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往对留守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生存状况、养老和权益保障等问题上,忽视了留守老人的作用研究。本文以探究留守老人的作用为出发点,对江西省X市J村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留守老人在社区整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启示我们在关注留守老人、爱护留守老人的同时应该注意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留守老人 社区整合 家庭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09-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在此情况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留守老人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据有关统计,我国目前农村留守老人达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其中65岁以上农村留守老人达2000万。面对这巨大数量的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社会各界纷纷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各个社会学科也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不过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子女外出打工对于留守老人的影响、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留守老人的养老和权益保障等问题,(高娜,2011)而对于留守老人的作用研究则非常少。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学界对于留守老人的研究基本上是把他们看做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弱势行动主体,而忽视了其可能作为一个积极的行动主体而发挥的积极能动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有的留守老人并非如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弱势无助的消极群体,相反他们在许多方面也在充分地发挥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拟以江西省J村调查为例,探讨当前留守老人在社区整合中的作用。希望以此为契机引起社会各界在关注留守老人、尊重留守老人以及爱护留守老人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作用。
二、留守老人对社区整合的作用
J村是江西省X市的一个自然村,长期以来村民都是靠种植农作物为生,经济状况较差。基于生活压力所迫,2000年,J村的一部分年轻人开始选择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使得他们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影响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近几年来,外出务工的不仅仅是年轻人,很多中年人也选择外出务工。一方面是青壮年村民的外出务工,村庄精英不断流失;一方面是村里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在这种状况下,J村似乎要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村庄治理危机,陷入萧条的境地。但实际上J村没有陷入“危机”,社区依然呈现出有序状态,造成这种结果很大的原因是留守老人们在社区整合中发挥了作用。
(一)留守老人在家庭中的作用
1.对子辈婚姻矛盾的协调作用
朝夕相处是中国传统的夫妻模式,但是现在的农民工夫妻模式更多的是两地分居模式。这种两地分居的模式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夫妻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守在家里;另一种是夫妻二人不在一个地方务工或者居住在一起。不管是哪种情形,夫妻分居模式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夫妻两地分居(特别是较长时间的),必然使婚姻的许多功能不能正常实现,使男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不能互相爱抚和慰藉,加之性压抑、性饥渴造成的烦恼和焦虑,等等,结果会使双方(特别是女性)造成精神创伤,会加大彼此的心理距离,会造成彼此的疏离感和陌生感,从而使爱情出现危机,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受到侵扰。”(罗忆源,2006)如何避免夫妻关系的解体,除了夫妻双方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情感沟通以外,作为夫妻双方的父母——老年人——在其中发挥的调节和维护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案例一:LH的儿子长期在外务工,由于没有及时地与妻子进行沟通,导致感情出现了危机。去年5月份的时候,儿媳想要离婚,LH知道以后,一方面对儿媳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儿媳要冷静一些,多想想儿女,不要对儿女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赶紧叫儿子暂时回家,不要去务工了,多和儿媳交流下,最终在老人的劝说下,这对夫妻没有离婚,今年3月份的时候,两口子一起外出务工了。
