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概念,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数学模型,让学生经历计数单位和位值制的建模过程,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从而更加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加深对数的概念本质的认识。本文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数学模型建构数的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数的概念;千以内的数
数学模型是针对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的一种数学结构。如学习《加法》时要建立加法模型,学习《分数的认识》要建立分数模型,等等。在数的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和扩张的过程,感悟数知识的框架性结构的存在。“十进制”“位值制”是《千以内数的认识》的核心概念,《千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数字在各个数位上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教学难点是理解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意义。因此,要抓住十进制、位值制这两大核心概念,建构时遵循从“计数单位模型”到“计数器模型”,再到“位值制模型”的顺序,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的本质,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一、借助直观模型,在数数中识概念
【片段1:数生活中千以内的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生:一、十、百、千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十个一是一个十,十个十是一个百,十个百是一个千。
师:你们回家提前数了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并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数的是多少。看,你们数的东西丰富多彩!有积木、豆子、花生…(展示图片)
师:这些花生是谁数的?上来带大家数一数。
生:我是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和一百个一百个数的。一个百两个百三个百...共有654颗。
师:这些字卡、积木又是谁数的?上来带大家数一数...
师:刚刚都是怎么数的?
生:一百个一百个、十个十个地数
师:这样数有什么好处?
生:很方便,很快就数完了。
生:清楚地知道有多少个一、多少个十、多少个百,就知道这个数是多少。
师:计数单位能让我们更简便计数,清楚知道数的组成。
《教师用书》明确指出:数来源于数(sh?),学生认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数数活动是学生形成數概念的基础。在初识计数单位后让学生回家灵活利用计数单位数数,自主探究优化数数方法并在课上分享。通过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实物,让学生丰富对“数”的认识,在积累丰富活动经验的同时感受计数单位带来的便捷性,建立量与数的对应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数数中感受计数单位是数组成的根,从而更深入地建构计数单位模型,感受十进制的价值。同时数生活中的物品,借助直观的模型,利用现实素材抽象出数,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善用多种模型,在多元表征中解概念
【片段2:自选学具,多种方式表示332】
(利用前面数出的332颗豆子,组织全班自选学具表示332。教师提供的材料包括小正方体、计数器、可用于画、写的白纸。完成后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选择小正方体,我摆3板小正方体表示3个百的,3条小正方体表示3个十,还有2个表示2个一。
生:我是这样画出来
生:我用算式
100+100+100+10+10+10+1+1=332。
生:我用计数器,在百位上摆3个珠子表示3个百,在十位上摆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上摆2个珠子,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332。
师:为什么偏偏百位要拨3个珠子,不能在千位拨?
生:它不表示3个千,而是3个百。
师:刚刚你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为什么都能表示出332?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3个百、3个十和2个一。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方式?
生:我喜欢计数器,能简洁地表示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生:我也觉得计数器方便,能清楚告诉我们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其实计数器能表示很多很多的数,因为有了数位,相同数量的珠子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许许多多不同的含义。
学生形成自然数的概念,不是单纯读读写写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实际操作,以直观的“形”为载体,在动手操作和多种模型中感悟对比。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直观、操作性强的学具(小正方体、计数器),同时提供白纸,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正方体、计数器和算式等多种表征模型的创造与呈现,再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地抽象出“数”与“数位”,进而理解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突破教学难点,建构十进位值制的概念模型。
三、以问促探,在辨析中悟概念
【片段3:问题驱动 梯度练习】
师: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02和650,再在纸上写一写和读一读,然后小组内说说它们的组成。
师:650的0没读出来,不写可以吗?
生:没读就变成65了,5是5个十,不是5个一
师:为什么202中间的零要读出来?
生:不读的话就不知道个位的2表示的是20还是2。
生:读出来才知道个位2表示的是2个一。
师:这里两个2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生:不同,百位上的2表示的是2个百,个位上的2表示的是2个一。
师:中间这一节车厢上的号码是800,由8个百组成,你能有规律地给其它车厢编号吗?
