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觀察与记录儿童的行为是行动和反思的源泉。因此在与孩子的接触过程中,我会试着通过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言谈举止、面部表情等方式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行为的真实含义,从而去还原孩子们最真实的内心感受。
一、巧用白描抓瞬间,还原游戏的真实片段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之间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与自己熟悉的同伴用自己了解的方式进行着交流,作为旁观者,我们在观察孩子游戏情况时,需要更多关注孩子之间的交流情况。很多时候我喜欢静静地观察,不介入,课后马上以白描的方法记录下孩子的情况。
有一次,在游戏讲评时,我听到w在告状,说z在小吃园时不顾顾客很多,与C两个人在后面忙,害得w一个人很忙,顾客都排起队来了。z申辩说:自己在做娃娃家的订单,娃娃家需要一份特制的给娃娃吃的面条,所以我在制作呢。w继续告状,说自己一个人有多忙,我听了没有马上评判,而是拿出录音,把刚才在小吃园发生的事放给孩子们听。原来的事情还有很多细节,孩子们一下子都不能回忆出来,通过录音,把他们之间的一些对话都放出来了。游戏后,我对着录音把孩子们的交流用白描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在记录时,尽量用孩子们的原话,其他孩子也跟着我一起还原了游戏的情景,知道了孩子们为什么在争吵,也知道了真实的游戏情境。
在小舞台,为了演好变脸的节目,袁和周两个小朋友在后台静静商量如何让变脸的脸谱不掉下。袁与周两个在商量如何用布遮好脸,然后转身的时候再把脸谱拿下来。周还示范性地告诉袁怎么遮脸,袁与周两个人商量了很久,也在后台排练了很久。讲评时我还原了他们排练的情景,让孩子们知道只有用心练习才能上台表演时更好。
二、善用等待留空间,倾听孩子的真实内心
一个好老师,一定是一个善于等待孩子成长的老师,就像台湾诗人张文亮在其“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一诗中描绘的那样:本以为牵着蜗牛行走是一个漫长的、耗费生命的过程,结果引导者却同蜗牛一道,在旅途中领略了许多走得太快就会错过的风景!教育中的等待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一样,当你陪着孩子慢慢走,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你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向你展示了生命中最美好最善良的一面。
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孩子的个性各不相同。我喜欢关注不同的孩子,给他们一些表现自己的空间,等待他们慢慢表达自己的想法。像我们班的徐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喜欢默默躲在同伴后面的孩子,其实她做事很有头脑的,而且很多事情比同龄人做得还完美,只是她不喜欢把一些想法告诉别人。有一次在娃娃家的布置中,徐一个人在那里布置着,朱同学急匆匆地贴上红字,徐同学看看不满意,又撕下来,可是她却没有与朱去交流,只是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弄。我在边上看着没有言语,看着徐贴得很漂亮。徐满意地一个人静静地布置着,观看着。终于朱同学对徐说:你做得真好看,应该你来弄的,徐笑了,开心地点头。虽然没有语言,可是我在观察记录中把孩子们的动作全部记录进去,让我知道了孩子们在交往时的一些真实的做法和真实的内心。
还记得在刚开设“游乐场”游戏时,由于一些规则遵守习惯还没有养成,孩子们在玩时常常会违反规则,自说自话地自己玩一些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很多孩子吵吵嚷嚷地玩着游乐场,忘却了游乐场的一些规则。我在观察记录时没有及时地出现指导,而是把孩子们吵闹过程记录下来,在讲评时适当地进行点评,让孩子们知道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好游戏。
皮亚杰理论中的“等待思想”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有一个不断形成的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动作内化,还是新概念的形成,都依赖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并要有一定的时间。”我们只有倾听,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儿童的生活,推动儿童的探索,那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最真实的想法。
三、巧妙参与解疑惑,促进情节的自然发展
教师永远是活动的主导者,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一定要尝试参与,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游戏时间,很多孩子总是涌向小舞台,争着装扮自己,表演节目,也有很多的孩子去买票,看戏。那天开心、心悦、欣欣等都去了小舞台,心悦戴上了小天使的翅膀,欣欣披上了纱巾,开心戴上了墨镜,连辰辰也拿着手偶在那里准备表演,这时,小舞台门开来了几个观众,贾贾和朱朱想来看戏,可是他们等在门口大声地喊:买票,买票。可是喊了半天依然没有人出来卖票。贾贾他们等得不耐烦了,准备自己走进去看戏了。这时,我听到小舞台里传出了争吵声。心悦、欣欣吵起来了,心悦说:叫你去卖票,你为什么不去?欣欣说:你是老板,你去卖票!心悦说:老板叫谁去卖票谁就去卖票。
争吵声还在继续,贾贾和朱朱两个人站着听了一会就走了。小舞台上孩子表演继续着,小舞台的门口依然没有卖票的人,孩子们依然投入地跟着音乐在表演自己喜欢的节目。我悄悄走过去,提醒了欣欣,你先去卖好票再去参与演出,欣欣听了我的话,马上就过去卖票,演出继续进行着。讲评的时候,当我把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许多孩子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小舞台应该有卖票,不然看戏的人就不可以进来。小舞台卖票的人可以轮着……孩子们的建议都很好,并通过讨论都明白了小舞台卖票者的重要,并知道下次可以大家轮流着卖票的。我想在每一个游戏中,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孩子们发生问题时,教师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之后及时地进行指导和解惑,那么孩子的游戏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吧!
