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推进微型课题研究的学校教科研管理机制与策略探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9年开始,我校整体进行了微型课题的推广研究,提倡教师着眼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把课堂问题提升为研究课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深耕不懈,在实践研究中收获教科研的甜蜜。
  为了对教师的个人课题研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适时的督查,学校教科室成员每月组织科研组长对教师的课题研究进行随查随诊。在一次科研例检中,我发现小S老师虽然有自己的微型研究课题,在“加强课文朗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方案上也有自己的一些研究设想,但是,走进她的课堂,却发现研究方案与实际教学是“两张皮”,查阅她的教案,在教学预设中也没有比较多地关注朗读与语感能力提高的勾连,更注重运用朗读获得并强化理解。问到她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的学习情况,也只是说,看过一些教学杂志,但没有进行专题阅读。再看她写的研究心得,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字一篇没有。
  与小S老师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这些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教师避免教学工作的枯燥乏味,就要把教师引到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进行教育科研既然是一条“幸福的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或者不好好地走在这条路上寻觅并体验幸福呢?是我们教师的研究能力缺失,还是的确从学校的层面来看,我们的理解、认识、机制还存在问题,才使教师即使想采摘这朵美丽的玫瑰,终究还是怕这花朵上的尖刺而畏难袖手?细想之下,也许是以下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教育科研的重心下移到一线的课堂,为教师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提供了用武之地,但是,不少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虽然推出微型课题的研究方向,更加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但是,进行教育科研一般知识的学习和科研一般流程的培训还是必要的,只有让教师掌握了必要的研究方法,他们才能找到研究的着重点和着力点,才能从“花架子”式的研究转变成真研究。
  2.对于教师微型课题的研究,也要因人而异,应该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进行不同要求,提供不同指导服务。一刀切的研究要求只会使大部分研究课题在平时纷繁的教学中流失,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因为目标规划不到位而受到阻碍。
  3.作为学校教科室等基层的教育科研主管部门,不能因为课题是“微型”的而忽略了研究流程的指导和监控,恰恰相反,正因为微型课题研究方式的推进,打破了原来学校层面课题一把抓的局面,在看似“散”的研究模式中,更应该凸显教科室指导、服务、监控的功能,否则,微型课题研究难以达到其真正的效能。
  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我认为解决策略主要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握一个基点
  观念决定方向,态度决定一切。在把教师的科研向微型课题领域延伸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教师个体的智慧和力量。让教师的认识到位、学识到位、方式到位,是微型课题研究有效推进的关键。简而言之,虽然研究课题的着眼点小了,但是,教科研课题的研究者由群体研究转至个体或互动研究,也意味着研究者的力量分散了。因此,不断地促进教师科研观念的转变,让教师认识到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使教学与科研融于一体,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掌握适切的科研方法,是科研管理的应有之义。
  由此,我们经常引导教师们“追问自己”:我明白了多少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行为实践了哪些新理念?倡导他们多读书,读好教育专著类、学科专业类、教学艺术类书、文化修养类的书籍,做一个有“功底”的老师。我们还以教授、专家讲座,优秀教师经验交流等方式,使一线教师认识到躬耕于教育一线,做思想的芦苇,联系实际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性。针对教师在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科研方法的掌握不到位的现状,学校又推出了科研学术带头人集中讲解、分散指导及手把手导研帮扶措施,使教师在耳濡目染的行动过程中,逐步掌握科研方法,为微型课题的研究推进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分层要求,面向全体,着眼两个群体
  在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科研导向要求时,我们采用了“分层管理、相互辐射、整体提升”的策略。在科研分层中,主要着眼两个群体,即教育科研、教学骨干和其他面广量大的教师,通过不同科研要求的约束和鞭策,使教师在自身专业提升和发展中找到努力的方向,成就自己的发展目标。
  第一个群体是市、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业务强势及在本校教师业务提升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要坚持做到“六个一”:(1)每学期上好一堂货真价实的示范课;(2)认真带好一个科研组;(3)拜一位名师;(4)指导好一名青年教师;(5)每学期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每学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6)独立承担一项区级以上专项课题,并扎实进行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硬性的指标和内在兴趣的驱动,让这部分教师骨干既发挥独立研讨、学科教学方面的带头作用,同时也能善于组织所在科研组开展好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充分利用个人博客等资源,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结合区级以上的评课选优活动,不断磨练,争取在业务上再上台阶。
