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科相融 创新发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艺术与科学被视作两个不同的“学科”而彼此分离,即使在提倡课程整合的今天,艺术领域与科学领域的整合在幼儿园教学执行中依然被视为最难,多处于一种“杂拌”的形式。为此,我们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的要求,在幼儿园美术绘画教学中尝试进行科学教育渗透的研究。
  一、美术绘画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促进幼儿能力全面发展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形式美和独创性是它的本质特征。而绘画属于美术范畴,幼儿绘画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在美术领域的融入,就是帮助幼儿认识美、欣赏美。因为只有观察、感知自然和艺术作品的形象、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觉作品。
  以往按传统方法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教师习惯为幼儿直接出示范例,而幼儿甘愿依“葫芦”画“瓢”,因而省略了表征转化这一步骤。于是,幼儿绘画活动成了机械的模仿,不仅使幼儿失去了创造的机会,而且极大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同样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则常常让幼儿去探究某一具体的事物,以获得有关该事物的知识经验,进而忽略了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美术和科学领域教育的融合点,积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耐心启迪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绘画活动《一串红》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带领幼儿认识一串红。幼儿通过找一找(开红花的是不是一串红?)、看一看(植物的名字为什么叫一串红,花和叶长什么样?)、闻一闻(一串红的花朵有香气吗?)、想一想(一串红长得像什么?)、说一说(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一串红,人们认为花朵带有什么寓意?)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详细了解了一串红叶子和花朵的外形、颜色、特征。因为胸有成竹,对一串红有了充分的了解,所以作品中幼儿除了更好的表现内容形象以外,还增加了许多自己的想象创造,在画面上添画了蝴蝶、太阳等物体,既提高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美术活动蕴涵科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多元智能发展的智能环境
  加德纳的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各个智能区的发展可能存在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我们的学习活动更趋宽泛性,要考虑是否激起幼儿多个智能区的兴奋,发现开发学习的潜能,整体运用智能发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展。
  在绘画活动《起风了》中,教师出示一个自制的小风车,抛出“要想风车转动需要谁的帮助?”的问题导入活动,接着引导幼儿感受风(风吹万物的变化)、观察风(不同的风力),最后以意愿画的形式让幼儿进行绘画,于是幼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的创新之处:微风吹起(花儿扭动腰肢频频点头、窗帘、丝巾迎风飘动)、狂风刮起(船上的帆拱起了身板、树叶如蝴蝶漫天飞舞、大树折断了枝干)……作品再也不是千篇一律。在美术教育为主体的活动中,对幼儿传授美术与审美知识的同时,渗透科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智能环境,促进了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发展了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三、美术活动和科学教育相互渗透融合,实现双重教育价值
  在绘画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从其课程结构看前面是艺术情感表现的内容,是求美的阶段,是表现的阶段;而后面是科学认知教育内容,是求真的阶段,是探索的阶段,就其结果而言,是人用前面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后面的科学,是真、理智所探究的内容的内化;就其教育形式而言,它是一种表现性课程。艾斯纳曾说明,这种表现性课程是一种使儿童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是开放性的。而这种首创性的反应形式、开放性的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是人把科学知识、真理、规律、理智等内化为人的精神,通过艺术、情感表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是人性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而人的这种个性的张扬是富有创造的。在绘画《全世界儿童是一家》的主题作品时,一条彩虹桥是画面内容的重点。由于活动前幼儿就通过查找、观察、了解了有关彩虹的知识和由来,因而在绘画时对画面内容有了更形象,更直接的感知,最终能正确的依据彩虹的颜色,排列规律及形状进行绘画。