提高记录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带一支笔,随时记录儿童的言行,即使你觉得这些并不是“闪光点”,对孩子来说也是重要的。在反思分析中调整儿童活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那么你与孩子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一、巧用白描抓瞬间,还原游戏的真实片段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之间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与自己熟悉的同伴用自己了解的方式进行着交流,作为旁观者,我们在观察孩子游戏情况时,需要更多关注孩子之间的交流情况。很多时候我喜欢静静地观察,不介入,课后马上以白描的方法记录下孩子的情况。
有一次,在游戏讲评时,我听到w在告状,说z在小吃园时不顾顾客很多,与C两个人在后面忙,害得w一个人很忙,顾客都排起队来了。z申辩说:自己在做娃娃家的订单,娃娃家需要一份特制的给娃娃吃的面条,所以我在制作呢。w继续告状,说自己一个人有多忙,我听了没有马上评判,而是拿出录音,把刚才在小吃园发生的事放给孩子们听。原来的事情还有很多细节,孩子们一下子都不能回忆出来,通过录音,把他们之间的一些对话都放出来了。游戏后,我对着录音把孩子们的交流用白描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在记录时,尽量用孩子们的原话,其他孩子也跟着我一起还原了游戏的情景,知道了孩子们为什么在争吵,也知道了真实的游戏情境。
在小舞台,为了演好变脸的节目,袁和周两个小朋友在后台静静商量如何让变脸的脸谱不掉下。袁与周两个在商量如何用布遮好脸,然后转身的时候再把脸谱拿下来。周还示范性地告诉袁怎么遮脸,袁与周两个人商量了很久,也在后台排练了很久。讲评时我还原了他们排练的情景,让孩子们知道只有用心练习才能上台表演时更好。
二、善用等待留空间,倾听孩子的真实内心
一个好老师,一定是一个善于等待孩子成长的老师,就像台湾诗人张文亮在其“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一诗中描绘的那样:本以为牵着蜗牛行走是一个漫长的、耗费生命的过程,结果引导者却同蜗牛一道,在旅途中领略了许多走得太快就会错过的风景!教育中的等待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一样,当你陪着孩子慢慢走,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你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向你展示了生命中最美好最善良的一面。
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孩子的个性各不相同。我喜欢关注不同的孩子,给他们一些表现自己的空间,等待他们慢慢表达自己的想法。像我们班的徐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喜欢默默躲在同伴后面的孩子,其实她做事很有头脑的,而且很多事情比同龄人做得还完美,只是她不喜欢把一些想法告诉别人。有一次在娃娃家的布置中,徐一个人在那里布置着,朱同学急匆匆地贴上红字,徐同学看看不满意,又撕下来,可是她却没有与朱去交流,只是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弄。我在边上看着没有言语,看着徐贴得很漂亮。徐满意地一个人静静地布置着,观看着。终于朱同学对徐说:你做得真好看,应该你来弄的,徐笑了,开心地点头。虽然没有语言,可是我在观察记录中把孩子们的动作全部记录进去,让我知道了孩子们在交往时的一些真实的做法和真实的内心。
还记得在刚开设“游乐场”游戏时,由于一些规则遵守习惯还没有养成,孩子们在玩时常常会违反规则,自说自话地自己玩一些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很多孩子吵吵嚷嚷地玩着游乐场,忘却了游乐场的一些规则。我在观察记录时没有及时地出现指导,而是把孩子们吵闹过程记录下来,在讲评时适当地进行点评,让孩子们知道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好游戏。
皮亚杰理论中的“等待思想”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有一个不断形成的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动作内化,还是新概念的形成,都依赖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并要有一定的时间。”我们只有倾听,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儿童的生活,推动儿童的探索,那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最真实的想法。
三、巧妙参与解疑惑,促进情节的自然发展
教师永远是活动的主导者,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一定要尝试参与,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游戏时间,很多孩子总是涌向小舞台,争着装扮自己,表演节目,也有很多的孩子去买票,看戏。那天开心、心悦、欣欣等都去了小舞台,心悦戴上了小天使的翅膀,欣欣披上了纱巾,开心戴上了墨镜,连辰辰也拿着手偶在那里准备表演,这时,小舞台门开来了几个观众,贾贾和朱朱想来看戏,可是他们等在门口大声地喊:买票,买票。可是喊了半天依然没有人出来卖票。贾贾他们等得不耐烦了,准备自己走进去看戏了。这时,我听到小舞台里传出了争吵声。心悦、欣欣吵起来了,心悦说:叫你去卖票,你为什么不去?欣欣说:你是老板,你去卖票!心悦说:老板叫谁去卖票谁就去卖票。
争吵声还在继续,贾贾和朱朱两个人站着听了一会就走了。小舞台上孩子表演继续着,小舞台的门口依然没有卖票的人,孩子们依然投入地跟着音乐在表演自己喜欢的节目。我悄悄走过去,提醒了欣欣,你先去卖好票再去参与演出,欣欣听了我的话,马上就过去卖票,演出继续进行着。讲评的时候,当我把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许多孩子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小舞台应该有卖票,不然看戏的人就不可以进来。小舞台卖票的人可以轮着……孩子们的建议都很好,并通过讨论都明白了小舞台卖票者的重要,并知道下次可以大家轮流着卖票的。我想在每一个游戏中,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孩子们发生问题时,教师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之后及时地进行指导和解惑,那么孩子的游戏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吧!
提高记录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带一支笔,随时记录儿童的言行,即使你觉得这些并不是“闪光点”,对孩子来说也是重要的。在反思分析中调整儿童活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那么你与孩子的距离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