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里青山半入城”,虞山峰峦回环,树木葱郁,山间小溪流淌,林中鸟儿啼鸣,每一株树、每一块石无论大小,配合得当,精神饱满,有气质,有韵味。山不高,却以她江南山水特有的柔美和灵气滋养了一方人,历史和文化在这里绵延和传承。
走上校长岗位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如何管理一所学校,或者说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学校管理的基本价值?我一直在思索着,寻找着。这或许可以从中医疗法中得到启示。中医疗法从整体上内在地看待人体。通过调理人的内在气脉实现辩证施治,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和短视,让人体从根本上获得健康的元素。心灵是行为的依据,行为上的问题都可以在心灵上找到原因,行为的改变首先是心灵的触动与思想的觉醒。给人以心灵滋养,就是顺着由内而外的路径,在本源上思考和人手,以获得行为方式的改变,实现由近效到长治、外表到内在、偶发到必然的学校管理目标。
滋养心灵,就是要提升精神境界。一直以来我都这样认为:每一位教师都是优秀的。都是可以“了不起”的。然而,学校管理者还要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的“优秀”更加凸显出来,让优秀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成为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基本方式。当优秀成为了习惯,一切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我们就不必惊讶于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冲天干劲,也不难理解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我们迟早会收获卓越、优质、第一等优秀的“副产品”。我们学校的“梦想剧场”是教师梦想开始的地方,每年都有大批教师上台交流工作、汇报思想,讲述教育教学故事,传播自己的成功经验。这里给了教师优秀一个理由,让教师有了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的机会。大家看到了本来有可能忽视了的各方面的“优秀”,向往优秀、追随优秀渐渐成为校园的文化时尚。
滋养心灵,就是要提升专业理想。没有理想如同风筝断了线,目标不再,前途渺茫。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勉励同学们:“要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我认为,教师也要仰望天空,要有理想,大处着眼,把自己的事同学校的事,同社会的利益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教师还不能光盯着脚下的一小块土地。要把今天的事与明天的事联系起来,向高处行,处于“永不满足”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比什么现状都重要。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感动实小年度人物等各种表彰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在这里得到提炼和升华,并被大家认同和接受。
滋养心灵,就是要提高职业幸福感。周国平说,“快乐更多地依赖于精神而非物质”,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得让自己满意”。无所事事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幸福就在忙忙碌碌之中,就在不断提高、充实和超越之中。我们总是在想办法,让教师有事可做,让教师愿意去做,让教师在自己愿意做的事上做出成绩来,找到欢乐的“源泉”,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我们通过青年夜校、师徒结对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度过适应期,找到工作的安全感;通过成长规划、目标引领等方式帮助骨干教师尽快走出高原期,再攀发展新高峰。我一直坚信并躬身践行:学校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人获得幸福感,帮助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缺什么补什么”是我的口头禅,其要义就是给教师锻炼的机会,帮助每一位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让这种体验成为走向新的成功的内在力量。
滋养心灵,还要打造团队精神。一台戏需要台上台下的协调活动,灯光音响的互相配合,它的精彩来自于整体配合精彩,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全局的失败。一所学校少则几十位教师,多则上百位、几百位教师,每个人的知识能力、思想水平不同,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是开展团队工作所必需的,我们无法也无须抹去个体之间的“不同”,应该通过组合、调配、互动、交流等方式让每一个人在团队中找到位置,发光发热。因此,我经常给团队的“健康状况”搭脉,通过团队赛课、集体展示等活动让每个人找到团队归属感,在团队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每年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新年音乐会、课题活动、学科活动等等,不仅是在展示,而且也在检验,检验人员的配合度,检验团队的战斗力。反过来,每一次活动也使团队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学校肌体的生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激发。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给心灵成长一片碧绿的芳草地,让每个人去开垦,去播种,在自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这是我的管理之道,也是我不懈追求的学校管理境界。
走上校长岗位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如何管理一所学校,或者说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学校管理的基本价值?我一直在思索着,寻找着。这或许可以从中医疗法中得到启示。中医疗法从整体上内在地看待人体。通过调理人的内在气脉实现辩证施治,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和短视,让人体从根本上获得健康的元素。心灵是行为的依据,行为上的问题都可以在心灵上找到原因,行为的改变首先是心灵的触动与思想的觉醒。给人以心灵滋养,就是顺着由内而外的路径,在本源上思考和人手,以获得行为方式的改变,实现由近效到长治、外表到内在、偶发到必然的学校管理目标。
滋养心灵,就是要提升精神境界。一直以来我都这样认为:每一位教师都是优秀的。都是可以“了不起”的。然而,学校管理者还要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的“优秀”更加凸显出来,让优秀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成为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基本方式。当优秀成为了习惯,一切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我们就不必惊讶于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冲天干劲,也不难理解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我们迟早会收获卓越、优质、第一等优秀的“副产品”。我们学校的“梦想剧场”是教师梦想开始的地方,每年都有大批教师上台交流工作、汇报思想,讲述教育教学故事,传播自己的成功经验。这里给了教师优秀一个理由,让教师有了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的机会。大家看到了本来有可能忽视了的各方面的“优秀”,向往优秀、追随优秀渐渐成为校园的文化时尚。
滋养心灵,就是要提升专业理想。没有理想如同风筝断了线,目标不再,前途渺茫。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勉励同学们:“要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我认为,教师也要仰望天空,要有理想,大处着眼,把自己的事同学校的事,同社会的利益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教师还不能光盯着脚下的一小块土地。要把今天的事与明天的事联系起来,向高处行,处于“永不满足”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比什么现状都重要。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感动实小年度人物等各种表彰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在这里得到提炼和升华,并被大家认同和接受。
滋养心灵,就是要提高职业幸福感。周国平说,“快乐更多地依赖于精神而非物质”,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得让自己满意”。无所事事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幸福就在忙忙碌碌之中,就在不断提高、充实和超越之中。我们总是在想办法,让教师有事可做,让教师愿意去做,让教师在自己愿意做的事上做出成绩来,找到欢乐的“源泉”,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我们通过青年夜校、师徒结对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度过适应期,找到工作的安全感;通过成长规划、目标引领等方式帮助骨干教师尽快走出高原期,再攀发展新高峰。我一直坚信并躬身践行:学校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人获得幸福感,帮助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缺什么补什么”是我的口头禅,其要义就是给教师锻炼的机会,帮助每一位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让这种体验成为走向新的成功的内在力量。
滋养心灵,还要打造团队精神。一台戏需要台上台下的协调活动,灯光音响的互相配合,它的精彩来自于整体配合精彩,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全局的失败。一所学校少则几十位教师,多则上百位、几百位教师,每个人的知识能力、思想水平不同,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是开展团队工作所必需的,我们无法也无须抹去个体之间的“不同”,应该通过组合、调配、互动、交流等方式让每一个人在团队中找到位置,发光发热。因此,我经常给团队的“健康状况”搭脉,通过团队赛课、集体展示等活动让每个人找到团队归属感,在团队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每年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新年音乐会、课题活动、学科活动等等,不仅是在展示,而且也在检验,检验人员的配合度,检验团队的战斗力。反过来,每一次活动也使团队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学校肌体的生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激发。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给心灵成长一片碧绿的芳草地,让每个人去开垦,去播种,在自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这是我的管理之道,也是我不懈追求的学校管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