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后习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3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后习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揣摩编者意图,把握编者在课后习题方面的目标指向,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思维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和习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后习题该怎么教?有的教师认为课后习题应该随课文教学,有的教师说课后习题应该进行专门训练。课后习题的编排,本身就隐含了编者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暗示和期待。因此,教师要能够挖掘出课后习题的隐含价值,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把编者意图更好地落到实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依托课后习题,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在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中,朗读课文是贯串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基本要求。教材中的学习要求是梯度编排的,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教师要能够依托课后习题对学生进行精准朗读目标的训练。
  统编本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课的课后习题中提出“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读准字音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师就要把读准字音这一要求严格落实到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在《小蜗牛》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对学生的朗读要求是“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仔细研读这个朗读要求,就会发现这是基于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完全没有注音的课文这一特点提出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借助图画去猜读。明白了这点以后,教师才能让学生真正把编者的意图落到实处。在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的课后习题中提出了“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的要求;到了二年级上册以后,教材中对学生的朗读要求又有提高,在《寒号鸟》一课中提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对学生的朗读要求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逐步提高要求的,教师依托课后习题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学目标精准,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课文作为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不同课文对学生的朗读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只有依托课后习题读好“这一课”,才能为读好“这一册”奠定基础,真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依托课后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许多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凭借。教师要能够依托课后习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课后习题提出:“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很难回答上来。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再次回读课文,并且联系文中青头在红头遇到危险时的一系列动作语言来回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再如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的课后习题提出:“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情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问题也是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认真思考,提取出相关信息才能回答上来的。教学时教师要能够依托课后习题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中的许多习题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课后习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依托课后习题,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统编本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许多课后习题中都提出了让学生说一说或者交流自己看法的训练。教学时借助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可以让学生的说话训练扎实而有效。
  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课后习题提出:“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和同学说一说。”这个习题指向的说话训练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把知道的过端午节的故事讲一讲,以让学生在说一说中提升说话能力,这样教学简单、直接、有效。再如在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课后习题“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习题既是对学生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当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把大青树下小学特别的地方说出来的时候,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有了质的飞跃与提升。
  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中像这样让学生结合生活或者课文内容说一说的习题还有许多,教师在课后习题的教学中,要能够明白编者对学生说话训练的意图,只有对课后习题有准确的把脉,教学才会更加有的放矢,切实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依托课后习题,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统编本教材在课后习题中编排了不少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的练习,由此可以看出培养想象能力在学生整个语文学习阶段的重要性。教师要能够依托不同课文在想象训练方面的不同要求,教给学生想象阅读的方法,以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提出“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的要求,从这个要求可以看出,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养成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习惯。在《花的学校》一课课后习题中提出“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叶上跳舞、狂欢’的情景”的要求。教师对课后习题中的想象训练进行梳理之后就会发现,有的训练是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的,有的训练是让学生想象情景的,有的是让学生想象画面情景说一说的,还有的训练是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的……基于此,教师就要能够因题而练,采取适切的方法,以把想象訓练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并能够把想象训练真正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落实想象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五、依托课后习题,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统编本教材的习作训练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为了给学生的习作助力,课后习题中编排了不少小练笔的训练。因此,教师要能够凭借这些课后习题落实练笔训练,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课后习题“小练笔”中提出了“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的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把练笔训练与本单元的习作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表达的角度出发,去想一想怎样才能在练笔的同时真正做到围绕一个意思把自己要写的内容表达清楚,为本单元习作目标的落实奠定基础。再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课后习题“选做”中提出了“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的要求,这个练习不仅与本课课文的表达特点相呼应,还是本单元习作主题“这儿真美”落实的前提与基础。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家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哪个季节最美,再进行写话。这样一来,当进行本单元习作“这儿真美”的习作训练时,学生对于如何选材、如何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写起文章来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统编本教材的许多课后习题中都编排了“小练笔”的训练,教师要能够依托本单元习作目标和语文要素,借助课后习题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白,对于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干涉过多,而要能够依据课后习题的特点,或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或引导学生进行单独训练,或让学生读读做做。只有真正明白课后习题的价值之所在,因题设教,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兴华路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存在的巨大差异,一些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无论是在实践机会的把握上,还是在表达的契机中,都会受到较大的制约,在不经意间就会变成“看客”。面对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应对策略。  问题一:缺乏信任,无实践机会  在
支点式学习的方式,不仅让学生积极体悟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丰富了语用经验,更让他们掌握了必要的语用方法和技能,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图式。  一、舒展——以关键词语生长语言图式  借力支点式学习,生长学生的语言图式,可以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实现。学习课文时,学生可以先搜集关键词语,再联系自己的语言重组课文信息,讲述时边看边想,用词串句,用段连篇,层层扩展。相应地,这些关键词语就成为了学生生长语言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由“单元导读”导入  1.第八单元的导语有这样一句话:“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用心读一读,看自己能读明白什么。  2.交流:读了句子你明白了什么?  3.(出示: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主要讲述了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相识再到相处的故事。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品析语言的教学片段,笔者对此进行了赏析。  师:课文里对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有很多描写,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画一画,记得用  “ ”画出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神态、语言等语句,用“ ”画出描写小女孩的语句,然后想一想,他们在你的印象中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生边自由朗读边画)  生:我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汉语拼音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这一点和一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相吻合,他们不但活泼好动,且自制能力相对较差,但是针对直观生动的事物却能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多元的学习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使汉语拼音的教学充满乐趣。  一、借助故事儿歌,
作文是生活的展现,是情感的传递,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达。对于儿童来说,从生活的丰富到体验的丰富乃至语言的丰富是一个逐步转换的过程。从无心到有心、从零散到串联、从表象到深入、从“情境”到“语境”,需要立足目标创设真实有料的环境氛围,在互动体验中充分调动儿童的感觉、思维去感知生活、捕捉素材,觸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并在运用和实践中逐步实现语言的“丰”与“智”。  一、情境引领,开启语境  情从何出,境从何
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本质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在文本中走上一个来回。因此,真正高效的阅读并不仅仅在于从文本中获取内容,而要从文本中联想开去,由此及彼,甚至是关联自我,最终获得人生启迪。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这一方面的训练,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置了“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多维整合,拓展联想,形成立体化的感知与收获。那究竟该想什么、从哪些维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能力不一,对于如何观察、怎样写清楚内容等问题,除了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弄清楚,大部分学生都需要一根“学习拐杖”。笔者结合美国的学校教室墙壁上贴的海报,在三年级下学期习作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年级正
金秋十月,第105届广交会在广州市琶洲会展中心举行。客商云集的迹象向人们预告着金融危机后外贸行业的复兴,也传递了外贸人才需求回暖的信息。这对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来说,是一个喜人的信号,因为从9月开学起,来校招聘的企业已经络绎不绝。这所有着50多年办学历史的外贸类学校已培养培训了数万名知识型、专业技能型外经贸人才,享有“广东外经贸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的美誉。2000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词“抬、伸、扒、钻、骆驼、大模大样、又窄又小”,同时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表达,复述故事。  3.感悟寓意,学习欣赏他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利用情境,引入故事  1.教师利用课文情境引入,学生熟读课文,教师模仿动物说一句话,请学生猜一猜是文中哪个动物说的。如:长得高好!(生猜)长得矮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