的主要策略,我国古代便已经有“无不翻”的原则,在“多含义”、“秘密”一类因素的影响下可通过该种方式进行翻译。例如,汉语音译词已经被吸收进英语中,如kungfu(功夫)、mahjong(麻将),oolong(乌龙茶)等;同样汉语中也有许多音译借词,例如巧克力(chocolate)、香槟酒(champagne)、阿司匹林(aspirin)、咖啡因(caffeine)等。通过该种翻译方式可以对习语源语含义等进行准确表述,习语翻译者习语结合实际对其进行合理使用。(2)直译方法。对源语形式、内容进行保留的方法便是直译,译者对习语进行翻译时,不会对源语中的民族色彩、比喻等内容进行过多更改,在读者对习语了解不多并且其中蕴含较多强烈民族色彩或历史色彩时应选择该种翻译方式进行直译。例如将“Trojan horse”译成特洛伊木马等,此外英语中对汉语习语的直译同样有很多,如将“爱不释手”直接翻译为“can’t bear putting sth. down”、将“36计走为上计”直接翻译成“Of all the thirty-six alternatives,running away is best”、将“劫富济贫”直接翻译成“can’t bear putting sth.down”、将“打从心底里”直接翻译成“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将“目光短浅”和“金科玉律”翻译成“be short-sighted”和“golden rule”等。(3)加注释法。通常情况下习语译者将加注释的方法和直译方法进行联合使用,一方面在目的语和源语之间无法更好对应的情况下通过直译的方式对习语源语汇总文化特点进行保留,另一方面通过注释的加入可以使习语译文翻译更具可读性。在忠实于源语的同时,译者能够对源语文化及其中生动有趣的韵味进行表达,进而使读者对其产生更多印象。例如“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能够直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keh Liang the master mind”,同時译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注释说明,“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exceeds that of the wisest individual.”等。同理对英语习语进行翻译时人们同样可以对其进行直译和注释,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可以翻译成“条条大路通罗马”+“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等。
第二,习语翻译中的归化翻译。此类翻译方法应将读者的理解放在首位,通过目的语读者熟悉的表达方式对习语内容进行解释翻译,并且该种翻译方式中异国情调较少,读者可以比较自然的对习语译文进行阅读。该方法可以让读者对英汉文化间的相同点进行了解,对其中不谋而合的内容进行掌握,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下面对其方法进行具体分析:(1)套用方法。在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习语翻译工作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生活经历方面仍旧具有较多的相同点,人们能够在汉语和英语中找到很多文化涵义相同的习语,在语言表达方式方面也存在较高的相似度。此时习语翻译者可以通过套用的形式对习语进行翻译,既可以使不同语言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保存下来,同时可以对不同文化融合及兼容方面的特性进行表达。此类较为相似的习语有很多,例如:“teach fish how to swim”和“班门弄斧”等。(2)意译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习语进行翻译时,译者仅需要结合原文大意进行翻译解释即可,不必过分拘泥于每个字眼。英汉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译者无法对源语形象意义及字面意义进行完全保留,此时便可以结合习语大意或是语境等进行意译,通过目的语读者的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让读者对习语意义产生更多理解和把握。
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译者需要对习语翻译工作进行更多的思考,对文化差异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通过归化与异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习语翻译,对习语源语特点、读者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解,进而使翻译的内容更加合理,在使读者理解的同时保留一些异国情调,对习语翻译译文的欣赏性及可读性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向治国.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348-349.
[2]陈美林.求同还是求异?—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文史博览(理论),2014(12):33-34.