正是在LH的努力协调下才使得儿子与儿媳的婚姻关系避免了解体,同时也使得儿子与儿媳决定选择一起外出务工。在调查中发现像LH家这种情况的还有几家,但都因为有老人在其中的积极协调才避免了情况的恶化。村里老人在谈到此类事情时候也是感慨万千,一方面表达了对于自己外出子女的婚姻担心;另一方面也纷纷表示如果出现LH的情况时,会积极地制止。
2.对孙辈起着监督和教育作用
农民工外出务工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这些留守儿童的安全以及教育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一大心病。学界对于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教育等问题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普遍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由于缺乏父母相应的监督,安全和教育问题要差些。对于爷爷奶奶在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教育作用的认识上,目前的一个看法是爷爷奶奶几乎无法起到很好的监督和教育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只要积极发挥爷爷奶奶的作用,不是不能起到监督和教育的作用,很多时候起到的作用甚至会非常的大。
案例二:Y去年顺利考上了大学,对于能够顺利考上大学,他认为自己爷爷奶奶的功劳最大。原来Y的父母早年就出去务工了,自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当其他的孩子都还沉浸在父母怀抱中的时候,他却只能跟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身边。他说当初自己也有埋怨,为什么别人都在爸爸妈妈的照顾下学习,为什么他只能跟着爷爷奶奶。不过后来他转变过来了,因为他发现爷爷奶奶的教育相比其他父母亲身教育的孩子,使自己更加的懂事,学习的动力也相对较强。
在爷爷奶奶的日常照料之下,Y不仅摆脱了由于父母“缺场”而导致的家庭教育不足的问题,而且通过与爷爷奶奶的长期居住,在日常生活的行为感知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家庭教育。这种家庭教育在使得Y理解父母外出务工行为的缘由之上更增添了一种孝道教育。爷爷奶奶的“第二父母”角色应该说发挥得非常好。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可以感知到,留守老人作为“第二家长”角色如果发挥得好的话,可以有着重要意义的。 3.维持大家庭完整性,增加大家庭社会资本的作用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个时候,大量的农民工都会积极返乡回家过年,如果家里有老人在世的话,这个老人一般会成为家庭聚会的中心点。如果家里没有了老人,大家庭的完整性一般会随之解构。
案例三:LJ的儿子LS常年在外做生意,每年只有春节的时候才会回家一次。在一次家庭聚会上,LS对其他的兄弟姐妹们说:“这些年在外漂泊惯了,每年回来过节是因为老头子还在,以后要是老头子去世了,我可能就不会再回来了。”
从LS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LJ在这个大家庭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LJ作为子女交流的一个契合点,可以提供几个子女之间相互交往的场所以及时间点。在这种极少的交往中,相对贫寒的子女可以获得一定的资源:例如经济资源——LS每次回家过春节都带回一些礼物给兄弟姐妹,有的时候甚至给予贫困的兄弟姐妹一定现金实物;信息资本——告知外面招工或者就业的情况。LJ的其他几个子女在谈到LJ的时候,也往往会强调由于LJ的存在才使得兄弟姐妹之间还有来往和互助。
(二)留守老人在社区的作用
1.弥补村庄精英流失后社区治理的缺失
村庄精英是指村庄里那些比一般村民拥有更多社会资源,并且通过此类资源获得并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村庄里的经济能人、政治能人以及社会能人,对村庄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余丽、彭秋婵,2010)村庄精英在村庄权力结构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是国家与农村互动的桥梁,是国家政策、意识形态的传达者,也是村民执行政策、利益分配的庇护者。村庄精英的流失是目前村庄治理缺失的一大难题。通过调查发现,一些老年人依靠自身的经验、威望以及出于对村庄的热爱,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村庄的治理中去,从而弥补了村庄中青年精英流失后村庄治理上主体的缺失。
案例四:2008年的时候,村庄要进行新一轮的土地分配,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成为了一大难题。由于留下来的年轻人大都不懂得如何去做这项工作,当时几乎靠的都是一些老人,LC就是其中一个。对此,LC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靠年轻人的话,土地分配不知道要何时才能弄好,还是我们这帮老头搞好的,真是不容易啊。”
LC的话直截了当地反映出当前农村治理的实际状况。精英的流失使得农村治理有的时候不得不依靠老年人。老年人也没有让人失望,他们依靠自身的经验、威望以及出于对于村庄的关注和热爱,积极地投身到村庄的治理中去。
2.维护社区安全的作用
在城市社区中,保安、监控器等可以制止一些犯罪分子对于社区安全的破坏,但是在农村中,社区的安全一般是靠邻里之间的相互守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独留下一栋栋的空房子,邻里守望的功能相应的缺失,一些小偷开始猖狂起来。老年人没事的时候喜欢四处遛达,找人聊天,不知不觉中能够了解到和发现以及加以制止一些小偷行为。
