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贵在基于儿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633332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是语文教学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近期,笔者观摩了以文本解读为主题的市级语文教学研讨活动。10节展示课中,有的教师站在作家的角度,从文学的高度解读文本;有的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教师的视野解读文本。不可否认,这些做法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仔细揣摩,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解读文本的语文课少之又少。语文为谁而教?当然是儿童。笔者认为,基于我们的教学对象——儿童来解读文本,应成为主导方式。
  一、遵循儿童的眼光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看待世界的眼光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在成人眼里并无多大意义和价值的事物,儿童却会视若珍宝,倍加珍惜。在解读文本时,儿童选择的语段、探究的视角、捕捉的信息、获取的结论,往往与成人的眼光大不一样。因此,教师应换位思考,遵循儿童的眼光,以儿童的眼光走进文本,携手儿童共同触摸文本的秘妙,徜徉在文本描绘的世界里。
  如教学《草船借箭》(统编本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抓住“神机妙算”引导学生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安排四个方面来解读课文。一个学生却提出:“诸葛亮为什么不在船上和鲁肃下棋,而是喝酒呢?这样做有没有特殊的意图?”教师始料未及,稍作思考后,首先肯定学生眼光独特,善于思考,紧接着鼓励大家各抒己见。许多学生从待客礼节、人物喜好等方面解读,但都没有真正明白诸葛亮的用意。这时,另一个学生引用课前查阅的资料,陈述理由:酒是液体,容易保持水平。诸葛亮借助杯中酒,能够及时了解草把子受箭情况。当酒倾斜到一定程度时,他下令掉转船身,使草把子另一边受箭。当酒回到水平时,说明草把子两边受箭均匀,就该回营了,否则,船身不平衡,影响速度,万一曹军追来就危险了。他的解答使大家茅塞顿开。这样的文本解读,教师遵循儿童的眼光,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将解惑的“绣球”抛给学生,在“为什么饮酒”的讨论中,让学生感悟到诸葛亮不仅料事如神,而且胆大心细,真可谓“细节决定成败”,从而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丰满。
  二、契合儿童的方式
  从思维方式来看,成人往往抽象逻辑思维占有较大优势,对语言文字的领悟有时会借助一定的逻辑推理来完成。儿童往往形象思维占有较大优势,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抽象逻辑思维也仅仅处于萌芽阶段,尚未成熟。因此,儿童对语言文字内涵的领悟,常常借助于生活情境、活动操作、游戏体验等形象化的方式来完成。有人甚至认为:“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的生活,游戏映照着儿童的生活,是一种生存的状态。”在文本解读中,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方式要求儿童,常常勉为其难;反之,如果我们能够契合儿童的方式,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
  如教学《守株待兔》(统编本三年级下册)一课,在文本解读中揭示故事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简单的讲解往往难以接受。一位教师这样创设语言交际情境:
  师: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当你看到他在守株待兔时,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现在老师就是文中的种田人,谁来劝劝我?
  生:小伙子,别等了,兔子是等不来的。
  师:现在不来不等于以后不来,再等一会儿,兔子或许就来了。
  生: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的情况少之又少,不
  可能经常发生。
  师:上次不是有兔子撞上了吗?今天等不来,明天继续等,总有一天会来的。
  生:你是侥幸心理在作怪,不该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经常发生的事。
  师:那你说怎么办?
