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观察、思维习惯,提高观察、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观察、思维能力需要训练,而训练应从品质的培养着手,全面且循序渐进地进行。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激发兴趣,培养观察的自觉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构成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自觉地、敏锐地、准确地从事观察活动。只有积极自觉地观察,才能摄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为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这个实验表象较强,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被激发的时刻,适时把学生的热情引入到定向观察上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同学们积极观察,指明为了弄清自然现象,就需要下功夫学会观察、观察、再观察。在甲烷燃烧的实验中,用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小水珠生成;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倒放在火焰上,烧杯壁变模糊。这样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观察,学生兴趣不断激发,观察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1.2 正确指导,培养观察的真实性。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随堂实验或学生实验,老师和学生的操作都必须是正确、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观察的正确和真实,其具体要求如下:
1.2.1 正确装置仪器。教师要正确安装实验装置,程序和操作要规范化。这里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容易被忽视的两点:第一点,实验装置要面向学生,另外仪器摆放位置的高低,夹持固定仪器的部位等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第二点,暂时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讲台上,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1.2.2 及时指导观察。在演示实验中,向学生介绍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化学变化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地看清实验现象,并恰当地解释实验现象。
1.2.3 注意直观性。演示所用的仪器大小、药品多少,要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对某些不易观察的现象,可以采取一些使现象鲜明的措施。例如加背衬,对透明和浅色气体物质可加白色背衬进行观察。
1.3 明确目标,培养观察的系统性。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自觉的认识活动。观察的目标越明确,计划性越强,定向的观察越集中,则感知的现象越深刻,思维活动也就越积极。在化学实验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拟订好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程序,引导学生在系统观察中进行层次清晰的观察,而不至于主次不分,顾此失彼,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化学实验都必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
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段进行观察,然后进行现象总汇,这样就可以获得全面的感性认识。
1.4 去伪存真,培养观察的准确性。从观察中得到的现象往往是表面的、零散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就要求观察者综合所观察的表象,注意发现引起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求得现象所反映的客观规律和实质。例如:把鸡蛋放在盐酸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是:鸡蛋时而上浮时而下沉。那么发生上述现象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呢?即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产生了气泡使鸡蛋上浮,而当气泡破裂时,鸡蛋就下沉,如此反复。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不注意观察的综合性、准确性,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 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要创新就必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
2.1 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理解,对知识内在规律的掌握与应用,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为认识物质提供了外在的材料,使人产生感性认识,但感性认识不能解决本质问题,一种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2 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思维,它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主要表现有序性和推理性,可以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氧化剂和还原性有何区别与联系?①从反应中变化比较:氧化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②从对立统一观点来看,有“得”必有“失”,有被氧化,必有被还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故氧化剂和还原剂对立又统一,共存于反应物中。
2.3 精益求精,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化学科学是逐步从定性描述发展为定量分析,用数学的观点来准确反映物质的组成、变化及规律,这是化学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思维水准的需要。
例如:将0.01M的醋酸溶液稀释,溶液中H+的浓度为( )
A、一定增大 B、一定减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可能减小或不变
解此题时,需要周密细致,不能只考虑稀释时电离度增大,同时还要考虑溶液的体积的变化,根据分析可知,正确的答案就为D。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观察与思维有机地紧密结合,认识才能深刻,才能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意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激发兴趣,培养观察的自觉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构成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自觉地、敏锐地、准确地从事观察活动。只有积极自觉地观察,才能摄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为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这个实验表象较强,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被激发的时刻,适时把学生的热情引入到定向观察上来。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同学们积极观察,指明为了弄清自然现象,就需要下功夫学会观察、观察、再观察。在甲烷燃烧的实验中,用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小水珠生成;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倒放在火焰上,烧杯壁变模糊。这样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观察,学生兴趣不断激发,观察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
1.2 正确指导,培养观察的真实性。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随堂实验或学生实验,老师和学生的操作都必须是正确、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观察的正确和真实,其具体要求如下:
1.2.1 正确装置仪器。教师要正确安装实验装置,程序和操作要规范化。这里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容易被忽视的两点:第一点,实验装置要面向学生,另外仪器摆放位置的高低,夹持固定仪器的部位等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第二点,暂时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讲台上,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1.2.2 及时指导观察。在演示实验中,向学生介绍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化学变化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地看清实验现象,并恰当地解释实验现象。
1.2.3 注意直观性。演示所用的仪器大小、药品多少,要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对某些不易观察的现象,可以采取一些使现象鲜明的措施。例如加背衬,对透明和浅色气体物质可加白色背衬进行观察。
1.3 明确目标,培养观察的系统性。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自觉的认识活动。观察的目标越明确,计划性越强,定向的观察越集中,则感知的现象越深刻,思维活动也就越积极。在化学实验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拟订好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程序,引导学生在系统观察中进行层次清晰的观察,而不至于主次不分,顾此失彼,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化学实验都必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
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段进行观察,然后进行现象总汇,这样就可以获得全面的感性认识。
1.4 去伪存真,培养观察的准确性。从观察中得到的现象往往是表面的、零散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就要求观察者综合所观察的表象,注意发现引起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求得现象所反映的客观规律和实质。例如:把鸡蛋放在盐酸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是:鸡蛋时而上浮时而下沉。那么发生上述现象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呢?即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产生了气泡使鸡蛋上浮,而当气泡破裂时,鸡蛋就下沉,如此反复。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不注意观察的综合性、准确性,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 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要创新就必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
2.1 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理解,对知识内在规律的掌握与应用,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为认识物质提供了外在的材料,使人产生感性认识,但感性认识不能解决本质问题,一种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2 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思维,它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主要表现有序性和推理性,可以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氧化剂和还原性有何区别与联系?①从反应中变化比较:氧化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②从对立统一观点来看,有“得”必有“失”,有被氧化,必有被还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故氧化剂和还原剂对立又统一,共存于反应物中。
2.3 精益求精,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化学科学是逐步从定性描述发展为定量分析,用数学的观点来准确反映物质的组成、变化及规律,这是化学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思维水准的需要。
例如:将0.01M的醋酸溶液稀释,溶液中H+的浓度为( )
A、一定增大 B、一定减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可能减小或不变
解此题时,需要周密细致,不能只考虑稀释时电离度增大,同时还要考虑溶液的体积的变化,根据分析可知,正确的答案就为D。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观察与思维有机地紧密结合,认识才能深刻,才能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注意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