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ong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用多种方法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
  3.通过标点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说清故事大意。
  4.在读、演基础上聚焦对
  话,把握“争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聚焦对话,把握“争论”的特点。
  【教学过程】
  【编者按】这是一组来自江苏句容市崇明小学“唐婉特级教师工作室”的课堂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几位执教老师在江苏省名校名师主题观摩活动中,始终关注儿童,聚焦识字写字教学,在有效组织课堂学习活动,彰显语文教育的审美品质,切实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探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几位专家的点评也是真诚坦率,不仅对这几节课,更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阐发了很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咀嚼和品鉴。
  板块一:古字激趣,揭题
  导入
  1.师:老师写个字,请你来猜猜:上为“爪”,古代表示手,下為“又”,古代也表示手,这两只手都想要中间这一物体。
  (师边说边板书。生猜字,说理由。)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争论的故事》。
  (师板写课题,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检查预习,“辩”字当先
  1.听写生字“辩”。
  2.师:(课件出示:辩 辨
  辫 瓣)你能一眼找到“争辩”的“辩”吗?说说理由。
  师:(小结)抓住字的关键部分就能推测字义,记住字形。
  板块三:关注标点,整体
  感知
  1.关注冒号。
  师: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后面有个冒号,它像个小管家一样,它管到哪个自然段呢?找一找。
  2.整体把握课文。
  师:在第5自然段后面打上“‖”,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盛老师讲故事,(板书:讲故事)第二部分是同学们谈感想。(板书:谈感想)
  3.认识删节号。
  师:12个小圆点的名字叫删节号,表示整段文章的省略,它也是课文的一个自然段。
  板块四:围绕关键字,练说故事大意
  1. 大声读课文第一部分。总结: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2. 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兄 弟)
  师:看字,如果两只手分别代表兄弟俩,他们为何而争?怎么争的?结果怎样?(相机板书:兄—煮,弟—烤。)
  3.师:(小结)抓住主要人物,围绕关键事件,说清故事主要内容。
  板块五:聚焦对话,领悟
  “争论”
  1.师:看“争论”的“论”,偏旁也是言字旁,谁来读读兄弟俩的对话?(指名读对话)
  2.师:读好对话有方法,前后看看提示语。
  (生关注提示语再读对话)
  3.师:“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文中有句话直接解释了这个词,联系上下文找一找。“然”的意思我们来请教字典。
  (生查字典选择“然”的意思)
  师:(小结)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都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4.师:我们来看文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再加上动作、表情,同桌分角色演一演。
  5.区别“争吵”与“争论”。
  (1)师:我找一位同学来争一争,其他同学认真听,比较一下我俩与文中兄弟俩的对话,想想区别在哪儿。
  (师生表演“争吵”,生在比较中发现“争吵”与“争论”的区别。)
  (2)师:(小结)有观点、有理由是“争论”。
  板块六:再次听写,巩固
  生字
  1.描红生字。
  师:用钢笔描红,要求一边描一边记住生字。
  2.再次听写生字。
  (师要求字要写正确,还要写美观。)
  【评析】
  2011年版课标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基于对课标关于识字与写字要求的准确把握,贾老师巧妙地以识字为基点,以阅读为指向,教学有特色,学得有情趣。
  1.会意识字,“争论”中归纳大意。课伊始,教师板书“争”字的古文字形,形象的会意字,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接着教师通过明晰字理,生动地凸显了“争”字的本义,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所要学习的课题。在理清课文脉络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围绕“争”这一关键字,抓住主要人物并说清故事大意。贾老师独具匠心的“一字两用”,凸显了前呼后应的教学效果,识字也不仅仅是为了识字,而是以识字为基点,指向阅读中概括能力的培养。识字与阅读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2.形旁识字,“争辩”时强化色彩。“辩”是个形声字,也是课文的关键生字。教师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形声字的识字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形声字的“形旁”来识字,并进一步强调形声字识字的要点“抓住关键部分就能推测字义,记住字形”,不仅“授之以鱼”——教学生认识汉字,还“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习认识汉字的方法;不仅教给学生陈述性的知识,还教给学生策略性的知识。“辩”字的教学与“争”字的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仍然“一字两用”,在“聚焦对话”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情,通过表演“辩”字,增添了故事的“争论”色彩与意味,突出了课文主要内容。
  3.语境解词,比较中领悟主旨。对于课题中的关键词“争论”的理解,贾老师可谓匠心独运。在学生把握了课文大意后,教师直接切入到“争论”这一重点部分,教学扎实,由浅入深,先了解争论的原因、经过、结果,再聚焦争论的内容,即兄弟两人在对待如何吃大雁观点上的互不相让,各执一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聚焦对话部分,采用师生合演的方式,再现课文的语言情境,通过体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读出兄弟间“争论”意味,课堂气氛活跃,情趣盎然。接下来,教师启发学生辨析“争论”与“争吵”的区别,学生的思维被再度激发,认识到“争论”的特点:有观点、有理由,从而真正领悟“争论”,学会“争论”,发现表达形式的秘妙。关键词语的理解紧密地关联课文的主旨,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个别词语的理解,更是关于认识事物联系的方式与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崇明小学/江苏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其他文献