  第二个群体是其他面广量大的教师(含教龄三年内青年教师及部分教龄已满三年,但业务水准还未达预期目标的教师)。在自觉、严谨做好教学“六认真”的前提下,还要做到:(1)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校本培训,上一堂较有水准的研讨课;(2)在每月一篇的随笔中(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上不作要求)修改整理成型一篇有一定理论水准的论文,积极参赛投稿;(3)在学科组以上的更大范围内,组织一次专题研讨(可以是网上研讨)。
  对尚未达到业务标准的教师更要加强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到教学的“六认真”,特别是在备课方面做到“两个定准,两个写好,两个研究”,即定准学科目标,定准重难点;写好评价语,写好过渡语;研究教法,研究展现教学过程的形式、方法。要自觉拜组内一名业务强的教师为师,定期把备课笔记交给师傅检查,师徒互听随堂课,每学期向师傅上两节汇报课,作为期末业务考评项目。
  教师们的研究从课堂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研究,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开始走上教学即研究的科研道路,获得了阳光而诗意的教育生活。   三、因校制宜,去陈推新,优化三种制度
  学校重视教科研的一个显性标志,就是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在制定学校科研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一个基点:让制度规范、引领、激励学校科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品位提升护航。
  良好的制度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都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的有机体系。制度的制定必须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如果一种制度过于突出其刚性,变得不近人情,有时反而会影响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弹性”的空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踏实的研究,我校已经形成了较好的科研氛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网络和科研管理制度,是苏州市的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1.完善科研制度。完善和发展《宝带实验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细则》、《宝带实验小学教科室岗位责任制度》、《宝带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工作职责》、《宝带实验小学教科研奖惩制度》、《宝带实验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 》、《宝带实验小学教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宝带实验小学教师教科研考核细则》等。
  2.改进学习制度。教科研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开展教科研工作,必须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为推动学校教育理论学习机制的建设,我们在五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明确学习内容,编发科研资料,推荐核心教育期刊,利用博客,建立教师教育科研学习中心,建立校级科研宣讲制度。
  3.规范课题管理流程。一是把好培训关。按专题、分层次对课题承担者进行培训,指导课题承担者充分论证课题,精心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二是把好申报关。要求教师必须承担某一个课题研究,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每个课题必须制定具体的方案和研究计划,按计划开展调查、实验、研究、总结、反思。三是把好普查关。为及时了解立项课题的研究情况,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我们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季报表”“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报告表”“教育科研课题普查表”三份表格,要求课题组长认真填写,及时上报。四是把好结题关。严格按照《宝带实验小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和验收办法》,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的鉴定验收和推广工作。
  四、扩展时空,促进交流,注意用好四块“阵地”
  我们对各类教科研活动的时间和形式进行科学的安排,发挥各种平台的作用,把活动的情况纳入平时考核制度的内容中。
  一是网络博客平台。学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着力建设校园科研网络,开辟教育科研论坛,建立教科研个人博客。我们要求教师把平时点滴的积累凝成文字和思想,与大家共享。有时通过学习和浏览,我们发现了可供大家学习的内容,就通过转载的方式贴到“教育科研学习”栏里,供全校教师参阅。同时,学校网内还专辟“教师随笔”“学习中心组”“科研专题论坛”等板块,要求大家积极实践的同时经常反思、总结,教师博客的情况按制度纳入期末的业务考评中。这样既激活了教师的研究动能,又方便了课题管理的统计。
  二是课堂教学平台。我校牢牢把握课堂这一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炼成教育研究课题,并由此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相关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从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教育教学的一些规律,追求理想的教学。
  三是科研组团活动。学校成立了“学习中心组”“英才社”及“科研课题攻关小组”等科研组团,并根据组团的成立宗旨和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活动,发扬组团成员的科研协同合作精神以及集体攻关能力,促进学校科研品质的提升。
  四是科研刊物交流平台。高质量编好《莘园》和《享受教育》。《莘园》每年出刊一期,发表文章100多篇,开设专题栏目,加强理论探讨,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及时推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享受教育》每学期出刊4期,发表各类文章80多篇,注重传递国内外教改动态,突出教育教学的前沿思想和信息的先导作用,同时为广大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教学心得、体会、成果的空间,促进学术交流和教育资源的共享。