案例五:2009年8月的一天,LK大爷从田地耕作回来,在经过Z大爷家的时候,发现他家门打开了,LK大爷很奇怪,因为Z大爷根本没有在家,此时家门如何会开呢,加之此时,正是大家伙都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刻,于是带着好奇心站在门口向里面瞧,这一瞧发现有一个小偷正在偷鸡,LK大爷于是偷偷地回家,叫上了自己的儿子,一起把这个小偷抓住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好几起,都由于老年人的及时发现才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虽然老人们发现并制止了一些小偷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区的安全,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对于当前农村社区逐渐不安全的担心和忧虑。
3.调节和化解社区邻里关系矛盾的作用
对于调节和化解邻里关系的矛盾,老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他们生活几十年,年高辈长,办事牢靠,说话有分寸,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在社会交往上,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容易被人接受。二是有方法,懂人缘。他们阅历丰富,对本地人际关系演变比较清楚,谙于人情世故,善于权衡利弊,对纠纷能因势利导地进行调解。
案例六:有一天,LJ和LM由于一点小小的事情吵起来了,甚至快到了大动手脚的地步,M大爷知道了以后,叫上了LJ和LM到自己的家里一起吃饭,在餐桌上,M大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他们,不要伤了邻里之间的情谊,最终两家人达成了调解协议。
三、结论与讨论
当我们从行动者范式去探讨留守老人在农村社区作用的时候,看到的是留守老人并非是一群消极被动的弱势群体,相反他们在积极地发挥着作用。在家庭方面,老人们协调着外出务工的子辈们的婚姻矛盾,使得子辈们的婚姻关系更加稳固;扮演孙辈的“第二父母”角色,监督和教育孙辈;维护大家庭的完整性,增加子女的社会资本。在社区方面,老人们弥补村庄精英流失后社区治理的缺失,维持社区秩序的稳定;保障日常社区的安全;调节邻里关系,维护社区和睦的人际关系。
本文虽然只是一个个案研究,其现实意义或许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对于留守老人研究,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把他们作为一个消极被动的弱势群体来污名化他们,而应该拓宽思路和范围,更加深入地研究留守老人们在现实中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促进当前农村的发展,也可以为国家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个更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罗忆源.流动农民工家庭中的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7).
[2]余丽,彭秋婵.村庄精英与村庄治理[J].科教导刊,2010(13).
[3]周娜.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1(5).
[关键词]留守老人 社区整合 家庭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09-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在此情况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留守老人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据有关统计,我国目前农村留守老人达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其中65岁以上农村留守老人达2000万。面对这巨大数量的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社会各界纷纷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各个社会学科也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不过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子女外出打工对于留守老人的影响、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留守老人的养老和权益保障等问题,(高娜,2011)而对于留守老人的作用研究则非常少。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学界对于留守老人的研究基本上是把他们看做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弱势行动主体,而忽视了其可能作为一个积极的行动主体而发挥的积极能动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有的留守老人并非如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弱势无助的消极群体,相反他们在许多方面也在充分地发挥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拟以江西省J村调查为例,探讨当前留守老人在社区整合中的作用。希望以此为契机引起社会各界在关注留守老人、尊重留守老人以及爱护留守老人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作用。
二、留守老人对社区整合的作用
