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信仰健康成长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nlong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经济多元、价值多元、评价多元的情况下,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缺失,出现了信仰危机,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信仰教育,是个新的挑战和话题。只有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们关于生命和财富最高价值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
  一、信仰和偶像崇拜的区别
  偶像崇拜是目前青少年群体中一个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现象,但偶像崇拜不是信仰。首先,信仰往往是抽象的;偶像崇拜的对象是具体的。其次,信仰的对象具有思想层面,属于精神领域的活动,一般是神圣的;而偶像崇拜的对象多在娱乐和体育方面,多是盲目的。信仰是精神的升华,人甚至为了信仰牺牲自己的生命;偶像崇拜是庸俗的,它不过是一种精神的寄托。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太过理想和浪漫化,对自己的偶像产生浪漫的幻想和依恋,并采取一种近似狂热追逐和迷恋,容不得他人有不同的见解。
  二、信仰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信仰对人生具有影响作用。由于信仰是人的终极价值观,它对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重要影响,所以信仰对个体的人生方向,人生目标,人生态度,甚至职业的选择,生活方式和处事度等具有重要影响,它使人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因此,是否确立信仰以及确立什么样的信仰对于个体人生是决定其生命状态的重要因素。
  2、信仰对人生具有指向作用。信仰的指向作用决定了人生的面貌。它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它服务。青少年如果没有信仰或产生信仰危机,就会表现出认识错误或认识水平低等特点。
  3、信仰对人生具有激励作用。人生需要激励,在激励中反反复复的前进着。正因为信仰是人们对于其认定的客体执著的追求,所以在很多时候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三、影响青少年信仰形成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到青少年人生与价值观的第一成因。
  从父母的教养方式而言,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往往使孩子在平等沟通和协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而那种放纵型教养的家庭,往往由于容易产生和形成错误和自己不相干的观念,而扭曲了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家庭氛围上而言,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从而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
  2、学校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是表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据不完全调查,学生73%的观念和道德的形成都是自教师的指导和学校的提倡。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信仰教育,和道德伦理观念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3、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人类传播能力发展的表现和手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散布在不同地区的个人或群体的媒体。在这个传媒飞迅发展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曾认它的影响几乎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理论观点,生活方式,文化类型展现在人们面前。
  四、加强青少年的信仰教育
  信仰的缺失,往往扭曲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极易产生危险的行为,甚至犯罪。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加强青少年信仰危机的干预呢?
  1、重视信仰教育。
  信仰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即信仰问题,解决了信仰问题,人们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2、加强基础文明的教育。对青少年信仰的塑造要符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实际状况和时代的要求,加强基础文明的教育。长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证明,忽视基础文明建设,任何过高标准和要求终将成为脱离实际的空洞口号而流于形式。忽视信仰和理想教育,会使我们的教育陷入“应试教育”。所以,我们在帮助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同时,又要狠抓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修养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文明。只有立足于现实,放眼于末来,按照从低起点到高层次的教育规律,才能使青少年的信仰建设循序渐进地沿着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前进。
  3、选择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教育方式。探索和选择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教育方式,使信仰教育为德育服务,是我们在进行信仰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的。信仰教育方式与内容的选择上,应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青少年心身发展的规律进行的。在内容上要先从最基本的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观念的教育开始,而不是一步到位的传统说教方式。从方式上,坚持由具体到抽象的提升原则。
  4、发挥家庭,学校的作用。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基本环境。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信仰的形成上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增强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在家庭方面,为人父母要做好榜样的作用,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作者单位:苍南县龙港潜龙学校 浙江】
其他文献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省级课题结题会。会上,部分学校的师生展示了各自的办学特色,一些学校取得的骄人业绩让我们为之惊喜、惊叹。欣赏之余,我也有了一丝忧虑:对小学生的写字习惯不敢恭维。那么,我们的写字教学是不是不得其法呢?  在市、区举办的小学语文教研会上,我们常常能听到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课。在指导学生写字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书写顺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么提前在黑板的一侧把字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不是“就题论题”,而是能够以点带面,由一道题目引出多个知识点,上下联系,前后贯通,从而牵一发动全身,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今天在讲评练习题时,我也有了这样深切的体会。   题目是这样的:“判断:约等于9万的数有10个。”批改时,大部分学生判断为“错误”,当我问这句话为什么错时,很多学生认为应该有9个。看来,尽管结果正确,但真正弄懂这一道题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等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等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其中数学思维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根本。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步增强主动思考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数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随学而导”,无论是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还是学习方法指导的见缝插针、随时渗透,都必须走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去发现、领悟,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     一、为何走近学生思维     教学的根本是为了学生的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引导学生学好、会学,必要的前提之一就是走近学生思维。如果教师无法了解
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一句名言“爱满天下”。热爱学生,爱满天下即“师爱”也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师魂”,这是陶行知在教师对待学生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爱满天下”这个“爱”字是作为一名老师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和人生目标。但让师爱溢满天下,首先必须学会赏识学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深知陶行知“爱满天下”这四个字的份量,也深刻体会到学会“赏识学生”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性游戏作为一种实践的纽带,在教师实施指导的过程中,应加强师幼双方的互动,教师在游戏中的“教做合一”与幼儿的“学做合一”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一、在幼儿科学探究性游戏指导中,教师的“做”唯先,“教”为辅  在科学探究性游戏指导中从教师的层面来说不摒弃教师的作用,但要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组成课文的基本元素。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低年级,由于学生识字不多,对词语的理解尤显乏力,如何因“词”施教,巧妙点拨,让孩子们学得轻松,记得深刻呢?下面,我就二年级的《孔繁森》一文,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联系生活理解  如果仅仅告诉学生,“抚养”就是养育的意思,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就太生硬,太肤浅,为了让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是填写单一的“优、良、好、中、差”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
一、体验教育中“创意”活动的基点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创意”是在了解少年儿童基础上的创新,为了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角度去开展活动,这就是……(?),那就需要以学年为阶段的调查与思考,近期,我们做了各种方式的调查问卷,访问人数近2000人,经过认真的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现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不知道“报得三春晖”的道理。有68%的学生不知道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异常重要。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