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德国一所幼儿园,老师安排了一节“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探究课。春天,农民开着车把孩子拉到农庄。教师带孩子们看农民种植土豆,同时孩子们也种下一株土豆。在这株土豆旁,还插上写有自己姓名的小牌子。夏天到了,孩子们再次来到农庄,找到自己种下的那株土豆,拔草,松土。秋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又来到农庄,在农民的指导下挖出自己种的土豆。拖拉机把收获的土豆运回了幼儿园。在幼儿园的厨房里,孩子们和老师一同炸出了土豆条。他们终于明白了土豆条是这样来的,全部活动过程有四五个月,在这几个月里,孩子们也在等待答案,而这些经历也许一生都不会忘记。
看了这个故事,我就想到我的物理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尽力展示生活实际,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来弥补山区实验设备不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浓,课堂效果不佳的现状。于是我想到了用身边的物体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又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一、滑板进课堂,学生乐开花
在讲力一节时,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带着滑板走进教室,学生一看到就有了好奇心,兴趣倍增,讲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我把滑板放到墙边,找个同学站到滑板上,让他用力向前推墙,他立刻向后退去,由于用力过大,退了很远,还差点掉下滑板,其他同学看到,也纷纷上来体验,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大家讨论这是怎么造成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难点就在大家的体验和讨论中突破,在以后每次用到这一理论,学生都会提到上课的场面。在讲到“惯性”时,我又想起了滑板,这次我让学生站到滑板上,只告诉学生注意安全,我用力推滑板,滑板向前运动,学生却从滑板上掉了下来,全班同学大惊,课堂一下子就惊爆了,学生的兴奋点被打开,课堂在学生的旺盛的求知欲中顺利进行。
二、矿泉水瓶帮忙,体验中认知
矿泉水瓶第一次进入我的课堂,是讲物体的受力分析时,我看到学生桌子上放了一瓶矿泉水,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对瓶子进行受力分析,为了给后面的教学打基础,我还把瓶子放倒海绵上,让学生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接着,我又把瓶中的水倒掉,继续让学生分析瓶的受力情况,并比较两次有重力的变化和对海绵压力的变化,学生见上课可以用自己的物品,特别高兴,学习劲头大增。
第二次就是惯性了,固体具有惯性的例子很多,但是液体和气体的例子就不是很多见,这时矿泉水瓶来帮忙,我让学深在瓶子中先装多半瓶水,迅速移动瓶子,让学生观察其中水的运动情况,可以看到瓶子向左运动,而其中是水却向右运动,说明液体也具有惯性。接着往瓶中继续加水至快满,盖上瓶盖,把瓶子横放着向一个方向运动,这时可以观察到瓶子中的气泡和瓶子运动的方向相同,这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惯性这一事实都在矿泉水瓶子的帮助下得以解决,学生印象也很深刻。
第三次就是学习大气压的存在,我题目设计成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我让学生准备了矿泉水瓶、热水,让学生想办法把瓶中的空气排出后,在不能用力捏的情况下把瓶子变扁,学生把热水倒入瓶中,瓶子没有变化,这时有的同学把瓶中的水倒出,不一会儿瓶子就发出咔咔的响声,瓶子变扁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大气压存在的事实,也被学生认可。
第四次用到矿泉水瓶是在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我在大烧杯中放入多半杯水,让学生拿矿泉水瓶子开口向上按入水中,感觉向下按的过程中用力的变化情况,体验到瓶子收到浮力的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且明白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三、小魔术引路,疑问中求知
(一)纸片托水——大气压强。在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时。在一个纸杯内盛满有色水;把有孔硬纸片盖住杯口,并用手压着纸片,将杯倒转,使杯口朝下,然后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杯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学生很惊讶;接着我又拿出一个杯底扎有小孔的纸杯,用手指堵住小孔,在杯中装满水,把硬纸片盖住杯口,并用手压着纸片,将杯倒转,使杯口朝下,然后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杯口,水不流出,接着,把堵着杯底小孔的手指拿开,纸片脱落,水流出来,学生更加惊奇,探究的兴趣猛增。
(二)水火相容——平面镜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我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前后两个区域,在后面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着一支蜡烛A,并在薄玻璃板的前面区域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点燃蜡烛B,奇迹出现了,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这时学生们立刻产生疑问,“真奇怪,这是怎么回事?蜡烛怎么能在水中燃烧呢?水火怎能相容呢。”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奇迹中产生。
(三)纸锅烧水——沸点作用大。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拿两个相同的纸杯,其中一个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把没有放水的纸杯用火柴点燃,一会儿,纸杯被烧为灰烬,学生大笑,“谁都知道纸里包不住火”;这时我把放有水的纸杯放在支架上,把酒精灯放在支架下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纸杯加热,过了几分钟,同学们观察到纸杯底慢慢变黑,空气中散发着难闻的焦味。“快看,杯底变得更黑了,纸杯快被点着了!”一位同学大声喊。同学们都认真地观察杯底的变化,又过了几分钟,纸杯还没有着火,我让同学们用温度计每30秒测量一次水的温度,并记录温度的值,直到杯中的水烧开,又烧了3分钟。杯子里的水一点也没用漏出。同学们都感到新鲜有趣,疑问顿生,注意力也被紧紧吸引。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丰富多彩的实验,能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觉得物理很有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探究意识。
