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活动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正确处理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变教为学”,并在会学中掌握知识,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转化思想 ;变教为学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自主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变教为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数学思想不能空洞地讲解和传授,一定要以数学知识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和传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与教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而进行,教师要正确处理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变教为学”,并在会学中掌握知识,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学习能力。
一、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
利用转化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成几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情推理等方式方法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8页例题7,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之后,编者安排学生探究的一个数学活动。为此,在教学此课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成几个基本问题,让学生自主去解决。
情境一:引导学生分析与操作。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什么角?它们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内角和加起来等于360°。师:那其他的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四边形,小组合作,想办法动手试一试,看看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我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巡视中发现学生有的采取用剪拼的方法,正好把一个四边形剪拼成一个熟悉周角;有的采用分割的方法,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同样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正好是360°;有的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
情境二: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最后得出所有的四边形内角和都是360°。
情境三:进一步把多边形转化为熟悉的图形求多边形内角和69页第4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综合性的复杂问题转化成单一的基本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观察、动手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把陌生的多边形转变成熟悉的三角形,并发现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之间的关系,继而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其边数之间的关系。
二、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解答逆向思维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者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力求帮助学生将逆向思维的知识内容转化为顺向思维的内容,再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用解方程解决逆向思维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建模思想。例如:“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此题如果用算式方法解题,是一道逆向思维的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不利于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对于解决此类逆向思维的问题,都要求用方程解。为此,在教学此例题时,根据教材的编者意图,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
情境一:引导学生分析与解答。师:要用方程解答,先要怎样?再要怎样?生1:先找出等量关系。生2:再设未知的数为x,然后再列方程。师:怎样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议一议,说一说,如何找等量关系?怎样列方程解?开始吧!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情境中,我看到了同学们自主合作学习热情高涨,各个组员都在积极的寻找问题的等量关系式,尝试列出方程,解方程。这个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是真正的学习者,探究者,由老师的教,变成学生自主地学。最后进行师生互动,汇报交流成果,用自己的语言小结概括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步骤。
本节课,执教者能领会编者意图,充分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和汇报交流等方法用方程解去决实际问题,对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让学生轻松学习、愉悦学习的目的,做到“变教为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本单元的知识外,对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已知长方体的体积,长与宽,求高等知识内容都可以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采用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等方式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计算圆的周长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日常教学中怎么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会圆的周长,这就要运用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达到会学,“变教为学”的目的。 教学圆的周长时,袁老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情境一:师:想一想,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生: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师:请大家再猜一猜,圆的周长与直径有着怎样的关系?生1:周长是直径的3倍。生2: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还得验证。
情境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圆拿出来,想办法得出它的周长与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中,看看有什么发现。师:完成表格后,以4人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在验证教学的环节中,老师让同学们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主交流中畅谈自己的发现,在操作、实践、思考、交流中擦出创造火花,最终验证出大家的猜想: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最难得可贵的是,袁老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数学内容直观化,在这一基础上再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交流,从而发现圆周率,真正的做到“以学定教,变教为学。”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的转化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创造一个又一个数学学习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运用猜想、观察、操作、分析、思考、演绎、推理等方法独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不断地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郜舒竹.“变教为学”从哪做起[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3(9).
[2]郜舒竹.“变教为学”说备课[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4(1-2).
【关键词】小学数学;转化思想 ;变教为学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自主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变教为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数学思想不能空洞地讲解和传授,一定要以数学知识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和传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与教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而进行,教师要正确处理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变教为学”,并在会学中掌握知识,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学习能力。
一、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
利用转化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成几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情推理等方式方法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8页例题7,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之后,编者安排学生探究的一个数学活动。为此,在教学此课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成几个基本问题,让学生自主去解决。
情境一:引导学生分析与操作。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什么角?它们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内角和加起来等于360°。师:那其他的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四边形,小组合作,想办法动手试一试,看看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我巡视小组活动情况,巡视中发现学生有的采取用剪拼的方法,正好把一个四边形剪拼成一个熟悉周角;有的采用分割的方法,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同样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正好是360°;有的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
情境二: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最后得出所有的四边形内角和都是360°。
情境三:进一步把多边形转化为熟悉的图形求多边形内角和69页第4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综合性的复杂问题转化成单一的基本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观察、动手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把陌生的多边形转变成熟悉的三角形,并发现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之间的关系,继而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其边数之间的关系。
二、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解答逆向思维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者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力求帮助学生将逆向思维的知识内容转化为顺向思维的内容,再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用解方程解决逆向思维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建模思想。例如:“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此题如果用算式方法解题,是一道逆向思维的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不利于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对于解决此类逆向思维的问题,都要求用方程解。为此,在教学此例题时,根据教材的编者意图,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
情境一:引导学生分析与解答。师:要用方程解答,先要怎样?再要怎样?生1:先找出等量关系。生2:再设未知的数为x,然后再列方程。师:怎样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议一议,说一说,如何找等量关系?怎样列方程解?开始吧!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情境中,我看到了同学们自主合作学习热情高涨,各个组员都在积极的寻找问题的等量关系式,尝试列出方程,解方程。这个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是真正的学习者,探究者,由老师的教,变成学生自主地学。最后进行师生互动,汇报交流成果,用自己的语言小结概括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步骤。
本节课,执教者能领会编者意图,充分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和汇报交流等方法用方程解去决实际问题,对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让学生轻松学习、愉悦学习的目的,做到“变教为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本单元的知识外,对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已知长方体的体积,长与宽,求高等知识内容都可以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采用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等方式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计算圆的周长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日常教学中怎么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会圆的周长,这就要运用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达到会学,“变教为学”的目的。 教学圆的周长时,袁老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情境一:师:想一想,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生: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师:请大家再猜一猜,圆的周长与直径有着怎样的关系?生1:周长是直径的3倍。生2: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还得验证。
情境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圆拿出来,想办法得出它的周长与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中,看看有什么发现。师:完成表格后,以4人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在验证教学的环节中,老师让同学们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主交流中畅谈自己的发现,在操作、实践、思考、交流中擦出创造火花,最终验证出大家的猜想: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最难得可贵的是,袁老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数学内容直观化,在这一基础上再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交流,从而发现圆周率,真正的做到“以学定教,变教为学。”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的转化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创造一个又一个数学学习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运用猜想、观察、操作、分析、思考、演绎、推理等方法独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不断地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郜舒竹.“变教为学”从哪做起[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3(9).
[2]郜舒竹.“变教为学”说备课[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