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的教育节奏是否合理
有一天看了北京晚报的一条报道,中国小学生近视率为28%,初中为60%,高中85%,大学生为90%。显然中国已从自行车王国转为了眼镜王国,真是三人行必有眼镜,造成近视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读书太多,我国是一个崇尚“惟有读书高,读书至上”的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怏怏大国,13亿人口,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在废寝忘食地工作,却没有获得一项诺贝尔奖,澳大利亚二千万人有13个诺贝尔奖,据称印度还有7个。中国人很刻苦,特别是中小学生,从礼拜一到礼拜七披星戴月,满负荷地学习,家长们给孩子讲大道理,树雄心立壮志。难怪有人形容中国的教育是四苦教育:“校长苦管、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陪”。如果形象一点比喻,我们再让孩子们用跑一百米的速度冲击一万米,最后的结果是崩溃。以至于有人说中国的大学是青年疗养院。笔者在国外留学多年发现,在硕士、博士阶段学得最好的不是中国人,尽管中国人星期六和星期天加班加点,早期教育已使我们心力枯竭,硕士、博士已是强弩之末。曾读过一篇小学生的课外读物,题目大概意思为:二十年前,中美两国互派教育代表团调查两国中小学的教育状况,美国代表团被震惊,中国的孩子对数、理、化难题解答如流,于是作出结论:“中国将在二十年内超越美国。”中国调查团发现美国”小学生对数、理、化一窍不通,无组织、无纪律、牛气冲天。好像给他们个支点就能撬地球。中国团的结论是:“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将超越美国”。和美国团的结论一致,二十年后事实给了这两个结论的答案是“两份失败的调查报告”。美国这一代人有几十人获诺贝尔奖,上百人成为亿万富翁,中国这一代人无所作为,销声匿迹。笔者在国外多年攻读研究生课程,在国外大学学习很紧张,基本上每天大学生睡眠时间只有5-6个小时。据说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在本科生开学的第一天对着他的100名学生说:“你们将有一半被淘汰,你们将自己淘汰自己,因为你们可能跟不上这所学校学习的强度与密度。”国外大学很多科目没有教科书,学生除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馆查资料。中国相反,我问了几个正在穿学士袍和硕士袍的毕业生,我问:你们在大学读了多少本书,本科生说:多少门课就读了多少本书,还没读全,因为老师给划重点。研究生说:看了10本小说,写了一篇论文。难怪他们把大学当青年疗养院,不疗养不行,已被耗干了。教育应该顺其性,天法地、地法天、人法道、道法自然。顺其性就是应该顺其人的生理成长规律。人的一生就像跑一万米,由准备活动、跟随跑、加速跑、冲刺跑。当体育老师的都知道一个好的体育苗子,上量过早就会毁了他。国外早期教育更加注重音、体、美教育。因为孩子的特点是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形成了抽象思维,在音、体、美的活动中可吸收大量信息。中国的教育节奏出现了问题。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将生动活泼的奥林匹克形式和内容纳入我国教育体系使其更具活力。
二、西方人的休闲方式与体育习惯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勤奋不仅是一种励志的精神力量,还具有伦理美的色彩。中国人信奉天道酬勤,认为勤奋符合天理人道的自然规律。传统的中国人讲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人常常向世界自豪地宣布“中华民族是勤劳伟大的民族”。中国人和中国学生在不知疲倦的现代化中狂奔。而在这狂奔中每年导致60万人过劳死。中小学生体质连年下降。西方人有休闲传统,而休闲的方式是以体育活动为主。在西方体育运动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科学与哲学来自于闲暇。”2001年,人类学家凯伯·奥伊华出版一本“舒缓是美丽的”一书中反对快节奏生活和紧张工作, 号召人们从工业化的喧嚣中回归简约的生活方式。在国内我们需要更多地创造能够让勤奋学习的学生们喘口气的条件,而不是拼命为学生想法子增加学习压力。由于学习的压力,导致学生心理疾病非常普遍。学习的步伐放慢一点,有时不是一件坏事,对于长期发展而言,这样更多的意味着力量的调整和积蓄。我们帮助学生建立“周末意识,疲劳意识”“Healthy Spirit in Healthy Body”意识。
笔者在国外留学多年,国外大学没有体育课,每个学生书包上挂着一双球鞋,到下午4点操场上人满为患。在他们眼里没有体育习惯的人是没有教养的人。古希腊雅典城邦认为:“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是野蛮人。”体育已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体育先于智育进行,因为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最近我在”澳大利亚旅游时,导游告诉我们澳大利,亚人最近从袋鼠体内提取了一种元素叫袋鼠精。导游列举了种种神奇功能,中国游客疯狂购买,我问了好几个澳大利亚人知不知道此种保健品,他们说不知道,我问你们为什么不