低年级的儿童诗教学中,想象似乎是无处不在的。然而再细想想,正因为“无处不在”,我们在进行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中,似乎忽视了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似乎忽视了儿童想象时的好奇心,于是想象被常态化,被同质化。怎样才能挖掘儿童诗独特的想象元素,发挥儿童想象力应有的作用呢?也许,想象,要来点不一样。最近听了一堂低年级语文课《彩色的梦》,不妨以此为例。  一、解读,来点不一样  《彩色的梦》是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的一首
文本解读  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根據王宝柱的作品改编,全文用第一人称,先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与妈妈的对话,讲述了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去看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迫切心情。再以一个北京小孩子的口吻,通过与爸爸的对话,表达了自己想要告别高楼林立的城市,去遥远的新疆走走看看的急切愿望。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山里的孩子向往北京和城里的孩子向往新疆的心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不同形式的、丰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理解《长相思》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词人真切、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范读引入,整体感知  1.从古至今,思念都是最让人魂牵梦萦的东西。在李白眼中,思念是那轮皎洁的明月;在王维笔下,思念是身处异乡的孤独。到了纳兰性德笔下,思念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长相思》。  2.出示整首词,指名读好课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蒲公英”“一本正经”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规范书写“蒲公英”“哈欠”“合拢”等词语。  2.借助動词研读,体验玩蒲公英的快乐。  3.了解对事物的变化,学习有序观察的方法。并能说出其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的观察细致,并试着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郭风爷爷到乡下认识了
【教学目标】  1.整体感受诗人对“秋”的不同体悟和表达,重点体会白朴《天净沙·秋》的内容和情感。  2. 初步感受散曲与诗、词不同的特点,体会《天净沙·秋》的创作特色。  3.充分体验散曲的学习过程,并从中习得某些方法,在《马诗》及其他的诗歌学习与创作中得到迁移运用,对学习古典诗词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四人小组背诵秋天的诗句,玩“秋”字飞花令游戏。  一、聚类再现
教学目标:  1.了解阿曼达一天的生活经历。感受阿曼达遇到的“真幸运”和“真可惜”。  2.初步感受“生活中有‘幸’与‘不幸’这两个面”这一哲理。  3.学习绘本的表达方式,通过读、写、绘,能积极地把生活中的“不幸”变为“幸”。  适合年级:一、二年级  教学过程:  一、初读封面,激趣  1.比较绘本。出示绘本,细看正反面,跟常见的绘本有什么不同?  2.比较人物。两个封面上的阿曼达有什么不同?
我是一名来自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培养小学语文老师的老师,一名执着的朗读者。25年来,我一直朗读着。一个人朗读,和我的学生一起朗读,和老师们一起朗读,和孩子们一起朗读,甚至和家长们一起朗读。因为,声音是语感的最直接形式,朗读是传承经典的最直接方式。  25年的朗读,让我感觉:朗读如荷,她不蔓不枝,她亭亭净植,她香远益清。  一、初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一直都是一个不太自信的朗
古诗文因其精美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得到人们的青睐,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护照”。统编本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内容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说,都有涉及。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古诗文教学,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如何有效落实古诗文教学,就成了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古诗文教
【设计理念】  散文语言优美,句式和谐,借  助文字营造出的是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五年级第一单元以四篇散文作为开篇,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散文的一些特点,体会其中的情感。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散文教学来说,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言外之象;结合本单元要素,初步体会表达情感之法。  【内容简介】  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
【经典重现】  《落花生》教学  第一课时  一、趣谈名字,导入新课  师:我姓孙,“孙悟空”的“孙”。(板书:孙)谁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介绍给大家?  (生上黑板写自己的姓名)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我的名字叫安诗乐。  师:什么意思?  生:“诗”呢,因为我爸爸希望我像诗人一样出口成章!“乐”是因为我爸爸是音乐爱好者,他希望我也喜欢音乐,所以给我取名叫安诗乐。  师:既能写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