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荥经砂器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的汉族制陶工艺。它经历了由单纯生活用具为主的荥经砂锅,发展成为以砂器为载体的工艺制品砂器,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工艺价值,已当之无愧的成为民间工艺百花园中的一支绚丽奇葩。近年来,越来越多手艺人在时代发展中谋求创新与发展。传承之路坎坷,但依旧有人在前行。雅安大地震后更是有新的匠人在创新之路上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正如许多历史的转折需要契机一样,雅安地震也成为了荥经砂器进入黄金时代的契机。
关键词:荥经砂器;传承;发展;创新
一、前言
为积极响应共青团“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四大行动,深化创新载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生活,同时也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荥经砂器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历史有两千多年之久。它是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的汉族制陶工艺,对研究荥经历史起到不可估量的考古研究价值作用。虽然在雅安地震后,政府对荥经砂器给予了高度关注,但由于当地人对他们自身的文化特色认同感不够,砂器制作辛苦等问题,荥经砂器仍然面临着断代的危险。
携曦队的队员们通过走访民间艺术家,烧窑匠人,砂器作坊坊主,了解当代荥经砂器的变化与发展,对本土工匠的历史故事、发展历程以及未来之路给予了较多的关注。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了解当地砂器发展现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建议,让荥经本地人更多地关注当地文化特色,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荥经砂器。
二、荥经砂器的现状
1.砂器作坊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古城村的砂器厂由原来的上百家,减少到只有目前的36家(不完全统计)。许多作坊的手艺人/坊主都普遍表示制作荥经砂器的环境差,收入低,政府没补贴,没多少人愿意做;除此之外,荥经砂器要用炭火来烧,而现在大家都用电器和天然气,因此大大减少了砂器的使用。
现在仅存的工匠大多为传统老员工为主,年轻人学习砂器制作手法的并不多。另一方面,在与工厂里的工匠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们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而是采取“多劳多得”的形式。虽然还是会有一些爱荥经黑砂的年轻人,但是人数太少,制作荥经砂器的工艺也面临着断代的危险。
2.荥经当地居民对荥经砂器形态、历史进程、制作手法的了解
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被调查人对于荥经砂器都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大多数都仅停留在对砂器形态的描写;在我们实地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荥经当地居民是对砂器没有任何了解的,特别是在古城村以外的居民。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前荥经砂器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当地居民对荥经砂器的认知度不高,认同感不强,这对于荥经砂器的发展而言,其实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三、震后重建后维护模式的创新
1.荥窑——震后带来的契机
2012年,当地政府走出去,请进来,与工艺家叶骁进行合作。叶骁凭借自己数十年的工艺美术经验,不管是在理念、设计还是烧制上都极大地提升了荥经砂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正是从叶骁开始,传统的荥经砂器概念才被彻底颠覆。叶骁及其“荥窑”砂器,从此开始走上了国际舞台。同时,政府和叶骁共同推进“荥窑砂器国际陶艺村”的建设,邀请世界各地陶艺家前来交流创作,一边传承,一边分享;一边创新,一边推广。自此,荥经砂器开始以黑砂艺术品的形象不断进入国内国际的高端市场。
2013年雅安大地震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荥经抓住了新机遇,推动荥经砂器向新的高度发展:建设黑砂非遗传习所、黑砂培训基地及荥经砂器文化博览苑等;同时建设创意设计中心、产业聚集区、黑砂产品展销街区等,对黑砂产业进行孵化培育,提供发展的平台支撑;建设体验馆、活态加工观光区、黑砂茶道区及黑砂餐饮区,将黑砂产业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文旅结合,渐入佳境。
叶骁先生将砂器与日常饮食联系在一起,极力推销荥经砂器返璞归真、极简的风格。据叶骁所说最初荥经政府并不是要求他做砂器,而是进行城市推广,深入了解后他发现砂器处于低迷与机会并存的状态。而砂器独特的美学元素与其做为中药罐存在两千多年的健康元素更为现代人所需求,所以他推行了砂器產业复兴计划。
将荥经砂器推广出去,叶骁先生的思路一开始就没有走传统的发展道路,而是将荥经砂器与餐饮结合起来。
荥窑炖品有一句广告语:“快时代的一口慢汤。”他认为砂器最美不在于作为杯子,而在于赋予其价值观的东西。而当今很多传统民艺或者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只能在博物馆中体现,就是因为它无法回归到当代生活,但是传统民艺的当代价值体现的标准就是是否能回到当代人的生活,无论物质还是精神。荥窑炖品这一新思路使得砂器可以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能记住它。