  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的活动,在教学内容上与科学教育内容相结合,能在教幼儿美术创作的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同时,渗透科普知识的教育,能扩展幼儿审美思维空间,增进幼儿用科学态度去表达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
  科学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是科学的最高体现,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使艺术与科学教育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又全面发展了幼儿的智力素质、审美素质、情感素质,促进了幼儿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金坛市实验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教育要解放思想,就是要我们不仅因对教育现象的反映并进行加工制作的结果而获得思想,也要获得其“反映”与“加工制作”思想的过程与方法,以从“思想的过程与方法”中获得“在思想着”的思想过程。只有明确其“思想”所形成的背景、条件、程序、方法等诸多活的因素,才会由结果推知原因,由结论反思过程,从而检验其思想的正确与否,学会如何思想的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说明了学习与思想之间的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轰轰烈烈的课改下,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作业观。  一、融洽情感的磁场——合作型作业  1、温情的家庭合作型  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
星期天,爸爸带着贝贝去快活林玩.一上6路公交车,爸爸就问贝贝:"大人票价8元,儿童买半票4元,算一算咱 们买车票要付多少钱?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校本是一方圣土,但如今也深受污染,原本的真诚受到了虚假的冲击。    课程表名不副实    一些学校将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常识科“缩水”,给语、数、英等考试科目“增肥”。为应付上级有关部门对课程开设情况的检查,学校通常有三种作假手法:一是制定两套课程表,一套用来应付检查,一套用于实际教学;二是制定一套课程表,但只是表面文章,实施时,主科常常挤占音乐、美术等副科的课时;三是平时按课表实
目前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每当学生做题时犯了粗心是错误,家长都会埋怨自己的孩子,教师也常常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啊。”可见,粗心在小学生常常犯的错误,是教师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然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改掉粗心的习惯,养成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收益终身。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粗心毛病的形成,以及改正方法,提出如何培
“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珠海召开  2015年11月13-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承办的“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珠海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等教育学博士生以及来自英国、日本、瑞典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专家学者6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以“教学·课
提到抄课文,可能许多人首先会联想到“苦差”,联想到“变相体罚”,等等。但我对抄书,却有着特别的感受。  那时候在乡下教书,偶尔了解到明代文学家张博以“七抄七焚”之法读书:即每读一篇佳作,必抄录之;录完,默读一遍便烧掉;如此反复七次,永志不忘。于是,自己也尝试着以抄录法助读书。把整张大白纸裁成条幅状,将所学的每首诗文,都用钢笔工工整整默下来。学校背靠一个三五人家的荒村,宿舍后面是一湾溪水,一片竹林。
一架新颖而又奇特的电梯,从地面徐徐升起。紧接着,它加快了上升速度,在漫长的圆筒形电梯通道里,风驰电掣般地向太空飞奔而去!乘坐电梯的都是普通的旅客,他们通过电梯通道上的大透明窗,俯瞰着无边无际的大地。转眼间,大地变成了一颗美丽的蓝色巨球,人们这才惊觉,电梯已经上升到了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这是神话吗?不,这是未来的宇宙天梯在运行时的真实镜头!  01同步卫星上的方案  宇宙天梯居然能像高层楼房里的
前天,我到周琛(chēn)涵(hán)家去玩。我和他打羽毛球,羽毛球一会儿飞到树上,一会儿飞到草丛里,一会儿又飞到他头上。我们太热了,就回家吃冰棍。吃一根冰棍不够,吃五根冰棍不够,我想把冰箱吃下去!我把空调开到16攝(shè)氏(shì)度都还觉得热,我真想把全市所有的空调都搬过来用!  指导老师:姜 勇
我的妈妈有一双神奇的眼睛,能把要说的话装在目光里。  那个夏天,天气非常热。  一天中午,我实在忍不住了,一口气吃了三根冰棍。那份凉爽让我停不下来,于是我又来到冰箱前,拿出第四根冰棍……妈妈看见了,连忙走过来,生气地望着我,仿佛在说:“你怎么这么管不住自己?吃坏肚子怎么办?”我吓了一跳,赶快把冰棍放回了冰箱。  午睡时间到了,我打开空调,丝丝凉意渐渐弥漫开来,真是舒服极了。为了赶快把温度降下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