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开放式片段作文”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36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阶段性目标: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开放式作文片断教学通过“先导后作”“边作边导”和“先作后导”,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先导后作,开放学生的思维
  众所周知,学生畏惧写作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也就是思维堵塞,思路打不开,其实他们的见闻与阅读积累足以完成写作的任务,但他们为何仍感到难以下笔?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没有被唤醒,处于沉睡状态。先导后作,指的是学生写作前的开放性指导,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先导后作”能快速有效打开学生思路,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必要的。
  1. 培养开放性画面意识,用画面引导作文
  下面就以我指导写《一只苍蝇飞进了教室》谈谈我的策略。
  我首先引导学生——你当时怎样发现有苍蝇飞进了教室的?用一幅画来告诉我。这幅画可以是实物画面,也可以是在脑海中还原定格当时的画面。等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画”后,我让他们用语言说出来。然后我引导他们——那只苍蝇是什么样的?像刚才一样,用一幅定格在脑海中的画回答。我重点引导他们还原当时的第三幅画面——接下来苍蝇在教室飞了一会,你最紧张或感到最刺激的是哪些画面?“知道电影中的慢镜头吗?慢镜头就是由很多张画面连续播放形成的,慢镜头能让观众对当时最吸引人的重点内容感受更深。把当时最刺激的一段用一连串的画面告诉我好吗?”要求还原画面后,再在脑海中播放一遍形成慢镜头。之所以这样做是要让孩子们把高潮部分在脑中细细重现,这样有利于把重点写具体。接下来,引导还原最后一幅“苍蝇飞出教室”的画面。后来写这篇作文,孩子们完成得比较理想。
  类似这样写自己经历的作文,像写人写事,我常用这种“还原画面”的方法教学。对于写观察作文,比如写景,我会用“分解画面”的做法;写想象作文时(如童话),我会让孩子们先想象出一幅幅“虚拟画面”,再编写故事。
  学生有了画面意识,他自己写作文时也容易操作,因为这些画面说到底都是大脑自觉“拍摄”的,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所以,让学生树立画面意识,用画面引导自己作文,作文自然不再是难题。
  2. 选择开放性话题,广泛交流
  就生活中的某一话题,师生互动、广泛交流,如新闻话题、校园话题等。话题开放的选择,是写作的切入点,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高涨起来。师生在亲情融融的互动中,做到情感交流零距离,使片段作文在开课伊始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拨开云雾见明月——边导边作,开放想象之路
  开放性的“边导边作”,是指对学生在写作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激趣课堂,展开想象写好作文。
  如《荷花》一课中:“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抓住这省略号,让学生想象说话,然后以“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站在阳光里。”为开头,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开放性片断练习。
  结合课文的想象,是有目标的想象,是有感而发的想象,同时,在句式、段式上也有很好的参考,因此,学生进行片断练习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试想,如果抓住好课文中的素材进行开放性片断练习,那么可以预见,学生的动笔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红杏枝头春意闹——先作后导,开放评价模式
  先作后导,就是指学生在习作之后的评价指导,以减少提前指导或过细指导对学生习作的束缚,不用过多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避免千篇一律。
  1. 开放性放大亮点,你说我议
  根据片段内容,教师沙里淘金,找出亮点(如个性化的语言,出彩的句子等),放大优点。学生在片段训练中哪怕只有一处优美的句子,都要在全班展示。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评说,使学生了解别人写得好的地方,明白为什么好,一边从中吸取经验。
  2. 开放性挑刺诊断,启发思考
  教师将片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出示在屏幕上,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积极主动地评价。在多元评价这一环节,应淡化统一,关注个性,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体验收获、体验自信。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文化蕴含的体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去做。作为中年级的语文教师不能忽视“短”片段的开放练习,也许它不够完整,但它绝对是生动的、美妙的、实在的,对于将来的“长”习作的练习也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就《夸夸我的同学》的课堂教学片段思考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寻找更优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读论著、多思量,遗憾之中辨得失——观察与分析  《夸夸我的同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一个具有交际性的话题。  1. 明确课型,找准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
新课改十分重视文言文教学,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文言文的数量,还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但文言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仍采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分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模式,文言文教学高耗低效。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读”领风骚,让文言教学更有效  诵读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灵魂。一方面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感知课文,达到初步了解课文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反复的
微型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成为世界各国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新趋势。它以“即时性”、“开放性”和“体验性”的特点,采取一系列半独立的专题(或单元)的形式,逐步成为中小学校常规课程的重要补充。结合我校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品质,秉承“让每个孩子都发光”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涵德养志、明亮人生”的教育方向。“涵养教育”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发光”,它蕴含着现代新兴的教育理念、如全人教育
我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文中常有一些看似平常,实则蕴藉极深的字眼。这些字眼,犹如一口富含精神与意味的文字泉眼,又如划过浩瀚星空的流星,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沉醉其中,细细品来,发现这些灿若珠玑的文字,不仅会说话,有表情,还有颜色、味道和温度……  一、文字的体温——“蹭”出脉脉温情  就理解而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内涵是核心,没有对词语精准、深刻的理解,学生就不可能深入到语言文字的内部,去领略
运用“思维可视化输出”练习作为一种学习的支架,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高效的思维方式和条理意识,并实现语文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型。  一、图解式  图解式适用的文章,写作顺序一般都是顺叙法,内容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如按时间顺序写作的文章,只要将时间分隔界定好,那么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晰,可以衍生出“时间”图解式;以空间的变化为主线的文章,还可以衍生出“空间”图解式。这类文章对于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在校比例也不断增加,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如何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成为新的德育问题。我们尝试从名著阅读入手。  营造浓厚的名著阅读氛围,激发兴趣  我们组织学生建立了班级名著交换角,让学生互相交换读物,交流阅读心得,共享阅读快乐;积极举行和鼓励学生参加名著阅读征文比赛、各种辩论赛和交流会;利用电视或影片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如配合教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