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经济多元、价值多元、评价多元的情况下,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缺失,出现了信仰危机,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信仰教育,是个新的挑战和话题。只有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们关于生命和财富最高价值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
一、信仰和偶像崇拜的区别
偶像崇拜是目前青少年群体中一个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现象,但偶像崇拜不是信仰。首先,信仰往往是抽象的;偶像崇拜的对象是具体的。其次,信仰的对象具有思想层面,属于精神领域的活动,一般是神圣的;而偶像崇拜的对象多在娱乐和体育方面,多是盲目的。信仰是精神的升华,人甚至为了信仰牺牲自己的生命;偶像崇拜是庸俗的,它不过是一种精神的寄托。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太过理想和浪漫化,对自己的偶像产生浪漫的幻想和依恋,并采取一种近似狂热追逐和迷恋,容不得他人有不同的见解。
二、信仰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信仰对人生具有影响作用。由于信仰是人的终极价值观,它对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重要影响,所以信仰对个体的人生方向,人生目标,人生态度,甚至职业的选择,生活方式和处事度等具有重要影响,它使人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因此,是否确立信仰以及确立什么样的信仰对于个体人生是决定其生命状态的重要因素。
2、信仰对人生具有指向作用。信仰的指向作用决定了人生的面貌。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它服务。青少年如果没有信仰或产生信仰危机,就会表现出认识错误或认识水平低等特点。
3、信仰对人生具有激励作用。人生需要激励,在激励中反反复复的前进着。正因为信仰是人们对于其认定的客体执著的追求,所以在很多时候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三、影响青少年信仰形成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到青少年人生与价值观的第一成因。
从父母的教养方式而言,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往往使孩子在平等沟通和协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而那种放纵型教养的家庭,往往由于容易产生和形成错误和自己不相干的观念,而扭曲了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家庭氛围上而言,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从而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
2、学校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是表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据不完全调查,学生73%的观念和道德的形成都是自教师的指导和学校的提倡。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信仰教育,和道德伦理观念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3、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人类传播能力发展的表现和手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散布在不同地区的个人或群体的媒体。在这个传媒飞迅发展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曾认它的影响几乎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理论观点,生活方式,文化类型展现在人们面前。
四、加强青少年的信仰教育
信仰的缺失,往往扭曲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极易产生危险的行为,甚至犯罪。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加强青少年信仰危机的干预呢?
1、重视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即信仰问题,解决了信仰问题,人们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2、加强基础文明的教育。对青少年信仰的塑造要符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实际状况和时代的要求,加强基础文明的教育。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证明,忽视基础文明建设,任何过高标准和要求终将成为脱离实际的空洞口号而流于形式。忽视信仰和理想教育,会使我们的教育陷入“应试教育”。所以,我们在帮助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同时,又要狠抓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修养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文明。只有立足于现实,放眼于末来,按照从低起点到高层次的教育规律,才能使青少年的信仰建设循序渐进地沿着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前进。
3、选择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教育方式。探索和选择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教育方式,使信仰教育为德育服务,是我们在进行信仰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的。信仰教育方式与内容的选择上,应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青少年心身发展的规律进行的。在内容上要先从最基本的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观念的教育开始,而不是一步到位的传统说教方式。从方式上,坚持由具体到抽象的提升原则。
4、发挥家庭,学校的作用。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基本环境。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信仰的形成上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增强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在家庭方面,为人父母要做好榜样的作用,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作者单位:苍南县龙港潜龙学校 浙江】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们关于生命和财富最高价值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
一、信仰和偶像崇拜的区别
偶像崇拜是目前青少年群体中一个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现象,但偶像崇拜不是信仰。首先,信仰往往是抽象的;偶像崇拜的对象是具体的。其次,信仰的对象具有思想层面,属于精神领域的活动,一般是神圣的;而偶像崇拜的对象多在娱乐和体育方面,多是盲目的。信仰是精神的升华,人甚至为了信仰牺牲自己的生命;偶像崇拜是庸俗的,它不过是一种精神的寄托。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太过理想和浪漫化,对自己的偶像产生浪漫的幻想和依恋,并采取一种近似狂热追逐和迷恋,容不得他人有不同的见解。
二、信仰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信仰对人生具有影响作用。由于信仰是人的终极价值观,它对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重要影响,所以信仰对个体的人生方向,人生目标,人生态度,甚至职业的选择,生活方式和处事度等具有重要影响,它使人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因此,是否确立信仰以及确立什么样的信仰对于个体人生是决定其生命状态的重要因素。
2、信仰对人生具有指向作用。信仰的指向作用决定了人生的面貌。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它服务。青少年如果没有信仰或产生信仰危机,就会表现出认识错误或认识水平低等特点。
3、信仰对人生具有激励作用。人生需要激励,在激励中反反复复的前进着。正因为信仰是人们对于其认定的客体执著的追求,所以在很多时候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三、影响青少年信仰形成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到青少年人生与价值观的第一成因。
从父母的教养方式而言,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往往使孩子在平等沟通和协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而那种放纵型教养的家庭,往往由于容易产生和形成错误和自己不相干的观念,而扭曲了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家庭氛围上而言,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从而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
2、学校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是表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据不完全调查,学生73%的观念和道德的形成都是自教师的指导和学校的提倡。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信仰教育,和道德伦理观念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3、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人类传播能力发展的表现和手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散布在不同地区的个人或群体的媒体。在这个传媒飞迅发展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曾认它的影响几乎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理论观点,生活方式,文化类型展现在人们面前。
四、加强青少年的信仰教育
信仰的缺失,往往扭曲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极易产生危险的行为,甚至犯罪。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加强青少年信仰危机的干预呢?
1、重视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即信仰问题,解决了信仰问题,人们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2、加强基础文明的教育。对青少年信仰的塑造要符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实际状况和时代的要求,加强基础文明的教育。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证明,忽视基础文明建设,任何过高标准和要求终将成为脱离实际的空洞口号而流于形式。忽视信仰和理想教育,会使我们的教育陷入“应试教育”。所以,我们在帮助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同时,又要狠抓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修养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文明。只有立足于现实,放眼于末来,按照从低起点到高层次的教育规律,才能使青少年的信仰建设循序渐进地沿着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前进。
3、选择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教育方式。探索和选择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教育方式,使信仰教育为德育服务,是我们在进行信仰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的。信仰教育方式与内容的选择上,应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青少年心身发展的规律进行的。在内容上要先从最基本的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观念的教育开始,而不是一步到位的传统说教方式。从方式上,坚持由具体到抽象的提升原则。
4、发挥家庭,学校的作用。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基本环境。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信仰的形成上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增强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在家庭方面,为人父母要做好榜样的作用,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作者单位:苍南县龙港潜龙学校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