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士致意《慈善》杂志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n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焕生同志:新春好!
  每次收到你们编辑出版的《慈善》杂志,爱不释手。
  《慈善》使我们了解各地的慈善动态、各地慈善组织的实践经验,也有慈善理论的指导,阅后受益匪浅。它对全国的慈善工作起着推动的作用。在此,表示感谢。
  多年未见。2003年我从上海人大常委会的岗位退下,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慈善工作了。我们是同行,非常欢迎你来上海指导工作。最后祝新春愉快、健康长寿、事事如意!
  陈铁迪
  2004年元月
  
  一位退休老职工的来信
  《慈善》杂志社的同志们:
  首先祝你们节日快乐!你们为慈善事业又辛苦工作一年,我代表全家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你们的工作令人钦佩、崇敬。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必有好报。
  寄人民币200元给你们,请代我分送给孤苦困难的老人。这点钱很少很少,却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我今年71岁了,事事力不从心。但我是关爱困难老人的,我的心是真诚的。再次麻烦你们了。谢谢!
  祝你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
  退休职工:毛顺英
  2003年12月24日
  
  一位老干部的来信
  《慈善》杂志社负责同志:
  承蒙抬爱,贵社将《慈善》杂志按期寄给我。《慈善》是我特别喜爱的刊物。每期都是逐字逐句读完。许多时候都是热泪盈眶。感到心灵被净化了,思想在升华。情不自禁地将爱心体现到工作中去。
  我早已订阅《慈善》杂志,且因年龄关系已经退休。不再担任副市长职务,请贵社不必再寄杂志来。我将一如既往关心并做好力所能及的慈善工作。
  谢谢您们!
  广西北海市读者 蒋天辰
  2003年12月19日
  一位老革命军人的来信
  编辑部的同志们:
  在美好春节的假日里,又收到你们的《慈善》,真是喜上加喜啊!
  《慈善》闪烁出的崇高思想光辉,一直照在我的心中。我有许多感受,一时难以全部表达,但有一条最大的:感受,就是《慈善》让我这个脱离社会的人,能了解、认识我们的人民,能学习我们的人民,使我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使我永远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由衷地感到无法言说的幸福,日子过得充:实、欣慰、喜悦。这样的晚年绝对是亿万金钱也买不到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这些好同志。
  让我和我们全家人向编辑部的同志们致崇高的敬礼,并深深地向你们鞠躬,祝《慈善》的伟大事业日新月’异、兴旺发达、成就辉煌!
  
  福建读者 黄梅秀吉
  甲申正月初六
  
  一位农村青年的来信
  《慈善》杂志负责同志:
  您好!
   非常感谢您们出版的《慈善》杂志。那里面的故事真实感人,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些故事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不论吃饭还是散步;这些故事就像一面鏡子,把我照得清清楚楚,因而产生了几许羞愧。
  :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慈善》杂志的主题,也是人生的真谛。在新的一年里,在《慈善》杂志的伴随和鼓:舞下,我自己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定会不断地有所收获。
  现在天色已晚,窗外北风呼啸,天津肯定会更冷吧?也许您们还在为慈善事业奔忙吧?保重身体。
  ;
  
  浙江淳安县威坪镇新胜读者 程成远
  2003年12月17日晚
  
  一位江苏省启东市的读者
  《慈善》杂志社会:
  感谢你们上次寄来的《慈善》杂志。
  我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义不容辞。献出微不足道的爱心是应该的,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为此寄去200元人民币,请你们转寄给吉林白山市的孤儿院。
  谢谢!
  
