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有效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ui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多方位,多层面的,而生本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它决定着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起始阶段,单凭自身的理解能力难以完成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笔者仅以北师大版第七册第第十单元“金钱”的一篇主题课文《散落的钞票》这一课例教学谈谈自已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如何让学生较快的进入文中的角色,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创设情境是个有效的途径,在教学《散落的钞票》这篇课文时,通过创设情境——泉州电视台采访拾金不昧的的哥,通过观看视频后,学生对这位美丽的司机产生了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赞美这位司机,此时学生的思想是灵动的、语言是丰富的,他们用美丽、拾金不昧等语言來表达他们的感受。在总结学生发言时我告诉学生《散落的钞票》一文也是一个真实的,根据新闻报道改编的故事,它就发生在2007年的北京,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在文中划出让你感动的语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主地朗读文本。在这个感人、温馨的氛围里,在教师导向下学生带着极厚的阅读兴趣、带着问题走进了文本,通过自已的朗读与文本进行了初层次的对话,了解故事的梗概,为教学流程的推进,师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感悟垫下了良好的基点,为阅读教学变成一个生本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提供了保障。
  二、充分诵读,品评感悟,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通过学生自已的阅读理解才能内化与运用。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对话主体单一的现象,教学中教师依然主宰着的课堂,仍然沿着“串讲式”“问答式”的路子进行教学,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的自由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药方就是潜心会文,品读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要花出时间,让出空间让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品读与感悟,才能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能获得文本的滋养,情感的熏陶,才能获得语文素养的累积。在本课的教学的过程中,执教老师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朗读声中理解文本,在朗读中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朗读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悟,如: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抓住“嚷”字进行品读感悟,“什么是嚷?假如你身处现场,会怎样嚷?”来体会捡钱人的欣喜与激动!通过引读方式——这么多的钱哪,也许就这样没了,所以那个丢钱人——拍打车门大喊大叫”,“这么多的钱哪,也许是他的家的救命钱呀,所以他——拍打车门大喊大叫”……体会丢钱人拍打车门大喊大叫,暴躁、无奈、焦虑、忧愁的心情。而面对这从天而降的钞票,此时站台上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了,执教者通过找出女服员“我”、立明、壮汉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语句,让学生来品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设疑:这捡回的仅仅是一张张钞票吗?让学生在思辩中得到语言的积累,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让美好的品质印在学生的心中。通过这样的引读、反复诵读、对话引领、整体感悟,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角色,在诵读中逐步完成对文本的理解,产生了与作者心灵层面的共振,让学生进入角色与文中的人物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这也就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展开想象,丰富文本,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
  想象是学生走进文本的一个重要方法,想象越丰富,人物形象越具体,文字就越鲜活。在教学过程中执教者充分引导学生在品读的过程进行想象、体验与感悟,通过诵读想象让学生逐步地深入文本,让学生、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心慢慢地往一处贴,使学生的思想与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例如在品读文中第四自然段时,执教者引导学生想象:面对这从天而降的钞票,此时站台上的人们是怎样做,让学生想象站台因捡钱而混乱的情境,从侧面有效的烘托女服务员话语的感人魅力,及在混乱场景中发挥的作用,树立鲜明的人物形象。
  四、正确引导,有效评价,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催化剂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追求热闹的教学氛围,一味地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自由的个性化表达,毕竟他们对文本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是肤浅的、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这是就要加强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有效的评价,才能充分发挥文本潜在的内涵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教师提问,如读了这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你想要怎样读就怎样读?看似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但当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或复述一遍,不作任何评价,或蜻蜓点水,没有触摸到问题的实质,只能充当课程理念的一个幌子,产生这一教学现象缘于教师备课不到位,对文本的实质没有把握。而有效评价要建立在教师与文本、编者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只有胸中有本,心中有生,只有在读透、研透教材的基础上,才有进行有效的引导与评价。如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你觉得这壮汉是个怎样的人?执教者欲于让学生体会知错能改的壮汉也是好人,但学生的回答都是负面的(与贪图财钱相关),执教者在引导学生对立明及壮汉的对话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评价与引领,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纠偏,如:正义的力量多伟大,它让本来想贪图钱财的人也改正过来了,由此可见,正确的榜样带给人的影响是多么重要!一颗宽容的心竟能挽救一个就要犯错的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恍然大悟,是啊!拾金不昧的乘客是好人,尽职尽责的服务员是好人,知恩图报的丢钱人是好人,知错能改的壮汉也是好人!从而升华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人间的美好真情。
  总之,“对话”已成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中获得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让我们用对话这把“金钥匙”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其他文献
从教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十余年,一直非常热衷于听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因为本人一直相信这是一条快速汲取他人营养、提高个人教学业务水平,从而更好服务学生的捷径。还曾荣幸地被学校派往云南、贵阳等地区观摩示范课活动,但仔细想来,近三、四年所学习到的示范课资源,只剩下了热闹,而涉及到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方面,则似乎一无所获。以下是前不久地区举行的一次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示范课《小狗包弟》概述,所获奖项为一等奖,
【摘要】本文将从多角度阐述高中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具体情况,以及有助于高中生语文课外知识的丰富的措施。  【关键词】课外知识语文教学课外阅读课程改革    1.前言  一般而言,语文教师将课文、习题等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核心内容,然而课内的书本教材上提供的知识毕竟有限,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知识量储备程度的基本要求。随着语文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阅
【摘 要】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时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淡漠心理、焦虑心理、挫败心理等。本文对以上各种不良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对策,以达到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心理问题 反思与对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促进学生活泼主动的学习就要"一是需之切","一是乐其业"。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
摘要:表扬与批评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方式手段,只要运用到位,就能够显现成效。如何才能掌握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表扬与批评及时准确注意场合真诚适度    在教学工作中,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可称之为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批评会伤害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精神颓废,情绪低落甚至丧失自信,一蹶不振。而不恰当的表扬不但对学生没有激励作用,还可能使其产生自高自大,骄傲自满的心理
摘要: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要理解因材施教的 “材”的含义,心中有学生,优选教学内容,讲授最实用的内容。教师不要把一切知识以成品的形式赠与学生,而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做到有教无类,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生教学内容教师兴趣乐趣学习方法    一、教学实际情况  很多时候,我会同时上工程造价和市政工程施工两个不同专业的《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
【摘要】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它使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为此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
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我们充分的预设课堂,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完美的生成。但是课堂的生成并不完全在于我们的预设,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的全部细节。我们要做好准备,灵活应对,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预设,有时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将会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勇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大胆调整我们的预设,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能精彩。  【
摘要:生命意识的渗透是通过课堂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最后学会包容、接纳尊重他人的生命。作为语文的基本要素——语言是生命意识的产物,生命意识正是语言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让生命回归语文教学,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应该成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意识 《我与地坛》 阅读资源情感交流     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缤纷的世
著名教育家罗素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拥有幸福的人生。教育的世界里只有春天!的确,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是否尊重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是否做到了耐心的等待他的绽放。  请相信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这朵花都有属于他自己开放的季节,一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开放季节,就会开放得无比绚丽。——引言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