J村是江西省X市的一个自然村,长期以来村民都是靠种植农作物为生,经济状况较差。基于生活压力所迫,2000年,J村的一部分年轻人开始选择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使得他们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影响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近几年来,外出务工的不仅仅是年轻人,很多中年人也选择外出务工。一方面是青壮年村民的外出务工,村庄精英不断流失;一方面是村里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在这种状况下,J村似乎要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村庄治理危机,陷入萧条的境地。但实际上J村没有陷入“危机”,社区依然呈现出有序状态,造成这种结果很大的原因是留守老人们在社区整合中发挥了作用。
(一)留守老人在家庭中的作用
1.对子辈婚姻矛盾的协调作用
朝夕相处是中国传统的夫妻模式,但是现在的农民工夫妻模式更多的是两地分居模式。这种两地分居的模式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夫妻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守在家里;另一种是夫妻二人不在一个地方务工或者居住在一起。不管是哪种情形,夫妻分居模式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夫妻两地分居(特别是较长时间的),必然使婚姻的许多功能不能正常实现,使男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不能互相爱抚和慰藉,加之性压抑、性饥渴造成的烦恼和焦虑,等等,结果会使双方(特别是女性)造成精神创伤,会加大彼此的心理距离,会造成彼此的疏离感和陌生感,从而使爱情出现危机,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受到侵扰。”(罗忆源,2006)如何避免夫妻关系的解体,除了夫妻双方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情感沟通以外,作为夫妻双方的父母——老年人——在其中发挥的调节和维护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案例一:LH的儿子长期在外务工,由于没有及时地与妻子进行沟通,导致感情出现了危机。去年5月份的时候,儿媳想要离婚,LH知道以后,一方面对儿媳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儿媳要冷静一些,多想想儿女,不要对儿女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赶紧叫儿子暂时回家,不要去务工了,多和儿媳交流下,最终在老人的劝说下,这对夫妻没有离婚,今年3月份的时候,两口子一起外出务工了。
正是在LH的努力协调下才使得儿子与儿媳的婚姻关系避免了解体,同时也使得儿子与儿媳决定选择一起外出务工。在调查中发现像LH家这种情况的还有几家,但都因为有老人在其中的积极协调才避免了情况的恶化。村里老人在谈到此类事情时候也是感慨万千,一方面表达了对于自己外出子女的婚姻担心;另一方面也纷纷表示如果出现LH的情况时,会积极地制止。
2.对孙辈起着监督和教育作用
农民工外出务工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这些留守儿童的安全以及教育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一大心病。学界对于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教育等问题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普遍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由于缺乏父母相应的监督,安全和教育问题要差些。对于爷爷奶奶在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教育作用的认识上,目前的一个看法是爷爷奶奶几乎无法起到很好的监督和教育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只要积极发挥爷爷奶奶的作用,不是不能起到监督和教育的作用,很多时候起到的作用甚至会非常的大。
案例二:Y去年顺利考上了大学,对于能够顺利考上大学,他认为自己爷爷奶奶的功劳最大。原来Y的父母早年就出去务工了,自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当其他的孩子都还沉浸在父母怀抱中的时候,他却只能跟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身边。他说当初自己也有埋怨,为什么别人都在爸爸妈妈的照顾下学习,为什么他只能跟着爷爷奶奶。不过后来他转变过来了,因为他发现爷爷奶奶的教育相比其他父母亲身教育的孩子,使自己更加的懂事,学习的动力也相对较强。
在爷爷奶奶的日常照料之下,Y不仅摆脱了由于父母“缺场”而导致的家庭教育不足的问题,而且通过与爷爷奶奶的长期居住,在日常生活的行为感知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家庭教育。这种家庭教育在使得Y理解父母外出务工行为的缘由之上更增添了一种孝道教育。爷爷奶奶的“第二父母”角色应该说发挥得非常好。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可以感知到,留守老人作为“第二家长”角色如果发挥得好的话,可以有着重要意义的。 3.维持大家庭完整性,增加大家庭社会资本的作用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个时候,大量的农民工都会积极返乡回家过年,如果家里有老人在世的话,这个老人一般会成为家庭聚会的中心点。如果家里没有了老人,大家庭的完整性一般会随之解构。
案例三:LJ的儿子LS常年在外做生意,每年只有春节的时候才会回家一次。在一次家庭聚会上,LS对其他的兄弟姐妹们说:“这些年在外漂泊惯了,每年回来过节是因为老头子还在,以后要是老头子去世了,我可能就不会再回来了。”
