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m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是九年级才新开设的一门主要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时,学生看到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氢气充入气球,随之气球缓慢升入空中而感到好奇,从而有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成绩逐渐出现两极分化。对主动学习并保持好成绩的学生不用教师操心,但对于成绩逐渐下降的学生来说,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帮助,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科成绩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化学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后进生的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有较强的信心,就能勇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后进生在步入初三前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放弃了初三的学习,对化学的学习也失去了信心。为了培养他们的信心,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工作:
  1.授课时面向全体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如第一节课先讲述什么是化学,介绍现代科技中有关化学方面的成就和荣获诺贝尔奖的化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成功之路等这些容易接受、故事性强的事例。
  2.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化学是初三新开的科目,每个学生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每时每刻都要兼顾后进生,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在课堂上让后进生的思路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后进生的提问控制好思维层次,让他们有话可答。课后作业要让他们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可布置预备题或事先作出提示。测验、考试的试题难度适中,让后进生能考得及格。
  3.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无论在测验、提问时发现问题,都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给学生第二次学习机会,正如布卢姆所说的:“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我们要求学生的是发展,而不是压抑,所以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加以纠正,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惩罚性的教学往往适得其反,使后进生难以克服自卑心理。
  二、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告诉我们,许多发明创造都是由兴趣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探索,最后获得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专门为后进生创设提高学习兴趣的环境,如建立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等。
  诚然,实验是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手段。除了做好课本上指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实验。例如在《绪言》这节教学中增设一个简单实验,课前先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写好:“欢迎您到化学世界来”九个字,稍晾干,上课时用自制喷雾器喷无色酚酞试液,白纸上立即出现“欢迎您到化学世界来”的大红字。一会儿,又用另一个自制喷雾器喷稀盐酸,大红字又逐渐褪色到最后完全消失。又如在讲到“燃烧和灭火”这节时,用含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在白纸上,一会儿,白字着火燃烧。这两个实验都很吸引学生,在实验中,起初学生像看“变魔法”一样如痴如醉,把观察当成“看热闹”,观察和操作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兴趣油然而生。然而,这样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要使他们的兴趣从短暂转化为长期的、稳定的,教师必须强调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严格遵守实验操作程序,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这样,把理论性、规则性的东西和实践性、操作性的东西结合起来,从中获得收益。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通过实验认识事物的本质,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本领逐渐增强,兴趣稳定了,进而发生了兴趣的迁移,形成志趣。
  三、鼓励后进生上好实验课,认真观察并亲自动手
  化学实验很生动、直观,实验现象的变化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学生单单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那么这样的学习无助于化学成绩的提高。因此,观察很重要,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做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例如: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验证氧气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木炭还原成铜。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反应物是木炭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条件是高温加热,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红色的铜(2cu CO2),但二氧化碳要通过石灰水来观察,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让学生熟记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化学方程式占有每份试卷近一半的分数。因此,熟记化学方程式是后进生提高成绩,改变现状必须做的一件重要事情。要求后进生不仅要会写化学方程式,还要学会如何按照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多理解、多练习才能掌握。通常,很多情况下能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是后进生提高成绩的关键,因此,紧抓化学方程式的练习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方法。
  五、引导后进生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1.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
  2.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播放一些与化学有关的教学影片。
  3.一周或两周内抽出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个总结,每次两名学生,每人十分钟。内容可以是对这段时间的学习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个问题的讲解;当然也可以是与化学有关的科普知识的讲解等。由于这个过程中需要准备材料,就要求学生针对这方面内容去查阅资料,从而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不是单独依靠哪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要靠老师、学生及家庭的积极配合才行。以“真”和“爱”为前提,相信后进很快生就能转化为优秀生。
其他文献
孩童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它可以开发人的良知和才能,使其身心得到全面成长与成熟,从而去实现成功人生的理想。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幼儿时期,良好礼仪的培养应当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良好礼仪的形成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文明识礼的新一代,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在此,将礼仪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享。  一、以有胜无,营造礼仪文化氛围  环境熏陶及良好的心理环境
我们知道,创新和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因此课堂上的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何为创新?首先从哲学意义来看,创新属意识范畴而非物质范畴,是人的素质结构之中的某种思维特征。它以人的创造性劳动为载体,外显为人的某些行为特征和能力,通过教育的作用,可以将创新基因激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广大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语文课程“工具性”不可弱化,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我们主要的交际工具,熟练掌握并使用这一工具的任务则是语文的专司之职。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和再认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文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离不开课文阅读.初中语文教材选录的文章一般都是文质兼美,或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或内容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Caspase-3和TNF-a的表达及其NGF对上述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脑出血损伤机制及其可能的脑保护应对措施,并为早期应用NGF治疗脑出血提供
环境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的一大新课题。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被严重破坏的生态平衡等环境问题已成为相当突出的社会问题。语文老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思想,帮助学生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环保态度,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在对比朗读中融入环境教育  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起到衬托作用。两者一对比,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而用对比法来朗读,也
我国的幼儿教育起步相对于世界幼教来说是比较晚的。在中国没有幼儿园的漫长年代里,中国的幼儿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所以有贤妻良母要“相夫教子”,“子不教,父之过”等等。作为幼儿教育最初的承担者,这些父母们显然没有专业的幼教知识,有的只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其中有好的也有坏。当然,这一方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年代,但是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幼儿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大好机会。到近代,幼儿教育的作用越来越为人
《体育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民间体育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活动具有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这些活动简便易行,开展起来十分方便。为此,笔者根据
提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就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我们往往轻率为之,三言两语,以“见红”为原则;或者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或者用写鉴定、做总结的语言,严肃而呆板,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
现代阅读学认为:“在书页把意义传输给读者的同时读者也把意义赋予了书页。阅读理解是由书页和读者两者相互影响而获取的。”读文章不仅要读文章背后的人,理解文章的意义,更要理解文章后面的人发出的信息。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具有典型性,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一是思想内涵比较全面,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二是题材广泛,有利于学生认识大千世界;三是体裁多样,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基于对语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