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职能。“微笑学工”让全体教师通过日常教育管理与学生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让教师以个人人格魅力和教育艺术感染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尊、自信,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微笑学工;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92-01
学生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职能。“微笑学工”让全体教师通过日常教育管理与学生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让教师以个人人格魅力和教育藝术感染学生。用发自心底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充满师爱的激励中保持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
一、以教师自我发展为中心,播种爱的微笑
学生工作人员,首先从思想上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从心理上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愉悦的心境,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因素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同时学工人员要主动把握发展机会,设计发展方向,规划发展进程,主动进行学习培训,主动迈向自我完善,并努力形成学习、研究习惯,最终成为能够主动把握自己命运的人,走向幸福生活。
二、以心灵“双效应”为导向,达到情感的契合
“微笑学工”的建立要以学工人员和学生情感沟通和心灵契合为基础,在教育的过程中充满人情味和情绪感染力,对学生以精神激励为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情绪的反馈,摒弃惩罚性的管理思路,让学生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学会爱父母和朋友,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在教育过程中当学工人员带着微笑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会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长者,从内心接受学工人员的语言,从而让学生表现出由衷的惊服,从而产生心灵的启迪和灵魂的净化的“双效应”,这和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理解教育一样,传递情感与情操陶冶相统一所引发的心理效应。
三、以“三家”为依托,共筑成长之路
(一)学工之家
“学工之家”打造,要以“意识+能力”的培训体系为平台,以人性关怀的活动为载体,以工作合作互动为链接,以情感的交流为桥梁,实现全体学工人员的教育理念统一、管理能力协同、工作和谐、情感交融的局面,让“学工”真正成为每一位学工人员的“家”。
(二)学生之家
“学生之家”的打造以建一个一站式服务系统、设立一个意见信箱、树立“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两大系列的品牌活动,贯通“学工人员+辅导员+班导师”三条线,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生活、心理和就业”的四条发展通道,从而让学生在“以校为家”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学有所长。
(三)家长之家
“家长之家”的打造,要通过家委会、家长群、家长接待日等常态联系机制的建立,通过家长接待室、家长休息室等人性化场所的设立,以开学典礼、校园开放日、毕业典礼、校庆等重大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家长积极融入学校的发展中,实现学校与家庭共育模式。
四、以“四情”为纽带,同享育人成果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理间的呼应,老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学工人员与学生之间通过“热情+亲情+友情+共情”的四情关系,形成和谐、轻松、自由、良好沟通的氛围,以产生教与学共振,同享育人成果。
(一)热情
学工人员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最佳的情绪状态。面对学生时,要以热情的工作态度,积极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亲情
学工人员要热爱学生,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要“爱生如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和关心,师生间的情感将会更加贴近。
(三)友情
学工人员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学生的朋友,在日常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架子”,从心底产生与学生交友的愿望,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当学生把老师看成是自己的贴心朋友和值得信赖的人,师生双方心贴得更近,学生信服老师,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即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学工人员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应有的权利,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共情
学工人员需要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期望,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对自己潜能开发的强烈自信心;要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犯错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给学生以自我反思的契机、自我选择的空间和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当学生积极表现时,要积极反馈并给予赏识,帮助学生拥有自信、获得成功、超越自我。当学工人员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就能发挥“共情”的育人效应,展示“共情”的魅力。这也是“四情”的最高境界。
微笑是阳光,也是师生情感和谐的“润滑剂”,“微笑学工”的打造让学工人员在快乐中工作、学生在洋溢着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生活,就能让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从而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君.微笑管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理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6).
[2]翁贤浩.实践“微笑教育”[J].浙江教育科学,2015(5).
[关 键 词] 微笑学工;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92-01
学生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职能。“微笑学工”让全体教师通过日常教育管理与学生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让教师以个人人格魅力和教育藝术感染学生。用发自心底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在充满师爱的激励中保持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
一、以教师自我发展为中心,播种爱的微笑
学生工作人员,首先从思想上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从心理上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愉悦的心境,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因素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同时学工人员要主动把握发展机会,设计发展方向,规划发展进程,主动进行学习培训,主动迈向自我完善,并努力形成学习、研究习惯,最终成为能够主动把握自己命运的人,走向幸福生活。
二、以心灵“双效应”为导向,达到情感的契合
“微笑学工”的建立要以学工人员和学生情感沟通和心灵契合为基础,在教育的过程中充满人情味和情绪感染力,对学生以精神激励为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情绪的反馈,摒弃惩罚性的管理思路,让学生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学会爱父母和朋友,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在教育过程中当学工人员带着微笑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会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长者,从内心接受学工人员的语言,从而让学生表现出由衷的惊服,从而产生心灵的启迪和灵魂的净化的“双效应”,这和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理解教育一样,传递情感与情操陶冶相统一所引发的心理效应。
三、以“三家”为依托,共筑成长之路
(一)学工之家
“学工之家”打造,要以“意识+能力”的培训体系为平台,以人性关怀的活动为载体,以工作合作互动为链接,以情感的交流为桥梁,实现全体学工人员的教育理念统一、管理能力协同、工作和谐、情感交融的局面,让“学工”真正成为每一位学工人员的“家”。
(二)学生之家
“学生之家”的打造以建一个一站式服务系统、设立一个意见信箱、树立“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两大系列的品牌活动,贯通“学工人员+辅导员+班导师”三条线,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生活、心理和就业”的四条发展通道,从而让学生在“以校为家”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学有所长。
(三)家长之家
“家长之家”的打造,要通过家委会、家长群、家长接待日等常态联系机制的建立,通过家长接待室、家长休息室等人性化场所的设立,以开学典礼、校园开放日、毕业典礼、校庆等重大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家长积极融入学校的发展中,实现学校与家庭共育模式。
四、以“四情”为纽带,同享育人成果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理间的呼应,老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学工人员与学生之间通过“热情+亲情+友情+共情”的四情关系,形成和谐、轻松、自由、良好沟通的氛围,以产生教与学共振,同享育人成果。
(一)热情
学工人员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最佳的情绪状态。面对学生时,要以热情的工作态度,积极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亲情
学工人员要热爱学生,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要“爱生如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和关心,师生间的情感将会更加贴近。
(三)友情
学工人员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学生的朋友,在日常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架子”,从心底产生与学生交友的愿望,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当学生把老师看成是自己的贴心朋友和值得信赖的人,师生双方心贴得更近,学生信服老师,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即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学工人员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应有的权利,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共情
学工人员需要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期望,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对自己潜能开发的强烈自信心;要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犯错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给学生以自我反思的契机、自我选择的空间和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当学生积极表现时,要积极反馈并给予赏识,帮助学生拥有自信、获得成功、超越自我。当学工人员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就能发挥“共情”的育人效应,展示“共情”的魅力。这也是“四情”的最高境界。
微笑是阳光,也是师生情感和谐的“润滑剂”,“微笑学工”的打造让学工人员在快乐中工作、学生在洋溢着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生活,就能让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从而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君.微笑管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理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6).
[2]翁贤浩.实践“微笑教育”[J].浙江教育科学,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