2.雅烧——立足于实际,推陈出新
林萍女士是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六年前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重拾画笔,于14年跟随师傅到雅安荥经帮忙关于砂器灾后重建工作。
林萍女士是荥经砂器创新的代表人物,她把中国传统画法与砂器完美结合,改变了砂器单一的制作工艺,她用几笔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动人的图案,与砂器完美融合,使砂器更具有观赏价值,这种创新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使得砂器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为了让这种思想理念能够更好的传播,为此,林萍女士成立了工作室,取名雅烧。在谈及雅烧名字由来时,林萍女士道出雅烧两字蕴含的思想理念,一是雅烧两字大体得当,荥经属于雅安地区,雅安素有三雅:雅女,雅鱼,雅雨。林萍女士希望她的作品能成为雅安第四雅。另一方面,砂器简朴,与当代人的审美观念有所不同,林萍女士想给砂器增添一些灵秀雅致的东西,在不改变荥经砂器本质的前提下,给予砂器“雅”的成分;想把雅的成份在砂器的器型上体现出来,带头在艺术手法作表率,带动当地砂器技艺的整体进步。 在调研砂器的制作过程时,林萍女士告诉我们她刚来本地的时候,提出在砂器上使用釉受到当地传统工匠的反对,他们说会把用釉会改变砂器的外表,脱离了传统,慢慢脱离砂器的本质。但慢慢地经过林萍等新一代艺术家的带动,当地人改变了传统思想,在制作砂器的过程中使用了釉,并且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带动了当地一部分工匠走创新发展道路。
在推广砂器的过程中,其实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荥经砂器的知名度很小,懂得砂器的人也不多,当地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政府的扶持政策措施跟不上。但是,林萍女士说出了她的想法;成功没有捷径,唯有不断去锻炼,日积月累的去磨练,才能成功。
总而言之,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对品质的坚持。同叶骁一样,作为外来的砂器大师,他们一落地荥经,便绝对在创意设计上不会走老路。他们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高屋建瓴,有传承但更有创新,也更注重创新。正是创新让他(她)们把一个相对封闭的手工产业带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调研后提出可行性建议:荥经砂器的未来之路
根据本次调研过程中的采访和考察,我们发现荥经砂器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面临时代变迁时,尽管有一些各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但其传承发扬的过程中仍然还有一些阻碍。据此,我们作出了以下的几点建议:
1.政府加大力扶持传统匠人,加强荥经砂器制作技术的传承。荥经砂器的制作工艺主要由几家传统匠人掌握,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人不愿继续从事这一行业,长此以往深知会造成后继无人的现象。这需要当地政府,各部门加大对匠人的扶持,加强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学习砂器的制作工艺,才能保证技艺的不断传承。
2.加强荥经砂器与艺术品的结合。吸引更多的文艺界人士进入荥经砂器领域,运用其文艺素养和专业特长,将荥经砂器从日常使用的生活器具变为艺术馆、展览馆里的艺术品,提升荥经砂器的魅力和观赏性,为砂器带来更广阔的市场。
3.推进荥经砂器与当地旅游业的相互支持。雅安市是四川重要的旅游城市,滎经砂器作为雅安的著名特产,可以与当地旅游业相互促进,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
4.使用互联网、新媒体的新型手段加强荥经砂器的推广。如在淘宝店上进行售卖,通过微博、微信等途径加强宣传都可以有效地将荥经砂器推广到更远的范围,让其它地方的人也了解荥经砂器。
5.开创新的售卖方式。如:与餐饮业相结合、与茶艺相结合、与家居装饰相结合。用不同的形式展示砂器的美,与其他产品一同销售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结语
荥经砂器在当代仍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至于那些仍然在坚持传承荥经砂器的匠人们,他们在发展中挣扎前行;工艺家们在艰难中不断创新,用自己的理念结合荥经砂器赋予这些器具独特的文化魅力。
荥经砂器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从辉煌到低谷,再从低谷中崛起。这个过程离不开匠人孜孜不倦的努力,而荥经砂器本身也不断地吸引着外来工艺大师们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而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能让荥经人能更重视他们的地方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荥经砂器,使荥经砂器作为非遗不仅仅是非遗,而是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让这个器物拥有新的生命内涵。
参考文献:
[1]烧制工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EB/OL].2014,11(20).
