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一年级是学生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帮助初一新生顺利实现从小学向中学的过渡,是家庭、学校、教师的重要职责。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一新生 心理健康
焦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几乎是初一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小学课程少(特别是主科少),知识简单,压力小(因为不论成绩好坏都可以上初中),学生易养成贪玩的习惯。而到了中学,由于课程的陡然增加、学业的加重,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快适应,从而焦虑学习,甚至退缩(主要表现为厌学、逃学)。对人焦虑也几乎是初一新生的通病。由于班上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选校班级尤为明显),他们互不相识,互不了解,彼此之间存在着戒心,甚至猜疑,因而都紧闭心扉,“闭关自守”;同时,他们对任教的老师也抱着复杂的心态,一是不了解老师的教法、特点,二是爱拿小学老师来对比。笔者感到,帮助初一新生顺利实现从小学向中学的过渡,帮助他们把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统合起来,使其能够健康、幸福成长,是家庭、学校、教师的重要职责。那么,怎样做好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 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前沿阵地。班级心理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学生情况和需要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了解自我、了解环境,取得自我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为目标的活动方式。这种活动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它有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班级内部的交流,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提高集体的凝聚力。
(一) 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
健康人生、美好未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喜欢并接纳自己;成长的烦恼;调节情绪、搞好同伴关系;环境与学习;学习自信心的增强;怎样增强记忆力;意志伴我初成长;挫折与成长;让大脑增容;开启创造之门等。在进行班级心理辅导的同时,结合初一新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个别和小团体心理辅导。如增强自信,走向成功、学习方法和策略、开发心智潜能等。
(二)班级心理辅导环境的布置
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的教育功能是班级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如,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里可设立“光荣榜”、“评比栏”、“作品展”、“个人之最”、“图书角”、“自然角”、“悄悄话信箱”、“名人名言”、“师生沟通本”等,做到艺术性与教育性融为一体,既美化环境又熏陶学生。充分发挥班级教室后面黑板报的作用,把黑板报办成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宣传阵地,既能锻炼学生又能教育学生。
(三)班级心理辅导的策略
1.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的自读书,选讲一些内容,主要对学生提出学习进度、学习质量的要求,并随时指导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
2.将心理辅导的重点放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指导他们制定调适心理环境、情绪、提高心理素质的自我心理训练和实施计划上。
3.通过辅导示范、模拟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程序要领、操作方法。
4.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时间安排运筹(自学、预习、复习、听课、作业、考试方法)。
(四)班级心理辅导的设计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看,含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游戏、团体活动、专题活动课是开展班级心理辅导的理想形式。为了保证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辅导方案的设计必须体现下列原则: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坚持三多三少: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引导学生在班级中通过互动与互助的活动,不断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1.开展体验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但决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毫无目的的活动,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体验,充分感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在开展初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人人尝试参与的乐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练。开展的活动有一年一次的新生军训、秋季运动会、学生会竞选演讲大会、艺术周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与110巡警警民共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和书法比赛、开展值日、值周班长活动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合作、集体主义、果敢自信的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
2.挖掘学科活动中的心理教育资源
语文课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教师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在困难面前,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语文综合性活动《微笑着面对生活》中,教师可通过活动训练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或写心理感受的系列作文,开辟学生心理发展的“绿色通道”。
数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数学课上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在教学《有理数》一节数学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景。月球表面白天气温高达摄氏123度,夜晚可低至摄氏-233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在课堂上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动手、动脑等活动中,体验数的奥妙。这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二、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品质等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应当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年龄特征;应当具备对学生心理行为和知觉与判断能力;应当具有一定和沟通能力;应当具有良好和自我效能感;应当具备民主、平等、真诚、尊重、友好等优良品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其效果如何与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关系。
三、家校共建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家庭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家庭造就了人”,学生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生理基础、经验、态度及家庭的氛围也会对学生的生理状态及心理因素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卡”,还可以通过“校讯通”、QQ、BBS及时相互沟通,加强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的教育,要求家長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从心底里理解孩子,与孩子保持一种相互谅解和学习的态度,多鼓励孩子,少给孩子加压力,让孩子主动适应学习。同时,可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心理辅导课的学习,倾听孩子的心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综上所述,初一新生一跨进中学校门,也就开始走进了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是获取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个性的重要时期,需要家庭、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让他们享受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初一新生 心理健康