从LS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LJ在这个大家庭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LJ作为子女交流的一个契合点,可以提供几个子女之间相互交往的场所以及时间点。在这种极少的交往中,相对贫寒的子女可以获得一定的资源:例如经济资源——LS每次回家过春节都带回一些礼物给兄弟姐妹,有的时候甚至给予贫困的兄弟姐妹一定现金实物;信息资本——告知外面招工或者就业的情况。LJ的其他几个子女在谈到LJ的时候,也往往会强调由于LJ的存在才使得兄弟姐妹之间还有来往和互助。
(二)留守老人在社区的作用
1.弥补村庄精英流失后社区治理的缺失
村庄精英是指村庄里那些比一般村民拥有更多社会资源,并且通过此类资源获得并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村庄里的经济能人、政治能人以及社会能人,对村庄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余丽、彭秋婵,2010)村庄精英在村庄权力结构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是国家与农村互动的桥梁,是国家政策、意识形态的传达者,也是村民执行政策、利益分配的庇护者。村庄精英的流失是目前村庄治理缺失的一大难题。通过调查发现,一些老年人依靠自身的经验、威望以及出于对村庄的热爱,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村庄的治理中去,从而弥补了村庄中青年精英流失后村庄治理上主体的缺失。
案例四:2008年的时候,村庄要进行新一轮的土地分配,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成为了一大难题。由于留下来的年轻人大都不懂得如何去做这项工作,当时几乎靠的都是一些老人,LC就是其中一个。对此,LC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靠年轻人的话,土地分配不知道要何时才能弄好,还是我们这帮老头搞好的,真是不容易啊。”
LC的话直截了当地反映出当前农村治理的实际状况。精英的流失使得农村治理有的时候不得不依靠老年人。老年人也没有让人失望,他们依靠自身的经验、威望以及出于对于村庄的关注和热爱,积极地投身到村庄的治理中去。
2.维护社区安全的作用
在城市社区中,保安、监控器等可以制止一些犯罪分子对于社区安全的破坏,但是在农村中,社区的安全一般是靠邻里之间的相互守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独留下一栋栋的空房子,邻里守望的功能相应的缺失,一些小偷开始猖狂起来。老年人没事的时候喜欢四处遛达,找人聊天,不知不觉中能够了解到和发现以及加以制止一些小偷行为。
案例五:2009年8月的一天,LK大爷从田地耕作回来,在经过Z大爷家的时候,发现他家门打开了,LK大爷很奇怪,因为Z大爷根本没有在家,此时家门如何会开呢,加之此时,正是大家伙都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刻,于是带着好奇心站在门口向里面瞧,这一瞧发现有一个小偷正在偷鸡,LK大爷于是偷偷地回家,叫上了自己的儿子,一起把这个小偷抓住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好几起,都由于老年人的及时发现才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虽然老人们发现并制止了一些小偷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区的安全,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对于当前农村社区逐渐不安全的担心和忧虑。
3.调节和化解社区邻里关系矛盾的作用
对于调节和化解邻里关系的矛盾,老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他们生活几十年,年高辈长,办事牢靠,说话有分寸,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在社会交往上,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容易被人接受。二是有方法,懂人缘。他们阅历丰富,对本地人际关系演变比较清楚,谙于人情世故,善于权衡利弊,对纠纷能因势利导地进行调解。
案例六:有一天,LJ和LM由于一点小小的事情吵起来了,甚至快到了大动手脚的地步,M大爷知道了以后,叫上了LJ和LM到自己的家里一起吃饭,在餐桌上,M大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他们,不要伤了邻里之间的情谊,最终两家人达成了调解协议。
三、结论与讨论
当我们从行动者范式去探讨留守老人在农村社区作用的时候,看到的是留守老人并非是一群消极被动的弱势群体,相反他们在积极地发挥着作用。在家庭方面,老人们协调着外出务工的子辈们的婚姻矛盾,使得子辈们的婚姻关系更加稳固;扮演孙辈的“第二父母”角色,监督和教育孙辈;维护大家庭的完整性,增加子女的社会资本。在社区方面,老人们弥补村庄精英流失后社区治理的缺失,维持社区秩序的稳定;保障日常社区的安全;调节邻里关系,维护社区和睦的人际关系。
本文虽然只是一个个案研究,其现实意义或许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对于留守老人研究,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把他们作为一个消极被动的弱势群体来污名化他们,而应该拓宽思路和范围,更加深入地研究留守老人们在现实中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促进当前农村的发展,也可以为国家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个更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罗忆源.流动农民工家庭中的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7).
[2]余丽,彭秋婵.村庄精英与村庄治理[J].科教导刊,2010(13).
[3]周娜.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