  生:你赶紧拿起锄头去种田,不然,今年就要喝西北风了。
  这样,教师以情境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让他们在倾听、对话、体验、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观照儿童的经验
  儿童的经验世界与成人的经验世界有着较大区别。儿童在阅读文本时,常常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将文本传递的信息与自身的经验世界相互链接在一起。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从成人的经验出发来解读文本,容易造成儿童经验与文本信息无法实现有效链接,从而无法突破阅读障碍。反之,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观照儿童的经验世界,满足儿童的学习需要,就能实现儿童经验与文本信息的有效链接,促进儿童对文本的融会贯通。
  如《繁星》(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一课中,巴金先生这样表达在南京菜园观看繁星的感受:“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既然星光“微小”,为什么“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这是文本解读的难点。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难以理解,课堂出现了冷场。见此情景,教师讲解创作背景:“1923年,巴金和三哥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来到南京读书,参加社会活动,民主思想进一步发展。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1927年,巴金赴欧洲考察。在邮轮上,他撰写了《海行杂记》,《繁星》是其中一篇游记。”尽管这样,学生还是一片茫然。教师只好不再启发,而是被动讲解:“作者当时挣脱封建家庭的牢笼,融入外面的世界,寻找未来的光明,因此觉得星星很亲切,光明无所不在。”对此,学生仍然似懂非懂。应该说,教师的主观意图是正确的,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为何无法转化成学生的感悟?原因在于,教师过早讲解创作背景,而未能首先观照儿童的经验。教师可以先启发:“漆黑的夜晚,当你在野外行路时看到几颗星星,即使星光黯淡,也会给你怎样的感觉?请联系生活体验说一说。”有的学生说:“心中会突然感到一阵惊喜,仿佛光明就在眼前。”有的学生说:“星光虽然黯淡,但仿佛把我的心照亮了。”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简要介绍创作背景,学生就能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引发现场情境感,深刻体会到作者仿佛使星空染上自己的感情,实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当时社会就像黑夜一样,而星星代表着光明,尽管微小,却让在黑暗中行走的作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四、呵护儿童的心灵
  童心,即儿童对客观世界充满好奇的憧憬與向往,有着鲜明的年龄特征,更有独特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感性、直接和异想天开。童心无瑕,童真无价。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受好奇心的驱使,儿童总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文本描绘的世界,去评价文本描述的人物和事物。对于文本解读过程中学生所表露的童心和童真,教师应倍加珍惜,用心呵护,鼓励与肯定他们率直而真诚地表达内心的感悟。   如教学《跳水》(統编本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结合人物当时的心理说一说。”学生认为:一方面,孩子看见猴子在撕帽子,就吓唬它,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孩子非常气愤;另一方面,水手的哄笑更使他感到受了羞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要挽回面子,所以一定要夺回帽子。教师继续追问:“孩子的做法好吗?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会怎么想呢?”学生有的说:“我不要那顶帽子,我会重新买一顶新帽子。水手拿猴子取乐,我‘牺牲’一顶帽子,换来大家高兴也值得。”有的说:“猴子摘孩子的帽子,是由水手逗猴子引起的,可以让水手想办法。”还有的说:“我可以在甲板上放一些猴子喜欢吃的东西,让猴子把帽子拿下来。”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考验,想法比文中的孩子合理。这说明你们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遇事沉着冷静,对你们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此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先剖析文本中孩子的心理,再联系自我,谈谈假如自己是那个孩子,会如何处置,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能慌张和冲动,而要寻求有效办法,合理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在文本解读中既发散了思维,又不失时机地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呵护了儿童美好的心灵。
  五、尊重儿童的差异
  每个儿童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儿童之间是千差万别的。儿童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包括个体间的差异和个体内的差异,还包括群体间的差异,反映在儿童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认知风格、认知速度等方面。其实,换一个角度看,儿童的差异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尊重儿童的差异,尊重儿童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充分肯定合理之处,并作出适当点拨与指导。
  如《鸟的天堂》(统编本五年级上册)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为什么用‘仿佛’这个词语?”通过讨论,学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一部分学生认为当时有鸟在扑翅膀,但是作者注意看时,没看到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有鸟,所以用了“仿佛”。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当时没有鸟扑翅膀,作者听了朋友的介绍后,急切地想见到鸟,以至于耳边好像传来鸟儿扑翅膀的声音,这是一种错觉,是作者心驰神往的结果,所以用了“仿佛”。教师这样评价:“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恐怕只有作者自己才能真正明白。但有一点大家都已经清楚,‘仿佛’这个词语使我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在这里,教师并没有对学生作出孰是孰非的明确评判,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解读文本时在语言理解上的差异,合理点拨,在“为什么用‘仿佛’”的讨论中,使语言丰富的内涵、强大的张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言的意境和魅力。