  (夏静,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215100)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对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乃至最后运用的目的,同时在数学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数学经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将画图策略应到小学数学教育中,会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如何将画图策略更有效地应用到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成为当前
儿童对学习是有一种渴望的。要使教育愉快地为幼儿接受,我们就应当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的本性和需要,不要去强迫儿童生硬地接受有违其自然本性的东西。  师生在教学中产生“情感共鸣”是愉快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渗透“爱”与“美”    爱是儿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是“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教师要想赢得儿童的信
家庭的非常态,通常指与正常家庭环境不同的或者是差异很大的环境状态。如离异、单亲、再组家庭,以及父母在外打工、子女在家留守等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就教育而言,因家庭离异、进城务工等非常态家庭正逐年增多,在农村尤为普遍,由此带来的未成年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非常态家庭学生的教育正成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因其涉及家庭多、范围广、影响深
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委员、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顾问郑君威先生认为,教材实验要解放思想、注重科学、以人为本。教师的课堂教学,关键在把握一个“度”,注意教学的广度、深度、密度、坡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掌握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很好地利用和开发教材等课程资源,在组织、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把握好“度”。  一、精益求精,拓展广度 
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推进,学生的幸福、主观幸福感早以归入教育政策法规制定以及教育和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很多著名教育家也都以培养幸福的人作为教育目的。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这样阐述过自己的教育理想"我的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朱小蔓教授更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观点,她认为教育就是为了让人们幸福,注重教育对人的和谐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培养。  一、何为"主观幸福感“
小学体育课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由于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对教学实效性产生影响。为了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提升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在我国全面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小学体育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组织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锻炼身体,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爱好,确保小学生
中年级,小学3~4年级,一个承前继后的中间年段。就如同颈对于身体的重要性一样,中年级阅读教学对于整个小学阶段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中年级阅读教学,担当起中年级阅读教学应该担当的职责,是避免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分化,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一、追问中年级阅读教学——反思教学中的脱离实际。  许多中年级语文教师往往没有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意识,教学中随意而为,造成了如今的中年级阅读教学课
在小学阶段,应用题一直伴随着学生成长,每一个同学对应用题并不陌生,但他们并不喜欢应用题,许多同学对应用题避而远之,非常烦它,他们对应用题的恐惧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即使应用题花了我们大量的教学时间,然而应用题依然是同学们眼中的“头痛题”。他们甚至出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他们有能力解决,然而一看到应用题,他们的头脑就迅速膨胀,把它当作“天外来客”,不去深入研究就轻易投降了。  为什么会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对阅读速度提出了要求。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
教师写作,以教学论文和教学随笔最为常见。写教学论文或教学随笔,无绝对标准,但有相对尺度。尺度在哪里呢?尺度就是在建立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是有效的信息,并通过有效信息的传递达到清晰地表达思想之目的。  一、建立自己明确的观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会建立起自己的观点,是写文章的第一要素。  先以一篇高中生写的作文为例。作文题叫“雅与俗”。该学生一口气写了一千五百字,但泛泛而谈,一会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