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双语教学是在“全语言教学理论”和“内容和语言综合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所实施的,其精髓就是小学双语英语、双语数学、双语美术、双语音乐、双语体育、双语科学等学科的“课程协同”。结合第三届全国双语教学展评的参赛课,笔者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赛后反思这四个方面就小学双语教学中“课程协同”的实施路径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双语教学 课程协同 实施路径
双语教育研究专家龚海平一再指出,课程协同是中国基础教育双语教学的正确路径。那么,在开展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学科如何与其他双语教学学科进行课程协同,就很值得探索和研究。这里,结合笔者于2018年4月在深圳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双语教学展评活动”上执教的参赛课,对如何在小学双语教学中践行“课程协同”的教学路径做了初步探讨。笔者执教的课题是沪教版“双语教育实验教材”(以下简称“双语教材”)英语三年级第二学期Unit 4 Making a list的B部分教学内容Conversation (1)。
一、教材分析
沪教版“双语教材”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多门学科教材的编写在英语语言上体现了高度的课程协同,英语教材总是能够为非英语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英语语言支撑和服务。那么,双语教师如何才能把这套“双语教材”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呢?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把握整本教材、整个单元,而不能仅仅聚焦某一个课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再对同一年级各学科的双语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
在整合双语教材时,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指的是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科(如英语、双语数学、双语美术、双语音乐、双语体育、双语科学)课程内容之间如何进行衔接。比如在这次参赛课“双语教材”英语三年级第二学期Unit 4 Making a list的B部分Conversation (1)中所出现的20 kilograms of rice,two bags of salt,two bottles of soy sauce,one bottle of vinegar,two fancy soaps,one tube of toothpaste,three kilograms of cabbage,two kilograms of cauliflower,two kilograms of cucumber and some fruit等词汇与“双语教材”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Unit 2 Kilometers and kilograms的内容是相互协同的,如One bag of rice is 10kg50g. The other bag of rice is 9 kg 50g.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two bags of rice is _______g. The difference in weight between the two bags of rice is _______g. 其內容都涉及生活中所需物品的个数和重量,如调料、蔬菜、水果等。不同学科间的课程协同,大大降低了双语课堂上的语言难度。
纵向指的是不同年级(如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等)同一学科在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在“双语教材”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Unit 2 Kilograms and grams中,学生初步了解到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例如:The kilogram and gram are units of weight. The egg is about 50g. The watermelon weights 6kg.而在“双语教材”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Unit 2 Kilometers and kilograms中,学生又进一步学习了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例如:1kg = 1 000g;1t = 1 000kg;9kg40g in grams is _____g.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双语数学内容之间不仅协同,而且层层递进,为笔者执教参赛课奠定了学科知识方面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接受双语教育的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参赛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为Helen’s birthday party制作出不同的清单,如派对清单、蔬菜清单、水果清单、人物清单、服饰清单、活动清单等。而三年级学生已经在“双语教材”英语一年级第二学期Unit 8 How much is this coat? A部分中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服饰单词,如a cap, a blouse,a dress,a scarf,a shirt,a vest,a sweater和a mask等。在“双语教材”英语二年级第一学期Unit 4 What’s this in English?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加入量词的服饰单词,如a pair of trousers,a pair of pants,a pair of jeans,a pair of shoes,a pair of socks和a pair of stockings等,并且他们还能够运用句型“I like.../ I don’t like...”去描述自己的喜好。在Unit 8 What vegetables do you like?中,学生掌握了大量有关蔬菜的单词,如cabbages,Chinese cabbages,cauliflower,spinach,broccoli,string bean,bean sprout,leek,eggplant,cucumber,pumpkin和white gourd等。在“双语教材”英语二年级第二学期Unit 6 Which do you prefer?中学生又增加了有关服饰单词的量词表达的学习,如a cup of coffee,a cup of tea,a glass of milk,a bottle of mineral water,a bottle of Pepsi,a can of Coca-Cola,an ice cream cone,a cup of cake,a cup of juice等。在接下来的Unit 7 Food and sports这一单元中,学生又学习了a sandwich,a hot dog,a hamburger和a shrimp等食品名词。 这些英语词汇之间存在的“协同”,为学生在本课最后制作Helen的清单,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学生在小组活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和个人喜好,制作出自己组内所需要的清单。
三、教学设计
对“双语教材”英语三年级第二学期Unit 4 Making a list B部分Conversation (1)的教学设计,笔者是这么处理的:
1.备课
三年级英语给出的参赛课题是一篇很长的对话,共30个句子。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适切。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明确。这篇对话虽长,但剖析全文,就是主人公George和Susan在谈论Susan’s list,围绕“Why does Susan make a list first?”和Susan“At 10 o’clock a.m., she is going to do some shopping. At 11:30 a.m., she is going to have her hair cut. At 2:00 p.m., she is going to play badminton. At 6:00 p.m., she is going to Helen’s birthday party.”这四个时间段的四项活动来展开的。