有一天看了北京晚报的一条报道,中国小学生近视率为28%,初中为60%,高中85%,大学生为90%。显然中国已从自行车王国转为了眼镜王国,真是三人行必有眼镜,造成近视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读书太多,我国是一个崇尚“惟有读书高,读书至上”的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怏怏大国,13亿人口,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在废寝忘食地工作,却没有获得一项诺贝尔奖,澳大利亚二千万人有13个诺贝尔奖,据称印度还有7个。中国人很刻苦,特别是中小学生,从礼拜一到礼拜七披星戴月,满负荷地学习,家长们给孩子讲大道理,树雄心立壮志。难怪有人形容中国的教育是四苦教育:“校长苦管、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陪”。如果形象一点比喻,我们再让孩子们用跑一百米的速度冲击一万米,最后的结果是崩溃。以至于有人说中国的大学是青年疗养院。笔者在国外留学多年发现,在硕士、博士阶段学得最好的不是中国人,尽管中国人星期六和星期天加班加点,早期教育已使我们心力枯竭,硕士、博士已是强弩之末。曾读过一篇小学生的课外读物,题目大概意思为:二十年前,中美两国互派教育代表团调查两国中小学的教育状况,美国代表团被震惊,中国的孩子对数、理、化难题解答如流,于是作出结论:“中国将在二十年内超越美国。”中国调查团发现美国”小学生对数、理、化一窍不通,无组织、无纪律、牛气冲天。好像给他们个支点就能撬地球。中国团的结论是:“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将超越美国”。和美国团的结论一致,二十年后事实给了这两个结论的答案是“两份失败的调查报告”。美国这一代人有几十人获诺贝尔奖,上百人成为亿万富翁,中国这一代人无所作为,销声匿迹。笔者在国外多年攻读研究生课程,在国外大学学习很紧张,基本上每天大学生睡眠时间只有5-6个小时。据说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在本科生开学的第一天对着他的100名学生说:“你们将有一半被淘汰,你们将自己淘汰自己,因为你们可能跟不上这所学校学习的强度与密度。”国外大学很多科目没有教科书,学生除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馆查资料。中国相反,我问了几个正在穿学士袍和硕士袍的毕业生,我问:你们在大学读了多少本书,本科生说:多少门课就读了多少本书,还没读全,因为老师给划重点。研究生说:看了10本小说,写了一篇论文。难怪他们把大学当青年疗养院,不疗养不行,已被耗干了。教育应该顺其性,天法地、地法天、人法道、道法自然。顺其性就是应该顺其人的生理成长规律。人的一生就像跑一万米,由准备活动、跟随跑、加速跑、冲刺跑。当体育老师的都知道一个好的体育苗子,上量过早就会毁了他。国外早期教育更加注重音、体、美教育。因为孩子的特点是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形成了抽象思维,在音、体、美的活动中可吸收大量信息。中国的教育节奏出现了问题。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将生动活泼的奥林匹克形式和内容纳入我国教育体系使其更具活力。
二、西方人的休闲方式与体育习惯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勤奋不仅是一种励志的精神力量,还具有伦理美的色彩。中国人信奉天道酬勤,认为勤奋符合天理人道的自然规律。传统的中国人讲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人常常向世界自豪地宣布“中华民族是勤劳伟大的民族”。中国人和中国学生在不知疲倦的现代化中狂奔。而在这狂奔中每年导致60万人过劳死。中小学生体质连年下降。西方人有休闲传统,而休闲的方式是以体育活动为主。在西方体育运动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科学与哲学来自于闲暇。”2001年,人类学家凯伯·奥伊华出版一本“舒缓是美丽的”一书中反对快节奏生活和紧张工作, 号召人们从工业化的喧嚣中回归简约的生活方式。在国内我们需要更多地创造能够让勤奋学习的学生们喘口气的条件,而不是拼命为学生想法子增加学习压力。由于学习的压力,导致学生心理疾病非常普遍。学习的步伐放慢一点,有时不是一件坏事,对于长期发展而言,这样更多的意味着力量的调整和积蓄。我们帮助学生建立“周末意识,疲劳意识”“Healthy Spirit in Healthy Body”意识。
笔者在国外留学多年,国外大学没有体育课,每个学生书包上挂着一双球鞋,到下午4点操场上人满为患。在他们眼里没有体育习惯的人是没有教养的人。古希腊雅典城邦认为:“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是野蛮人。”体育已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体育先于智育进行,因为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最近我在”澳大利亚旅游时,导游告诉我们澳大利,亚人最近从袋鼠体内提取了一种元素叫袋鼠精。导游列举了种种神奇功能,中国游客疯狂购买,我问了好几个澳大利亚人知不知道此种保健品,他们说不知道,我问你们为什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