[2]王鹏.四川荥经砂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荥经砂器;传承;发展;创新
一、前言
为积极响应共青团“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四大行动,深化创新载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生活,同时也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荥经砂器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历史有两千多年之久。它是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的汉族制陶工艺,对研究荥经历史起到不可估量的考古研究价值作用。虽然在雅安地震后,政府对荥经砂器给予了高度关注,但由于当地人对他们自身的文化特色认同感不够,砂器制作辛苦等问题,荥经砂器仍然面临着断代的危险。
携曦队的队员们通过走访民间艺术家,烧窑匠人,砂器作坊坊主,了解当代荥经砂器的变化与发展,对本土工匠的历史故事、发展历程以及未来之路给予了较多的关注。通过实地采访调研,了解当地砂器发展现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建议,让荥经本地人更多地关注当地文化特色,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荥经砂器。
二、荥经砂器的现状
1.砂器作坊现状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古城村的砂器厂由原来的上百家,减少到只有目前的36家(不完全统计)。许多作坊的手艺人/坊主都普遍表示制作荥经砂器的环境差,收入低,政府没补贴,没多少人愿意做;除此之外,荥经砂器要用炭火来烧,而现在大家都用电器和天然气,因此大大减少了砂器的使用。
现在仅存的工匠大多为传统老员工为主,年轻人学习砂器制作手法的并不多。另一方面,在与工厂里的工匠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们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而是采取“多劳多得”的形式。虽然还是会有一些爱荥经黑砂的年轻人,但是人数太少,制作荥经砂器的工艺也面临着断代的危险。
2.荥经当地居民对荥经砂器形态、历史进程、制作手法的了解
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被调查人对于荥经砂器都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大多数都仅停留在对砂器形态的描写;在我们实地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荥经当地居民是对砂器没有任何了解的,特别是在古城村以外的居民。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前荥经砂器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当地居民对荥经砂器的认知度不高,认同感不强,这对于荥经砂器的发展而言,其实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三、震后重建后维护模式的创新
1.荥窑——震后带来的契机
2012年,当地政府走出去,请进来,与工艺家叶骁进行合作。叶骁凭借自己数十年的工艺美术经验,不管是在理念、设计还是烧制上都极大地提升了荥经砂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正是从叶骁开始,传统的荥经砂器概念才被彻底颠覆。叶骁及其“荥窑”砂器,从此开始走上了国际舞台。同时,政府和叶骁共同推进“荥窑砂器国际陶艺村”的建设,邀请世界各地陶艺家前来交流创作,一边传承,一边分享;一边创新,一边推广。自此,荥经砂器开始以黑砂艺术品的形象不断进入国内国际的高端市场。
2013年雅安大地震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荥经抓住了新机遇,推动荥经砂器向新的高度发展:建设黑砂非遗传习所、黑砂培训基地及荥经砂器文化博览苑等;同时建设创意设计中心、产业聚集区、黑砂产品展销街区等,对黑砂产业进行孵化培育,提供发展的平台支撑;建设体验馆、活态加工观光区、黑砂茶道区及黑砂餐饮区,将黑砂产业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文旅结合,渐入佳境。
叶骁先生将砂器与日常饮食联系在一起,极力推销荥经砂器返璞归真、极简的风格。据叶骁所说最初荥经政府并不是要求他做砂器,而是进行城市推广,深入了解后他发现砂器处于低迷与机会并存的状态。而砂器独特的美学元素与其做为中药罐存在两千多年的健康元素更为现代人所需求,所以他推行了砂器產业复兴计划。
将荥经砂器推广出去,叶骁先生的思路一开始就没有走传统的发展道路,而是将荥经砂器与餐饮结合起来。
荥窑炖品有一句广告语:“快时代的一口慢汤。”他认为砂器最美不在于作为杯子,而在于赋予其价值观的东西。而当今很多传统民艺或者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只能在博物馆中体现,就是因为它无法回归到当代生活,但是传统民艺的当代价值体现的标准就是是否能回到当代人的生活,无论物质还是精神。荥窑炖品这一新思路使得砂器可以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能记住它。
2.雅烧——立足于实际,推陈出新
林萍女士是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六年前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重拾画笔,于14年跟随师傅到雅安荥经帮忙关于砂器灾后重建工作。