生:600、700、800、900、1000
生:8、80、800、8000、80000…
师: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车厢编号!这些数也都能在一条数线上找到。
以摆、说、写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沟通数的组成和读数写数之间的联系,全面建构数的概念。良好的问题能有效促进主动思考。这里通过巧妙设问,学生在“202中的两个2意义是否相同”和“202中的0能否不读”两次对比辨析中,深入理解数的意义,进一步建构位值制模型。同时,利用计数单位深入沟通读数、写数与数的组成的关系,能帮助学生利用数之间的结构支撑进行有效迁移。设置车厢编号的开放题,进一步巩固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有不同意义,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结合数轴进行数系的扩充,完善学生关于数的整体认知体系。
本节课借助多种模型,引导学生在数数、多元表征和对比辨析中经历从“计数单位模型”到“位值制模型”的建构过程,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在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各种数,还要让学生把握数概念认识的基本结构,在头脑中进行数学建模,进而更深刻地认识数。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江雪萍.激活·沟通·开放——以《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为例[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9):28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数的概念;千以内的数
数学模型是针对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的一种数学结构。如学习《加法》时要建立加法模型,学习《分数的认识》要建立分数模型,等等。在数的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和扩张的过程,感悟数知识的框架性结构的存在。“十进制”“位值制”是《千以内数的认识》的核心概念,《千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数字在各个数位上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教学难点是理解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意义。因此,要抓住十进制、位值制这两大核心概念,建构时遵循从“计数单位模型”到“计数器模型”,再到“位值制模型”的顺序,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的本质,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一、借助直观模型,在数数中识概念
【片段1:数生活中千以内的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生:一、十、百、千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十个一是一个十,十个十是一个百,十个百是一个千。
师:你们回家提前数了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并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数的是多少。看,你们数的东西丰富多彩!有积木、豆子、花生…(展示图片)
师:这些花生是谁数的?上来带大家数一数。
生:我是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和一百个一百个数的。一个百两个百三个百...共有654颗。
师:这些字卡、积木又是谁数的?上来带大家数一数...
师:刚刚都是怎么数的?
生:一百个一百个、十个十个地数
师:这样数有什么好处?
生:很方便,很快就数完了。
生:清楚地知道有多少个一、多少个十、多少个百,就知道这个数是多少。
师:计数单位能让我们更简便计数,清楚知道数的组成。
《教师用书》明确指出:数来源于数(sh?),学生认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数数活动是学生形成數概念的基础。在初识计数单位后让学生回家灵活利用计数单位数数,自主探究优化数数方法并在课上分享。通过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实物,让学生丰富对“数”的认识,在积累丰富活动经验的同时感受计数单位带来的便捷性,建立量与数的对应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数数中感受计数单位是数组成的根,从而更深入地建构计数单位模型,感受十进制的价值。同时数生活中的物品,借助直观的模型,利用现实素材抽象出数,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善用多种模型,在多元表征中解概念
【片段2:自选学具,多种方式表示332】
(利用前面数出的332颗豆子,组织全班自选学具表示332。教师提供的材料包括小正方体、计数器、可用于画、写的白纸。完成后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选择小正方体,我摆3板小正方体表示3个百的,3条小正方体表示3个十,还有2个表示2个一。
生:我是这样画出来
生:我用算式
100+100+100+10+10+10+1+1=332。
生:我用计数器,在百位上摆3个珠子表示3个百,在十位上摆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上摆2个珠子,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332。
师:为什么偏偏百位要拨3个珠子,不能在千位拨?
生:它不表示3个千,而是3个百。
师:刚刚你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为什么都能表示出332?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3个百、3个十和2个一。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方式?
生:我喜欢计数器,能简洁地表示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生:我也觉得计数器方便,能清楚告诉我们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其实计数器能表示很多很多的数,因为有了数位,相同数量的珠子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许许多多不同的含义。
学生形成自然数的概念,不是单纯读读写写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实际操作,以直观的“形”为载体,在动手操作和多种模型中感悟对比。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直观、操作性强的学具(小正方体、计数器),同时提供白纸,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正方体、计数器和算式等多种表征模型的创造与呈现,再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地抽象出“数”与“数位”,进而理解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突破教学难点,建构十进位值制的概念模型。
三、以问促探,在辨析中悟概念
【片段3:问题驱动 梯度练习】
师: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02和650,再在纸上写一写和读一读,然后小组内说说它们的组成。
师:650的0没读出来,不写可以吗?
生:没读就变成65了,5是5个十,不是5个一
师:为什么202中间的零要读出来?
生:不读的话就不知道个位的2表示的是20还是2。
生:读出来才知道个位2表示的是2个一。
师:这里两个2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生:不同,百位上的2表示的是2个百,个位上的2表示的是2个一。
师:中间这一节车厢上的号码是800,由8个百组成,你能有规律地给其它车厢编号吗?
生:600、700、800、900、1000
生:8、80、800、8000、80000…
师: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车厢编号!这些数也都能在一条数线上找到。
以摆、说、写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沟通数的组成和读数写数之间的联系,全面建构数的概念。良好的问题能有效促进主动思考。这里通过巧妙设问,学生在“202中的两个2意义是否相同”和“202中的0能否不读”两次对比辨析中,深入理解数的意义,进一步建构位值制模型。同时,利用计数单位深入沟通读数、写数与数的组成的关系,能帮助学生利用数之间的结构支撑进行有效迁移。设置车厢编号的开放题,进一步巩固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有不同意义,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结合数轴进行数系的扩充,完善学生关于数的整体认知体系。
本节课借助多种模型,引导学生在数数、多元表征和对比辨析中经历从“计数单位模型”到“位值制模型”的建构过程,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在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各种数,还要让学生把握数概念认识的基本结构,在头脑中进行数学建模,进而更深刻地认识数。
【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江雪萍.激活·沟通·开放——以《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为例[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