焦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几乎是初一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小学课程少(特别是主科少),知识简单,压力小(因为不论成绩好坏都可以上初中),学生易养成贪玩的习惯。而到了中学,由于课程的陡然增加、学业的加重,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快适应,从而焦虑学习,甚至退缩(主要表现为厌学、逃学)。对人焦虑也几乎是初一新生的通病。由于班上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选校班级尤为明显),他们互不相识,互不了解,彼此之间存在着戒心,甚至猜疑,因而都紧闭心扉,“闭关自守”;同时,他们对任教的老师也抱着复杂的心态,一是不了解老师的教法、特点,二是爱拿小学老师来对比。笔者感到,帮助初一新生顺利实现从小学向中学的过渡,帮助他们把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统合起来,使其能够健康、幸福成长,是家庭、学校、教师的重要职责。那么,怎样做好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 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前沿阵地。班级心理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学生情况和需要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了解自我、了解环境,取得自我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为目标的活动方式。这种活动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它有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班级内部的交流,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提高集体的凝聚力。
(一) 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
健康人生、美好未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喜欢并接纳自己;成长的烦恼;调节情绪、搞好同伴关系;环境与学习;学习自信心的增强;怎样增强记忆力;意志伴我初成长;挫折与成长;让大脑增容;开启创造之门等。在进行班级心理辅导的同时,结合初一新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个别和小团体心理辅导。如增强自信,走向成功、学习方法和策略、开发心智潜能等。
(二)班级心理辅导环境的布置
充分发挥环境资源的教育功能是班级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如,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里可设立“光荣榜”、“评比栏”、“作品展”、“个人之最”、“图书角”、“自然角”、“悄悄话信箱”、“名人名言”、“师生沟通本”等,做到艺术性与教育性融为一体,既美化环境又熏陶学生。充分发挥班级教室后面黑板报的作用,把黑板报办成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宣传阵地,既能锻炼学生又能教育学生。
(三)班级心理辅导的策略
1.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的自读书,选讲一些内容,主要对学生提出学习进度、学习质量的要求,并随时指导学生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
2.将心理辅导的重点放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指导他们制定调适心理环境、情绪、提高心理素质的自我心理训练和实施计划上。
3.通过辅导示范、模拟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程序要领、操作方法。
4.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时间安排运筹(自学、预习、复习、听课、作业、考试方法)。
(四)班级心理辅导的设计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看,含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游戏、团体活动、专题活动课是开展班级心理辅导的理想形式。为了保证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辅导方案的设计必须体现下列原则:目的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坚持三多三少: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引导学生在班级中通过互动与互助的活动,不断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1.开展体验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但决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毫无目的的活动,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体验,充分感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在开展初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人人尝试参与的乐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练。开展的活动有一年一次的新生军训、秋季运动会、学生会竞选演讲大会、艺术周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与110巡警警民共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和书法比赛、开展值日、值周班长活动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合作、集体主义、果敢自信的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
2.挖掘学科活动中的心理教育资源
语文课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教师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在困难面前,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语文综合性活动《微笑着面对生活》中,教师可通过活动训练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或写心理感受的系列作文,开辟学生心理发展的“绿色通道”。
数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数学课上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在教学《有理数》一节数学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景。月球表面白天气温高达摄氏123度,夜晚可低至摄氏-233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在课堂上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动手、动脑等活动中,体验数的奥妙。这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二、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品质等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应当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年龄特征;应当具备对学生心理行为和知觉与判断能力;应当具有一定和沟通能力;应当具有良好和自我效能感;应当具备民主、平等、真诚、尊重、友好等优良品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其效果如何与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关系。
三、家校共建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家庭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家庭造就了人”,学生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生理基础、经验、态度及家庭的氛围也会对学生的生理状态及心理因素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卡”,还可以通过“校讯通”、QQ、BBS及时相互沟通,加强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的教育,要求家長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从心底里理解孩子,与孩子保持一种相互谅解和学习的态度,多鼓励孩子,少给孩子加压力,让孩子主动适应学习。同时,可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心理辅导课的学习,倾听孩子的心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综上所述,初一新生一跨进中学校门,也就开始走进了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是获取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个性的重要时期,需要家庭、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让他们享受成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