【关键词】英汉文化差异 习语翻译 归化和异化 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进行更多的跨语言交际。为了促进跨语言交际,人们需要对英汉文化差异方面的影响进行考虑,将“信达雅”当成习语翻译标准,遵循功能对等要求进行翻译。对文化语境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翻译者可以对归化与异化法进行合理应用,采取适宜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对习语翻译效果进行提升,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异化与归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译者对习语进行翻译时,通过归化方法可以将读者对源语的陌生感进行消减,同时对目的语读者文化背景、世界观等进行更多的考虑,秉承文化对等的原则进行翻译工作。异化可以对源语文化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可以对目的语表达形式及文化进行扩充,前者倾向于目的语读者而后者需要向作者靠拢。部分学者认为不可将两种方式同时使用,但是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并非如此绝对,译者需要忠实于源语风格及思想并对其进行再现,在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异化方法的应用便会较多,除此之外译者还需要对目的语读者方面的需求进行考虑,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因此需要通过归化法对译文可读性进行提升,使读者能够对习语内容进行流畅阅读。在选择一种方法的同时并不意味着需要放弃另一种,因为这种做法和现实不符,译者需要对归化及异化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解,从倾向于读者和倾向于作者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在倾向于某一方时也不可离另一方过远,不能以牺牲任何一方为代价进行翻译,在保留习语韵味的同时使读者可以对其进行理解,对两方的辩证关系进行正确处理。
二、习语翻译中归化与异化
在《译者的隐身》中美国翻译理论家提出了异化和归化的概念,作者是异化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希望将外语文本语言和文化异质性方面的内容呈现给读者,而归化派则将读者理解方面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读者文化背景及所处社会方面的情况进行翻译。虽然在归化和异化方面有所争论,但是如何对译文进行更好的处理,对作者用意进行表达、促进跨语言交际才是翻译工作的重点,因此译者只要能够通过某种可行的译法完成翻译,对文化信息进行更好的传达即可,下面对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应用进行分析:
第一,习语翻译中的异化翻译。人们可以将这一翻译策略理解为移植,译者自身需要最大程度的保留源语中的文化特点及语言特色,进而通过翻译内容将异国风情、文化及语言特点向读者进行展示。此类习语翻译策略可以对异质文化、语言等方面进行渗透,读者可以对国外民族的文化进行更多了解和欣赏,下面对其内容进行具体分析:(1)音译方法。通过近似的发音对其进行翻译是音译的主要策略,我国古代便已经有“无不翻”的原则,在“多含义”、“秘密”一类因素的影响下可通过该种方式进行翻译。例如,汉语音译词已经被吸收进英语中,如kungfu(功夫)、mahjong(麻将),oolong(乌龙茶)等;同样汉语中也有许多音译借词,例如巧克力(chocolate)、香槟酒(champagne)、阿司匹林(aspirin)、咖啡因(caffeine)等。通过该种翻译方式可以对习语源语含义等进行准确表述,习语翻译者习语结合实际对其进行合理使用。(2)直译方法。对源语形式、内容进行保留的方法便是直译,译者对习语进行翻译时,不会对源语中的民族色彩、比喻等内容进行过多更改,在读者对习语了解不多并且其中蕴含较多强烈民族色彩或历史色彩时应选择该种翻译方式进行直译。例如将“Trojan horse”译成特洛伊木马等,此外英语中对汉语习语的直译同样有很多,如将“爱不释手”直接翻译为“can’t bear putting sth. down”、将“36计走为上计”直接翻译成“Of all the thirty-six alternatives,running away is best”、将“劫富济贫”直接翻译成“can’t bear putting sth.down”、将“打从心底里”直接翻译成“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将“目光短浅”和“金科玉律”翻译成“be short-sighted”和“golden rule”等。(3)加注释法。通常情况下习语译者将加注释的方法和直译方法进行联合使用,一方面在目的语和源语之间无法更好对应的情况下通过直译的方式对习语源语汇总文化特点进行保留,另一方面通过注释的加入可以使习语译文翻译更具可读性。在忠实于源语的同时,译者能够对源语文化及其中生动有趣的韵味进行表达,进而使读者对其产生更多印象。例如“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能够直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keh Liang the master mind”,同時译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注释说明,“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exceeds that of the wisest individual.”等。同理对英语习语进行翻译时人们同样可以对其进行直译和注释,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可以翻译成“条条大路通罗马”+“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等。
第二,习语翻译中的归化翻译。此类翻译方法应将读者的理解放在首位,通过目的语读者熟悉的表达方式对习语内容进行解释翻译,并且该种翻译方式中异国情调较少,读者可以比较自然的对习语译文进行阅读。该方法可以让读者对英汉文化间的相同点进行了解,对其中不谋而合的内容进行掌握,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下面对其方法进行具体分析:(1)套用方法。在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习语翻译工作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生活经历方面仍旧具有较多的相同点,人们能够在汉语和英语中找到很多文化涵义相同的习语,在语言表达方式方面也存在较高的相似度。此时习语翻译者可以通过套用的形式对习语进行翻译,既可以使不同语言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保存下来,同时可以对不同文化融合及兼容方面的特性进行表达。此类较为相似的习语有很多,例如:“teach fish how to swim”和“班门弄斧”等。(2)意译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习语进行翻译时,译者仅需要结合原文大意进行翻译解释即可,不必过分拘泥于每个字眼。英汉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译者无法对源语形象意义及字面意义进行完全保留,此时便可以结合习语大意或是语境等进行意译,通过目的语读者的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让读者对习语意义产生更多理解和把握。
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译者需要对习语翻译工作进行更多的思考,对文化差异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通过归化与异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习语翻译,对习语源语特点、读者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解,进而使翻译的内容更加合理,在使读者理解的同时保留一些异国情调,对习语翻译译文的欣赏性及可读性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向治国.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348-349.
[2]陈美林.求同还是求异?—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J].文史博览(理论),2014(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