林萍女士是荥经砂器创新的代表人物,她把中国传统画法与砂器完美结合,改变了砂器单一的制作工艺,她用几笔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动人的图案,与砂器完美融合,使砂器更具有观赏价值,这种创新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使得砂器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为了让这种思想理念能够更好的传播,为此,林萍女士成立了工作室,取名雅烧。在谈及雅烧名字由来时,林萍女士道出雅烧两字蕴含的思想理念,一是雅烧两字大体得当,荥经属于雅安地区,雅安素有三雅:雅女,雅鱼,雅雨。林萍女士希望她的作品能成为雅安第四雅。另一方面,砂器简朴,与当代人的审美观念有所不同,林萍女士想给砂器增添一些灵秀雅致的东西,在不改变荥经砂器本质的前提下,给予砂器“雅”的成分;想把雅的成份在砂器的器型上体现出来,带头在艺术手法作表率,带动当地砂器技艺的整体进步。 在调研砂器的制作过程时,林萍女士告诉我们她刚来本地的时候,提出在砂器上使用釉受到当地传统工匠的反对,他们说会把用釉会改变砂器的外表,脱离了传统,慢慢脱离砂器的本质。但慢慢地经过林萍等新一代艺术家的带动,当地人改变了传统思想,在制作砂器的过程中使用了釉,并且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带动了当地一部分工匠走创新发展道路。
在推广砂器的过程中,其实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荥经砂器的知名度很小,懂得砂器的人也不多,当地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政府的扶持政策措施跟不上。但是,林萍女士说出了她的想法;成功没有捷径,唯有不断去锻炼,日积月累的去磨练,才能成功。
总而言之,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对品质的坚持。同叶骁一样,作为外来的砂器大师,他们一落地荥经,便绝对在创意设计上不会走老路。他们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高屋建瓴,有传承但更有创新,也更注重创新。正是创新让他(她)们把一个相对封闭的手工产业带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调研后提出可行性建议:荥经砂器的未来之路
根据本次调研过程中的采访和考察,我们发现荥经砂器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面临时代变迁时,尽管有一些各方面的发展和创新,但其传承发扬的过程中仍然还有一些阻碍。据此,我们作出了以下的几点建议:
1.政府加大力扶持传统匠人,加强荥经砂器制作技术的传承。荥经砂器的制作工艺主要由几家传统匠人掌握,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人不愿继续从事这一行业,长此以往深知会造成后继无人的现象。这需要当地政府,各部门加大对匠人的扶持,加强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学习砂器的制作工艺,才能保证技艺的不断传承。
2.加强荥经砂器与艺术品的结合。吸引更多的文艺界人士进入荥经砂器领域,运用其文艺素养和专业特长,将荥经砂器从日常使用的生活器具变为艺术馆、展览馆里的艺术品,提升荥经砂器的魅力和观赏性,为砂器带来更广阔的市场。
3.推进荥经砂器与当地旅游业的相互支持。雅安市是四川重要的旅游城市,滎经砂器作为雅安的著名特产,可以与当地旅游业相互促进,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
4.使用互联网、新媒体的新型手段加强荥经砂器的推广。如在淘宝店上进行售卖,通过微博、微信等途径加强宣传都可以有效地将荥经砂器推广到更远的范围,让其它地方的人也了解荥经砂器。
5.开创新的售卖方式。如:与餐饮业相结合、与茶艺相结合、与家居装饰相结合。用不同的形式展示砂器的美,与其他产品一同销售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结语
荥经砂器在当代仍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至于那些仍然在坚持传承荥经砂器的匠人们,他们在发展中挣扎前行;工艺家们在艰难中不断创新,用自己的理念结合荥经砂器赋予这些器具独特的文化魅力。
荥经砂器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从辉煌到低谷,再从低谷中崛起。这个过程离不开匠人孜孜不倦的努力,而荥经砂器本身也不断地吸引着外来工艺大师们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而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能让荥经人能更重视他们的地方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荥经砂器,使荥经砂器作为非遗不仅仅是非遗,而是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让这个器物拥有新的生命内涵。
参考文献:
[1]烧制工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EB/OL].2014,11(20).
[2]王鹏.四川荥经砂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