在明确这篇对话内容后,笔者在制订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时确定了以下几个思路:
(1)不去纠结于对话中的生词。实际上,教师并不需要在课堂上专门教授所有生词和句子结构,因为孤立地教生词,会破坏学生体验独立寻找文本意义的过程。所以,教师只需要教授关键词,即那些会影响阅读理解的词汇,其他词汇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根据文本语境主动建构其意义。
(2)强调学生的参与。小学双语课堂应该贯穿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题的拓展环节,笔者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Helen的生日派对制作出丰富多样的清单,并以对话的形式展示出来。
(3)注重情境的设置。该对话的主人公是George和Susan,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将George设计为学生非常熟知的动画片《小猪佩奇》中佩奇的弟弟George Pig,这一可爱的卡通形象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本对话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成Susan’s list后,笔者以文中所涉及的Helen’s birthday party为线索,要求学生为Helen制作出不同的清单,并在小组内“make a new conversation”,以达成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目的。这样,这一情境就贯穿了整节课的导入、呈现新知、拓展训练等各个环节。
2.磨课
教学设计完成后,笔者进行了磨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笔者针对出现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做了相应的改进。
(1)完善教学环节的语言衔接。比如,导入环节是以Susan’s list展开的,在呈现文本之前,教师可通过对学生提问,展开师生话语交往活动。如I have a question for you. Before you go to the supermarket, would you make a shopping list first? 让学生预测文本内容及其情节发展走向。
(2)注重双语各学科间的协同。比如,在处理文本中的长句子“I’ll buy 20 kilograms of rice, two bags of salt, two bottles of soy sauce, one bottle of vinegar, two fancy soaps, one tube of toothpaste, three kilograms of cabbage, two kilograms of cauliflower, two kilograms of cucumber and some fruit.”时,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How many things does Susan buy? Let’s count together.”,让学生通过运用双语数学学习中形成的counting the objects的能力,充分理解与感受a lot of stuff的意義。
由于这节参赛课遵循了“课程协同”的双语教学规律,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英语学科与非英语学科在语言知识与内容上的协同,抓住了学生双语学习中知识的前后联系,并做了相应的整合处理,在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学生的积极配合下,这节课取得了预期效果。
四、赛后反思
从领到参赛课题,到备课、磨课、上课,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双语教学的精髓就是“课程协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只有各学科双语教师“基于课程协同的双语教学”意识不断增强,才能在不同的双语学科课程的备课和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加以运用,并最终达到双语教学研究专家龚海平所提出的“外语学科课程必须能够为非外语学科课程的实施提供语言运用的支持,非外语学科课程的实施必须为外语课程所学习的语言提供运用的空间和载体”的双语教学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龚海平.中国当代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回望与出路[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7(10).
【关键词】双语教学 课程协同 实施路径
双语教育研究专家龚海平一再指出,课程协同是中国基础教育双语教学的正确路径。那么,在开展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学科如何与其他双语教学学科进行课程协同,就很值得探索和研究。这里,结合笔者于2018年4月在深圳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双语教学展评活动”上执教的参赛课,对如何在小学双语教学中践行“课程协同”的教学路径做了初步探讨。笔者执教的课题是沪教版“双语教育实验教材”(以下简称“双语教材”)英语三年级第二学期Unit 4 Making a list的B部分教学内容Conversation (1)。
一、教材分析
沪教版“双语教材”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多门学科教材的编写在英语语言上体现了高度的课程协同,英语教材总是能够为非英语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英语语言支撑和服务。那么,双语教师如何才能把这套“双语教材”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呢?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把握整本教材、整个单元,而不能仅仅聚焦某一个课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再对同一年级各学科的双语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
在整合双语教材时,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指的是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科(如英语、双语数学、双语美术、双语音乐、双语体育、双语科学)课程内容之间如何进行衔接。比如在这次参赛课“双语教材”英语三年级第二学期Unit 4 Making a list的B部分Conversation (1)中所出现的20 kilograms of rice,two bags of salt,two bottles of soy sauce,one bottle of vinegar,two fancy soaps,one tube of toothpaste,three kilograms of cabbage,two kilograms of cauliflower,two kilograms of cucumber and some fruit等词汇与“双语教材”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Unit 2 Kilometers and kilograms的内容是相互协同的,如One bag of rice is 10kg50g. The other bag of rice is 9 kg 50g.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two bags of rice is _______g. The difference in weight between the two bags of rice is _______g. 其內容都涉及生活中所需物品的个数和重量,如调料、蔬菜、水果等。不同学科间的课程协同,大大降低了双语课堂上的语言难度。