  杨桂琴
  2004年1月11日
其他文献
2004年8月23日,一位来自南京的古稀之年的老人来到《慈善》杂志社。这位老人名叫汪洁华,从南京来到天津办事,顺便到《慈善》杂志社来看望。她热情、健谈,与我像老熟人一样交谈,见老人精神矍铄、乐观开朗,谈起事来津津乐道的样子,我真不敢相信老人家已是年近70岁的人了。  有着“慈善大姐”美誉的汪洁华老人,1949年解放军打到长江边上的时候,她才14岁。那年她参了军,当上了一名解放军的文艺兵。那战争年代
期刊
近年来,一位年近古稀老人的行迹,为温州各新闻媒体所关注,被温州街头巷尾的许多老百姓所传颂,成为温州群众眼中的新闻人物,他就是温州市慈善总会会长韩文德。    夕阳过后是朝阳:    在温州,慈善事业是“朝阳”事业。它从催生、成长及壮大,始终凝聚着韩文德同志的心血。早在1998年,他从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的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就十分高兴地被邀担任刚建立的鹿城慈善总会的名誉会长,做了两年
期刊
国慈善事业发展将近10年的时候,《慈善》杂志社在全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6万名公民中搞了一次“公民对慈善事业知晓情况问卷调查”。调查通过全国各地各级慈善组织及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协助进行。现已收回问卷和综合统计完的有效问卷5万6千多份。回收率接近95%。  我们注意到,组织这次问卷调查本身就是对慈善组织、慈善事业的一次深入的宣传。各地慈善组织在搞好这次问卷调查的时候,大多数都组织了志愿者队伍。比如甘
期刊
1988年年初,我在小镇的后街开了一间时装店。没生意的时候,街上的几个朋友经常到店里找我聊天。在这些朋友中,有一个性格比较内向,他不是像其他的朋友那样一见面就跟我说说笑笑。他不大爱说话,常常是坐一会儿,便走了。  但有一回,他一进入店里,就显得有点反常,几次欲言又止。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才鼓起勇气,说他刚才在书店里看到两本好书,爱不释手,但苦于囊中羞涩,希望我借15元錢给他。我看见,他在说这些话时
期刊
上海慈善基金会组织的慈善活动,在使人感到无限温暖的同时,总令人感到十分的振奋,并能使人得到诸多的深刻启示。它就像是一幅新的、内容不断变化、不断翻新的“清明上河图”,让人欣赏不够、享受不够、研究不够。  2004年的“蓝天下的至爱”活动早已在上海圆满结束,过去多日了。可那温馨、热烈、激动人心灵的浓郁氛围依旧在空气中弥漫。空气不是上海独有的,空气是流动着的,全中国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嗅到了空气中这来自上海
期刊
我原在河北省香河县工作。县城不大,喜欢文学创作的人不少。每次活动总有这样一位重残者参加:上身蜷屈,佝偻成个球,头几近挨地,显得两腿格外修长。先是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不足0.1,后来也完全丧失了视力。他是省民研会会员,临时寄居于一间教育部门为他特建的矮屋。他孑然一人,家徒四壁。夏天,爬山虎与野青藤爬满一墙又一窗,大有吞没之势。冬天,他这孤零兀立的小屋,倔强地承受着风雪的肆虐。  他叫陈金城,原是一名民
期刊
在那之前,陈佩斯在我的记忆的影集中只有逗笑的影像。当然,他的表演不仅能使人开怀大笑,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还能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索与启迪。所以,即便没有看他的演出,他幽默的影像也常常会鲜活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在那之前,我并没有见过屏幕外、舞台下的陈佩斯,更谈不上与他的沟通、交流。  那个晚上,我不知道他也会来,不知道他也是曾在内蒙古草原“插队”的知识青年。  那是2001年1月16日的
期刊
仲夏,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正在报社的三楼值班。门卫打电话上来,告知有一位老年读者来访,说是有东西要转交姚杰……  我答复门卫,那就请他上来吧。搁下电话,却搁不下姚杰这个名字。这是一位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因患脑瘤而被迫辍学,而他的在同一亏损单位工作的父母,别说已无经济能力为他治病,就连每天起码的营养都无法保证。在承受了76次化疗后,这位身高1米82的小伙子体重已减至44公斤,且左颊面神经瘫痪,但他
期刊
牛群那张给人们以无尽欢笑的脸上是不是写满了善良?  是啊,我透过镜头看到了。我想大家也都看到了。  那天,牛群正在主持中华慈善总会的一次新年联欢会。那个会上,牛群出色的主持与表演使大家在笑声中深切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亲和力和一种强劲的活力。这两种力量长久地在人们的心中激荡着。  牛群的艺术形象和人格力量就长久地在人们的心中。尽管他现在很少出现在文艺舞台上了。  那个联欢会,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孙女
期刊
江阴市慈善会把8月份定为全市慈善“助学月”,开展了一系列慈善助学活动,使全市1100多名特困大、中、小学生得到了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资助,共支出慈善助学金近90万元,为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解除了面临辍学的危机。  从7月初开始,江阴市慈善会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特困学生家庭情况调查,主要对低保家庭、遭遇天灾人祸、突发事件家庭以及贫困拆迁户、困难失地农民家庭情况进行重点排摸,以对这些家庭上学年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