(责任编校:合欢)
看了这个故事,我就想到我的物理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尽力展示生活实际,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来弥补山区实验设备不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浓,课堂效果不佳的现状。于是我想到了用身边的物体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又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一、滑板进课堂,学生乐开花
在讲力一节时,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带着滑板走进教室,学生一看到就有了好奇心,兴趣倍增,讲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我把滑板放到墙边,找个同学站到滑板上,让他用力向前推墙,他立刻向后退去,由于用力过大,退了很远,还差点掉下滑板,其他同学看到,也纷纷上来体验,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大家讨论这是怎么造成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难点就在大家的体验和讨论中突破,在以后每次用到这一理论,学生都会提到上课的场面。在讲到“惯性”时,我又想起了滑板,这次我让学生站到滑板上,只告诉学生注意安全,我用力推滑板,滑板向前运动,学生却从滑板上掉了下来,全班同学大惊,课堂一下子就惊爆了,学生的兴奋点被打开,课堂在学生的旺盛的求知欲中顺利进行。
二、矿泉水瓶帮忙,体验中认知
矿泉水瓶第一次进入我的课堂,是讲物体的受力分析时,我看到学生桌子上放了一瓶矿泉水,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对瓶子进行受力分析,为了给后面的教学打基础,我还把瓶子放倒海绵上,让学生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接着,我又把瓶中的水倒掉,继续让学生分析瓶的受力情况,并比较两次有重力的变化和对海绵压力的变化,学生见上课可以用自己的物品,特别高兴,学习劲头大增。
第二次就是惯性了,固体具有惯性的例子很多,但是液体和气体的例子就不是很多见,这时矿泉水瓶来帮忙,我让学深在瓶子中先装多半瓶水,迅速移动瓶子,让学生观察其中水的运动情况,可以看到瓶子向左运动,而其中是水却向右运动,说明液体也具有惯性。接着往瓶中继续加水至快满,盖上瓶盖,把瓶子横放着向一个方向运动,这时可以观察到瓶子中的气泡和瓶子运动的方向相同,这时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惯性这一事实都在矿泉水瓶子的帮助下得以解决,学生印象也很深刻。
第三次就是学习大气压的存在,我题目设计成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我让学生准备了矿泉水瓶、热水,让学生想办法把瓶中的空气排出后,在不能用力捏的情况下把瓶子变扁,学生把热水倒入瓶中,瓶子没有变化,这时有的同学把瓶中的水倒出,不一会儿瓶子就发出咔咔的响声,瓶子变扁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大气压存在的事实,也被学生认可。
第四次用到矿泉水瓶是在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我在大烧杯中放入多半杯水,让学生拿矿泉水瓶子开口向上按入水中,感觉向下按的过程中用力的变化情况,体验到瓶子收到浮力的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且明白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三、小魔术引路,疑问中求知
(一)纸片托水——大气压强。在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时。在一个纸杯内盛满有色水;把有孔硬纸片盖住杯口,并用手压着纸片,将杯倒转,使杯口朝下,然后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杯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学生很惊讶;接着我又拿出一个杯底扎有小孔的纸杯,用手指堵住小孔,在杯中装满水,把硬纸片盖住杯口,并用手压着纸片,将杯倒转,使杯口朝下,然后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杯口,水不流出,接着,把堵着杯底小孔的手指拿开,纸片脱落,水流出来,学生更加惊奇,探究的兴趣猛增。
(二)水火相容——平面镜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我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前后两个区域,在后面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着一支蜡烛A,并在薄玻璃板的前面区域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点燃蜡烛B,奇迹出现了,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蜡烛A竟然在水中燃烧了。这时学生们立刻产生疑问,“真奇怪,这是怎么回事?蜡烛怎么能在水中燃烧呢?水火怎能相容呢。”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奇迹中产生。
(三)纸锅烧水——沸点作用大。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拿两个相同的纸杯,其中一个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把没有放水的纸杯用火柴点燃,一会儿,纸杯被烧为灰烬,学生大笑,“谁都知道纸里包不住火”;这时我把放有水的纸杯放在支架上,把酒精灯放在支架下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纸杯加热,过了几分钟,同学们观察到纸杯底慢慢变黑,空气中散发着难闻的焦味。“快看,杯底变得更黑了,纸杯快被点着了!”一位同学大声喊。同学们都认真地观察杯底的变化,又过了几分钟,纸杯还没有着火,我让同学们用温度计每30秒测量一次水的温度,并记录温度的值,直到杯中的水烧开,又烧了3分钟。杯子里的水一点也没用漏出。同学们都感到新鲜有趣,疑问顿生,注意力也被紧紧吸引。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丰富多彩的实验,能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觉得物理很有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探究意识。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