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待教学质量提升,创新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几年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十几年前就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全面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因此,学校教育管理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解放家长的思想,不要太看重分数,真正转变观念,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使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在家庭与学校的默契中全面发展。否则,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较为突出,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状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本案例从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入手,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绽放教学管理评价活力,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点对策,期待教育领导及专家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教学管理的评价机制。
  二、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与困惑
  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感为什么高?病因不在于小学教师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不能悦纳自己、悦纳自己的教师职业,而在于现在的小学教师,普遍陷入教育权利缺失的焦虑,基本没有教育自主权,进而对怎样做教师也感到困惑。学校对教师教学成绩评价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分数面前“压死人”。
  下面是我校上学期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检测成绩的统计表,学校主要关注同一学科各班级的平均分,同时排名:二(2)班数学第一名,二(3)班数学第二名,二(1)班数学第三名,按照名次对老师进行考核。这张表的“均分差”不大,但二(1)班数学老师就明显有了很大的压力。由此可见,这种评比是很残酷的,把原本平均分相差一分的老师分成三六九等,造成同级同科教师关系的紧张。这里还好,分数差距不大,一旦差距较大,学校领导就要给相关老师施加压力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95分和96分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素质教育吗?
  自素质教育实施以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已严格禁止用学生的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全面采用教学质量检测的等级,即“85~100为优秀,75~85为良好,60~74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来评价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进入良性竞争。
  但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学校给老师的主要评价指标,仍然是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平均分。教育行政部门用该校学生的平均分对学校进行排名,学校以同一年级相同学科“班级学生平均分”给老师进行排名。这就造成教育行政部门压学校,学校压教师,教师“揪学生”,拼命地提升学生的平均分。
  三、教学质量提升的反思与对策
  就当前而言,教学质量的提升仍是小学教师的主要压力。很多主科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白天教师之间抢时间、争课时,加班加点,课外辅导;夜间备课、分析试卷、批改作业,造成身心过度疲劳。究其原因,仍是教育思想的不端正,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因此,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实行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教师的时间,对教师实行弹性管理,保证教师有足够的休息、学习、科研和理性思考的时间。
  当前,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所谓“质量提升”,实质上就是辖区内各学校,同级同科教师教学平均分的较量。这种评价体系必然导致生源质量好的学校年年受表彰,生源质量差的学校压力很大。同理,在同一学校,生源质量好的班级,教师优越感增强,家长择班;生源质量差的班级,教师提心吊胆,压力很大,家长想办法把孩子转走。当然,这里也有转变的时候,如一个平均分好的班级,两名优生转出,两名差生转入,这个班的均分就有可能下降3~5分,甚至从原来的顺数第一变成倒数第一,这个班的教师也就由以前的名师变成学校和同事笑骂的对象。因此,这种评价制度是很残酷的,必然导致同级同科教师关系的紧张。
  所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也应该严格禁止用学生的考试分数给教师排名,全面采用教学质量检测的等级,即以学生平均分“85~100为优秀,75~84为良好,60~74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来评价教师。如果感觉这种评价不能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可以设立学科成绩优秀奖,计算方法为:班级及格率×50% 班级优秀率×30% 班级平均分×20% = 班级学科成绩,这样可以淡化“平均分”这个容易受极端值影响,且很不合理的指标因素,既避免教师之间为了平均分一两分的差距拼得你死我活,也使教师的教学进入良性竞争。
  由此可见,我们要真正实行素质教育,就不该只喊素质教育的口号,干着应试教育的事情,学生累,教师更累。应该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师,不应该让他们受行政指使被折腾得身心疲惫,失去对职业的幸福感;应该改变教学成绩的评价制度,真正建立良性竞争的平台,摆脱行政干扰,使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益得到体现。当教育工作变得纯粹,自然会恢复其应有的职业荣誉感和崇高感。所以,学校领导应该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观念,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关系清晰的现代学校制度,真正推进素质教育,使钱学森之问真正能找到答案。?
其他文献
实施经营者持股制度,对经营者进行恰当激励,可以相当程度地解决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使经营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文章从激励理论、企业理论(委
文章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出发,选取沪深两市A股442家制造型上市公司2015~2019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研究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创新
岁月是一张黑白光盘,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布满情节和光线。不经意间我和这个班的孩子一起走过了不算太短的六年,我们一起演绎了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不,刚刚跨入六年级,我就遇到了烦心事。  1.午夜惊铃  刚开学不久的一天深夜,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张老师吗?我是某某的家长,我的孩子同他妈妈发生了点矛盾,晚上跑出了家门,到现在都没找到。张老师,我们现在就在你们小区门口,你能把平时和他玩得好的同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富有童心、童趣的儿童文化。它是一片蔚蓝色的天空,教师和学生在这片天空下,享受阳光、接受呵护。新课程与我们的距离像天空和大地,中间隔了一对翅膀,那就是我们的思考和实践。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体验、感悟,真正还学生一片天地,一方晴空,使课堂涌动师生生命的灵性,闪耀着师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感受新课程吐露的芬芳!  一、创设情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传统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针对网络的特殊性,尽快地构筑"网德"建设体系,就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课题.
英语词义是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形式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词义进行了释解。文章拟在认识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当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 “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一、营造数学生活化教学氛围,感受数学的趣味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
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阅读方法也不够成熟,教师要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对学生展开多元引导,激发学生阅读热情,设计更多阅读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设疑性阅读、合作性阅读、关联性阅读,都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积极性,提升阅读品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数学内容核心,建立丰富阅读认知,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设疑性阅读,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朱熹曾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