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较为抽象的自然科学,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乏味。要改变现状,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解教学难度,使其专心致志的学习物理,学懂物理。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营造兴趣氛围。
本人任教初中物理中,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快乐中教学。
1 认真做好物理实验,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由实验归纳得出。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初中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对实验操作有强烈的动手欲望。教师可创造条件,先让学生配合教师演示实验,进而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逐步让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意识,满足学生这一欲望。引发学生从事实验操作,参与科学探究。
在讲授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让同学们拿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较平的铅笔,左右手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手挤压,受到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靠笔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所以要痛一些。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实验效果,比教师演示实验时看到现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再如,讲授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时,可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各种猜想、实验方案,指导学生用实验验证,并对他们的探究进行交流评估。让学生尝试初步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体验物理学习内在快乐。
2 合理运用教具,演示物理过程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
例如在讲授《抽水机》时,抽水机抽水过程和原理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常见抽水机是不透明的,内部工作过程不易观察。教师可用空矿泉水瓶制成一个活塞式抽水机模型来演示抽水的物理过程。由于矿泉水瓶是透明的,且把两个阀门染色,学生能清楚看到活塞上下运动情况及两个阀门的开闭情况,通过直观分析可理解内部的压强变化及工作原理。再如,在《音调、响度、音色》的教学中,音调、响度是本节难点,极易混淆,可把电子琴作为教或学具,在键盘上按不同的键发音对比,说明音高不同,按同一发音调节音量大小,说明响度不同,区分音调、响度,还可模拟同乐器发音,说明音色不同。这样,突破重点难点就轻松多了。
3 运用科技手段,破解教学疑点
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有的太快或太慢,有的太大或太小,有的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或不可能发生的,如平面镜成像原理、分子运动、磁感线以及核裂变等,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的,初中学生更难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原理时,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用实线作光线,用虚线制作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让光线缓慢的照到再射到人的眼睛,同时反射延长线相交像点,在像点处制作一个像。讲授成像特點时,制作一个不管怎样移动物体使虚像和物始终等大、等距、对称的效果。形象而生动,容易理解。让学生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4 加入风趣语言,激活课堂气氛
初中学生正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教师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抑扬顿错的语音,形象生动的语言,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讲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随意发挥。比如对墙打一下,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一点都不疼”。然后再让学生上来试试看,学生可能会觉得疼,然后教师装作写字但是手抓不住粉笔,然后捂住手装着很疼的样子。这个过程教师有点像小丑在表演。但是学生的情趣高涨。把本来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学生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一定很深刻。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正题,既缓和学生的紧张情绪,减轻大脑疲劳。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5 巧妙设置疑问,创设引发思维活动的情境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的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小到却托不起一枚铁针?”简单一句话,却可以引发学生的疑问并进一步提出问题“浮力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一步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发学生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学习摩擦时,我们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见解。这样,通过设置疑问从而来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思维能力提高了,解题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时就会产生内在的快乐。
总之,物理学科和很多学科不同,它不需要繁琐累赘的死记硬背,而是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它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它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好各种手段,快乐地教学,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才是学好物理,会学物理的重要环节。
本人任教初中物理中,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快乐中教学。
1 认真做好物理实验,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由实验归纳得出。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初中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对实验操作有强烈的动手欲望。教师可创造条件,先让学生配合教师演示实验,进而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逐步让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意识,满足学生这一欲望。引发学生从事实验操作,参与科学探究。
在讲授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让同学们拿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较平的铅笔,左右手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手挤压,受到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靠笔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所以要痛一些。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实验效果,比教师演示实验时看到现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再如,讲授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时,可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各种猜想、实验方案,指导学生用实验验证,并对他们的探究进行交流评估。让学生尝试初步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体验物理学习内在快乐。
2 合理运用教具,演示物理过程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
例如在讲授《抽水机》时,抽水机抽水过程和原理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常见抽水机是不透明的,内部工作过程不易观察。教师可用空矿泉水瓶制成一个活塞式抽水机模型来演示抽水的物理过程。由于矿泉水瓶是透明的,且把两个阀门染色,学生能清楚看到活塞上下运动情况及两个阀门的开闭情况,通过直观分析可理解内部的压强变化及工作原理。再如,在《音调、响度、音色》的教学中,音调、响度是本节难点,极易混淆,可把电子琴作为教或学具,在键盘上按不同的键发音对比,说明音高不同,按同一发音调节音量大小,说明响度不同,区分音调、响度,还可模拟同乐器发音,说明音色不同。这样,突破重点难点就轻松多了。
3 运用科技手段,破解教学疑点
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有的太快或太慢,有的太大或太小,有的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或不可能发生的,如平面镜成像原理、分子运动、磁感线以及核裂变等,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的,初中学生更难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原理时,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用实线作光线,用虚线制作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让光线缓慢的照到再射到人的眼睛,同时反射延长线相交像点,在像点处制作一个像。讲授成像特點时,制作一个不管怎样移动物体使虚像和物始终等大、等距、对称的效果。形象而生动,容易理解。让学生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4 加入风趣语言,激活课堂气氛
初中学生正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教师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抑扬顿错的语音,形象生动的语言,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讲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随意发挥。比如对墙打一下,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一点都不疼”。然后再让学生上来试试看,学生可能会觉得疼,然后教师装作写字但是手抓不住粉笔,然后捂住手装着很疼的样子。这个过程教师有点像小丑在表演。但是学生的情趣高涨。把本来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学生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一定很深刻。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正题,既缓和学生的紧张情绪,减轻大脑疲劳。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5 巧妙设置疑问,创设引发思维活动的情境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的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小到却托不起一枚铁针?”简单一句话,却可以引发学生的疑问并进一步提出问题“浮力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一步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发学生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学习摩擦时,我们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见解。这样,通过设置疑问从而来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思维能力提高了,解题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时就会产生内在的快乐。
总之,物理学科和很多学科不同,它不需要繁琐累赘的死记硬背,而是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它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它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好各种手段,快乐地教学,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才是学好物理,会学物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