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审美教育,是人们与美感相联系的教育,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音乐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将德育与美育相联系呢?音乐教育与德育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紧密相连。因此,教师须将德育渗透于音乐教育中,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获得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校工作之首,在小学工作当中具有相当重要且稳定的地位。2014年教育部所颁布的《关于推进学样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德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此,笔者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倡导“乐学、善学”教育理念,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坚持“以情怡情,以美育美“的教学主张,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推行教育公平,注重学生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唤醒每个学生内心美的“火种”。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道德价值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音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有力手段。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音乐教育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促进教育的发展。而德育同样能够推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达到实现音乐课堂与德育良好发展的双重目的。因此,教师可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知行合一。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对音乐艺术能够抱有良好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独有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学会自我缓解,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推动音乐教育和谐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近几年,我校音乐教育的方向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音乐学科特点,符合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从多种角度唤起学生的浓厚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校音乐教学取得初步成效。音乐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基础技能,在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如何将音乐教育和德育相结合,将德育积极渗透于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此,笔者结合音乐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在歌曲学唱中渗透德育内容
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理想的人格,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音乐课区别于其它课堂教学,它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生动、活泼、美妙和声情并茂。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好奇心强的时期。对这个世界,他们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同时还有自身的独特理解。而音乐旋律的音符组合和多样表现形式更是对学生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音乐课堂上,无论是鲜明的节奏,还是丰富的和声,都直接击中了学生们情感的中心,震撼他们的心灵,并使得他们将这种震撼之感转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且,间接地影响学生们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感,逐步提升道德观念,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由此可见,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好途径。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德育逐步浸透学生的心里。这体现了德育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气质,升华学生道德。如,在学唱歌曲《小小少年》时,首先问少年为什么开心,引导学生联想现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再设置问题:为什么越长大越烦恼?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成长道路上的一些烦恼,面对自己的内心,明白这种烦恼也是人生的一种体验。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体会音乐,体验人生。同时,不仅能让学生加强对歌曲的掌握,还能引导学生对自己日后的人生进行思考。
(二)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艺术活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体系。首先,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德育,把德育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其次,德育方法、德育技巧、德育形式要不断改革。学生的思辨能力尚未成熟,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歌曲背后的故事,采取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向学生介绍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诉说音乐表达。这是一种能够更好地传达人们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
例如,在教学生唱《游击队歌》时,笔者首先介绍这首歌的时代背景,如,讲述“地道战”“地雷战”“伏击战”“闪闪红星”“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抗战时期发生的故事,详细讲解故事中涌现的英雄少年,引导学生对英雄们产生敬佩之情,从而将爱国教育渗透于日常音乐教学工作中,促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让学生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且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从而落实新课标中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体系的目的。
(三)音乐教育能引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规范学生自身的道德行为。音乐是一种感性艺术形式,音乐作品可以打动人的心灵。所以,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学习怎样消除人与人之间隔阂,懂得如何主动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音乐教育中会有合唱形式的表演环节,这种表演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会合作,从中领悟集体的凝聚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演唱、伴奏、舞蹈、器乐合奏等方式,让学生发动全身感官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爱,综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学习能力。例如,通过教学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使学生学会团结友爱,懂得相互帮助的同学之情。在教学中,教师亦可以组织一场情景剧,全班学生参与。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体会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到困难后,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可以助力集体走出困境,让学生深刻体验合作的意义。在这过程中,将《新课标》中的美育工作贯彻落实到现实。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校工作之首,在小学工作当中具有相当重要且稳定的地位。2014年教育部所颁布的《关于推进学样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德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此,笔者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倡导“乐学、善学”教育理念,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坚持“以情怡情,以美育美“的教学主张,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推行教育公平,注重学生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唤醒每个学生内心美的“火种”。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道德价值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音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有力手段。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音乐教育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促进教育的发展。而德育同样能够推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达到实现音乐课堂与德育良好发展的双重目的。因此,教师可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知行合一。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对音乐艺术能够抱有良好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独有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学会自我缓解,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推动音乐教育和谐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近几年,我校音乐教育的方向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音乐学科特点,符合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从多种角度唤起学生的浓厚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校音乐教学取得初步成效。音乐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基础技能,在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如何将音乐教育和德育相结合,将德育积极渗透于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此,笔者结合音乐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在歌曲学唱中渗透德育内容
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理想的人格,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音乐课区别于其它课堂教学,它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生动、活泼、美妙和声情并茂。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好奇心强的时期。对这个世界,他们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同时还有自身的独特理解。而音乐旋律的音符组合和多样表现形式更是对学生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音乐课堂上,无论是鲜明的节奏,还是丰富的和声,都直接击中了学生们情感的中心,震撼他们的心灵,并使得他们将这种震撼之感转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且,间接地影响学生们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感,逐步提升道德观念,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由此可见,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好途径。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德育逐步浸透学生的心里。这体现了德育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气质,升华学生道德。如,在学唱歌曲《小小少年》时,首先问少年为什么开心,引导学生联想现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再设置问题:为什么越长大越烦恼?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成长道路上的一些烦恼,面对自己的内心,明白这种烦恼也是人生的一种体验。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体会音乐,体验人生。同时,不仅能让学生加强对歌曲的掌握,还能引导学生对自己日后的人生进行思考。
(二)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艺术活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体系。首先,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德育,把德育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其次,德育方法、德育技巧、德育形式要不断改革。学生的思辨能力尚未成熟,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歌曲背后的故事,采取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向学生介绍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诉说音乐表达。这是一种能够更好地传达人们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
例如,在教学生唱《游击队歌》时,笔者首先介绍这首歌的时代背景,如,讲述“地道战”“地雷战”“伏击战”“闪闪红星”“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抗战时期发生的故事,详细讲解故事中涌现的英雄少年,引导学生对英雄们产生敬佩之情,从而将爱国教育渗透于日常音乐教学工作中,促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让学生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且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从而落实新课标中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体系的目的。
(三)音乐教育能引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规范学生自身的道德行为。音乐是一种感性艺术形式,音乐作品可以打动人的心灵。所以,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学习怎样消除人与人之间隔阂,懂得如何主动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音乐教育中会有合唱形式的表演环节,这种表演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会合作,从中领悟集体的凝聚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演唱、伴奏、舞蹈、器乐合奏等方式,让学生发动全身感官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爱,综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学习能力。例如,通过教学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使学生学会团结友爱,懂得相互帮助的同学之情。在教学中,教师亦可以组织一场情景剧,全班学生参与。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体会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到困难后,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可以助力集体走出困境,让学生深刻体验合作的意义。在这过程中,将《新课标》中的美育工作贯彻落实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