  课堂教学中,合理、准确、透彻地解读文本,是儿童享受阅读、品味语文之美的过程。基于儿童解读文本,归根结底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核心理念在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儿童走入文本深处,以自己的方式触摸文本,与文本形成一种真正的深度对话,从而有机会与文本中的美景巧妙相遇。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广陵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鄂尔多斯市研学旅行活动为例,为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地理实践性活动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作用,设计基于乡土地理研学旅行的方案。本方案融入课程化思路,从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为呼包鄂地区地理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研学旅行 高中地理 鄂尔多斯市  研学旅行作为地理实践力的落脚点之一,是具有社会性和体验性特征的活动。研学旅
作者简介:  朱斌,笔名龚旭,男,1968年生于青海省甘德县,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学士,现居常州。2008年开始,在《芒种》《陽光》《飞天》《短篇小说》《北方文学》《四川文学》《安徽文学》《中国铁路文艺》等文学期刊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  1  府前街的尽头当然是市政府了。过去朝代的知府也占据过那块土地。过市政府大门前的十字路直往南走不到二百米就是百年老店德泰恒。  德泰恒共四层,嵌
一直听闻陈国安老师的大名,感慨于一个大学教师,一个复旦大学文学系的博士后,却钟情于小学语文教学,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执教,实属罕见。对于他的著作《语文的回归:一个大学老师的小学课堂》更存好奇。从李吉林、成尚荣、朱永新的序看起,书中10篇不同文体、不同教学维度和走向的文本解读、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以及名家评课,为我们这些多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识庐山真
摘 要: 本文以泰州旅游景点中公示语的目的论翻译为例,通过语言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公示语的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等作用,达到景点中公示语的呼唤、应用示意等功能效果。  关键词: 公示语 目的论翻译 语言跨文化交流 语用失误  1.引言  泰州作为一个文化古城,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很多国外游客。但是其旅游文本的翻译中出现了一系列失误,给游客尤其是国外游客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误解。  当今世界越来
摘 要: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中巧妙地将几个女子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厚重历史交织在一起,深刻剖析了她们在时代交替中经历了反抗、妥协到觉醒的心理转变。通过解读她们,揭示现代女性心理世界的痛苦与生存境遇的困窘,从而折射出百年来中国社会精神轨迹的内在演变。  关键词: 《江南三部曲》 女性心理 女性形象  格非的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有一个转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中如处女作《追忆乌攸先生》到《迷
摘 要: 个体从寄生走向自觉,再借由记忆的交叉来追溯历史与罪,达成最终的和解,是《茧》中成长主题的呈现方式。张悦然在《茧》中通过罪的“受害者们”来回忆、呈现罪的影响,并逐渐剖开罪的过程,以最终的和解和对历史的消弭来指认历史和成长的关系,有其高明之处;但同时,《茧》所呈现出的青春题材写作的明显痕迹及对历史把握的不足也在文本中暴露无遗。基于此,本文将从文本中人物的个体成长、历史与记忆对成长的介入作用及
来到县城儿子家生活近一个月后,洪大爷是在某天清晨五点左右,让一阵划破宁静的骂街声给惊醒的。有那么一瞬间,他有些迷糊。睁开眼睛看看装修淡雅精致、天色尚暗也不掩其明亮的房间,这是在城里儿子家没错啊?城里也有一大早起来骂街的?   周围很安静,这个时间点,小区里绝大多数人都还没起来。这会儿估计也都像自己这样,被惊醒后就躺在床上,听人骂街。洪大爷一回过味来,立马兴致盎然地开始凝神细听。   骂街的是一个女
摘 要: 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遇到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和职教形式的新判断、新部署凸显出党中央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本文就如何把握和深化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战略机遇,发挥职教联盟的资源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了探讨。  關键词: 电子信息 高职教育 职教联盟  一、高职院校成立职教联盟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职教联盟始萌于我国
河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050051   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 064100   摘要 介绍了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触发器技术制作交互练习题课件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学,比较实用。  关键词 PowerPoint 2003;交互;课件;练习题  中图分类号:G434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3-0031-02  Interactive Excises
李国平走出小区门口的时候,他又突然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连忙下意识地看看表:八点半!这就意味着今天上班稍微迟到了那么一点点。对他来说,迟到一点,只要没有纪委的来查岗,是不会有任何人过问他的。他看表,完全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因为接下来马上要回答一个问题。果然,那个身影看见他了,仰起脸,带着谦恭的笑,问:“弟娃,几点了?”   李国平回答说:“大娘,八点半了!”身影“哦哦”着,又颤颤巍巍地往前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