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细节,与家长同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借”与“拿”的故事
  今年新接了一个班,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庞,处处小心翼翼的,没想到还是做了件令我后悔不已的事情。那是星期四晚上,有个家长打电话说孩子的游戏机可能被一个同学拿了,让我询问一下,第二天别忘记带回来还给他。由于晚上已经比较迟了,我怕打扰学生休息,决定第二天七点左右家长快要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再说。第二天早上,我自以为考虑得比较周到,怕打电话把学生的家人都给吵醒了,于是给学生妈妈发了条短信:某某某妈妈,请您问问孩子,他是否拿了某某的游戏机,如果拿了,就请别忘记带回来。信息刚发出,我就知道有个词用错了,不出所料,一会儿电话就回过来了:“徐老师,我问过了,不是拿,是借的。”其实,学生就是拿的,而且是未经我允许擅自拿的。因为那台游戏机是被我收掉放在抽屉里的。于是,我连忙向家长解释,确实是自己粗心没注意用词。不过我也婉转地说明了事情的真相,家长也就没再说什么。当老师不容易啊!有时一个字就可能会引起一场不必要的误会。
  二、“魔鬼在细节”
  由此我想到了密斯·凡·德罗的一句话:“魔鬼在细节。”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上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与家长接触中,有些细节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第一,了解家长。家长的知识层次、生活背景是不相同的。可能是领导,有点高高在上;可能是个商人,财大气粗,蛮不讲理;可能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卑微胆小。但教师要相信一点,不管家长用何种方式与教师交流,他的目的和教师都是一样的,就是想让他的子女在各方面都能取得优秀。若因家长的方式粗鲁无知,而与之对抗抵触,只会使双方都生气。家长急教师缓,温柔开解;家长怒教师笑,幽默过招。这是对教师的考验,是培养教师交际能力的一个大好机会。教师要大胆尝试、总结,让一个淡漠的家长慢慢变热情,让一个暴躁的人在交谈后能心平气和。
  第二,尊重家长。家长都是要面子的,教师切忌在外人面前数落其孩子的不是。即使某一个电话、某一次谈话、某一次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出孩子的不足,开场都应以表扬为主。因为,教师一旦先表扬了,再提出批评也好,建议也罢,家长在心理上都会比较愿意接受,家访的目的也最终可达到。如果一开头就是一顿埋怨、一顿批评,家长很容易嘴上服了,心里不服。哪怕教师讲的都是真话,家长也认可了这些批评,但下次再与他联系的时候,他就会有些胆寒,有些不情愿,教师就更别指望家长与学习主动联系了。这样,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意义就会逐渐丧失,甚至家长会离教师越来越远,家校联系的大门慢慢的就被关闭了。有时家长为了袒护子女,很容易撒谎,教师如果一针见血说破了,只会平添尴尬,甚至引起争执。这时,教师应该参破家长谎言背后的用意,然后用一句“即使……”把真实的情况作为一种假设分析给他听。这种做法不是虚伪,而是考虑到家长的所作所为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心,只是方式方法不对而已。有机会教师可以提醒家长,让他明白自己有错误的地方,且让他了解这种错误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第三,指导家长。大多数家长是十分愿意与教师配合教育好子女的,但方法上总是欠缺太多。时下家长教育子女最时髦的方法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却又超级负责,把子女关进房中或某个地方,一声令下,就以为万事大吉,看见子女抱着一本书就以为一切都灿烂了。等到子女懒惰病养成后又开始后悔不迭。因此,作为教师,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些管理办法。比如,对易开小差的孩子,提醒家长盯时要盯紧,不可命令下达后自己先溜了,要有效果地抓时间,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促其完成学习任务;对懒惰的孩子,要反思其形成的原因,多讲讲激励性的故事,别心疼,多让他干家务,帮别人做点事,少让他赖在电视机前;对勤奋的孩子,可补充些有利于其适应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有用的项目,不可只顾眼前的成绩,还要注意指导孩子进行身体锻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总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相互协调。班主任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需要用技巧去处理好双方的关系,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教育学生、指导家长的责任,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共同性和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我爱读书,常常情不自禁地凝神遐思;我更爱读着书的学生,他们专注的眼神,分明是对真善美的无限渴望。文学大师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且歌且行,我珍惜这份师生共读的书香情缘;且歌且行,我理性地带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一、我的阅读我做主  1.支
前不久,我为三年级学生上了一节习作体验课,整堂课的教学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学生徜徉在所创设的生活体验中,“写”得开心,“玩”得有味。  一、课前交流  师生互动,做猜字谜游戏,引入“聪”字。  二、导写过程  1.巧解“聪”字,暗示习作方法  首先让学生感受:这个“聪”字告诉了我们什么?在学生练说的基础上让他们明白: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思缜密,善于表达。接着进行“聪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真正赋予体育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这正是体育课堂教学
儿童是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个性的发展在此时便呈现了雏形,结合多元智能中的音乐智能理论,我们可以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学生个性培养的问题,在理论上,树立运用音乐智能克服传统观念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束缚,认识到小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实践中,以音乐智能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在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以下就本人学习加德纳有关音
一位外国教学法专家说:“教师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要做到“恰当”和“巧妙”,就要用心研究学生心理,创设情景,选择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运用简单的影视艺术,常常能在这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影视艺术的依据及价值  众所周知,儿童对电影电视的喜爱程度是非常高的,他们可以坐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小学生的注意力可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对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作为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更是戏曲音乐中的一朵奇葩。然而,当流行音乐风靡神州时。我们传统的戏曲音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中小学生对京剧知之甚少,戏曲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用新的教育手段来进行戏曲教育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学习英语。实践证明,在适当的情境影响下,英语认知的建构就能像母语一样自然生长。  一、运用游戏,在活动的情境中学习英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爱好学英语,就乐于接触它,并且会高高兴兴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一,让学生在有趣的
“如今的孩子每每到作文之时便没了气色,脑中空空如也,笔下游若细丝、苍白无力。那些还看得过去的文章要么夸夸其谈,要么完全是老成世故,抑或总是似曾相识,用那些讨别人喜欢的空话、套话、假话来装点本应淳朴的字格。”从这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中,可见如今的作文教学已经被弱化于无形。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也许大部分教师无法像管建刚老师那样执著地高举作文教学革命的大旗,但我们可以做的起点却非常简单——善待和
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三年级习作的基础。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对整个小学阶段都是相当重要的。新课标指出,应该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对此,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积累词汇,尝试运用  1.通过多种渠道,积累词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低年级学生词汇量比较贫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
责任是一种美德,也是每个人都必备的基本品质。勇于承担责任是任何人从平凡走向优秀的第一步。责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拥有太多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即使做错了事也有家长护着。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发生争吵或犯错时听到最多的是孩子以“这不是我的错”、“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他做的”、“是他先……”等为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