纵向指的是不同年级(如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等)同一学科在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在“双语教材”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Unit 2 Kilograms and grams中,学生初步了解到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例如:The kilogram and gram are units of weight. The egg is about 50g. The watermelon weights 6kg.而在“双语教材”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Unit 2 Kilometers and kilograms中,学生又进一步学习了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例如:1kg = 1 000g;1t = 1 000kg;9kg40g in grams is _____g.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双语数学内容之间不仅协同,而且层层递进,为笔者执教参赛课奠定了学科知识方面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接受双语教育的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参赛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为Helen’s birthday party制作出不同的清单,如派对清单、蔬菜清单、水果清单、人物清单、服饰清单、活动清单等。而三年级学生已经在“双语教材”英语一年级第二学期Unit 8 How much is this coat? A部分中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服饰单词,如a cap, a blouse,a dress,a scarf,a shirt,a vest,a sweater和a mask等。在“双语教材”英语二年级第一学期Unit 4 What’s this in English?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加入量词的服饰单词,如a pair of trousers,a pair of pants,a pair of jeans,a pair of shoes,a pair of socks和a pair of stockings等,并且他们还能够运用句型“I like.../ I don’t like...”去描述自己的喜好。在Unit 8 What vegetables do you like?中,学生掌握了大量有关蔬菜的单词,如cabbages,Chinese cabbages,cauliflower,spinach,broccoli,string bean,bean sprout,leek,eggplant,cucumber,pumpkin和white gourd等。在“双语教材”英语二年级第二学期Unit 6 Which do you prefer?中学生又增加了有关服饰单词的量词表达的学习,如a cup of coffee,a cup of tea,a glass of milk,a bottle of mineral water,a bottle of Pepsi,a can of Coca-Cola,an ice cream cone,a cup of cake,a cup of juice等。在接下来的Unit 7 Food and sports这一单元中,学生又学习了a sandwich,a hot dog,a hamburger和a shrimp等食品名词。 这些英语词汇之间存在的“协同”,为学生在本课最后制作Helen的清单,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学生在小组活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和个人喜好,制作出自己组内所需要的清单。
三、教学设计
对“双语教材”英语三年级第二学期Unit 4 Making a list B部分Conversation (1)的教学设计,笔者是这么处理的:
1.备课
三年级英语给出的参赛课题是一篇很长的对话,共30个句子。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适切。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明确。这篇对话虽长,但剖析全文,就是主人公George和Susan在谈论Susan’s list,围绕“Why does Susan make a list first?”和Susan“At 10 o’clock a.m., she is going to do some shopping. At 11:30 a.m., she is going to have her hair cut. At 2:00 p.m., she is going to play badminton. At 6:00 p.m., she is going to Helen’s birthday party.”这四个时间段的四项活动来展开的。
在明确这篇对话内容后,笔者在制订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时确定了以下几个思路:
(1)不去纠结于对话中的生词。实际上,教师并不需要在课堂上专门教授所有生词和句子结构,因为孤立地教生词,会破坏学生体验独立寻找文本意义的过程。所以,教师只需要教授关键词,即那些会影响阅读理解的词汇,其他词汇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根据文本语境主动建构其意义。
(2)强调学生的参与。小学双语课堂应该贯穿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题的拓展环节,笔者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Helen的生日派对制作出丰富多样的清单,并以对话的形式展示出来。
(3)注重情境的设置。该对话的主人公是George和Susan,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将George设计为学生非常熟知的动画片《小猪佩奇》中佩奇的弟弟George Pig,这一可爱的卡通形象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本对话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成Susan’s list后,笔者以文中所涉及的Helen’s birthday party为线索,要求学生为Helen制作出不同的清单,并在小组内“make a new conversation”,以达成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目的。这样,这一情境就贯穿了整节课的导入、呈现新知、拓展训练等各个环节。
2.磨课
教学设计完成后,笔者进行了磨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笔者针对出现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做了相应的改进。
(1)完善教学环节的语言衔接。比如,导入环节是以Susan’s list展开的,在呈现文本之前,教师可通过对学生提问,展开师生话语交往活动。如I have a question for you. Before you go to the supermarket, would you make a shopping list first? 让学生预测文本内容及其情节发展走向。
(2)注重双语各学科间的协同。比如,在处理文本中的长句子“I’ll buy 20 kilograms of rice, two bags of salt, two bottles of soy sauce, one bottle of vinegar, two fancy soaps, one tube of toothpaste, three kilograms of cabbage, two kilograms of cauliflower, two kilograms of cucumber and some fruit.”时,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How many things does Susan buy? Let’s count together.”,让学生通过运用双语数学学习中形成的counting the objects的能力,充分理解与感受a lot of stuff的意義。
由于这节参赛课遵循了“课程协同”的双语教学规律,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英语学科与非英语学科在语言知识与内容上的协同,抓住了学生双语学习中知识的前后联系,并做了相应的整合处理,在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学生的积极配合下,这节课取得了预期效果。
四、赛后反思
从领到参赛课题,到备课、磨课、上课,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双语教学的精髓就是“课程协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只有各学科双语教师“基于课程协同的双语教学”意识不断增强,才能在不同的双语学科课程的备课和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加以运用,并最终达到双语教学研究专家龚海平所提出的“外语学科课程必须能够为非外语学科课程的实施提供语言运用的支持,非外语学科课程的实施必须为外语课程所学习的语言提供运用的空间和载体”的双语教学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龚海平.中国当代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回望与出路[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