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成长记录”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HIQI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全方位的班级管理新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同人的关注。因此,作为主要的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应当探索出一套实用的新型管理模式。笔者尝试利用班级QQ群搭建“班级成长记录”这一交流平台,让科任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形成交互式班级管理模式,促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全面、健康地成长。
  所谓“班级成长记录”,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和学生四方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班级成长记录”既有随时而发的建议、感想和事件报告,又有每周固定一次的主题总结交流和成果分享。经过五年多的实践,笔者发现“班级成长记录”成效显著。班主任可通过以下措施,应用“班级成长记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第一,班主任应坚持做到三个“一”,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具有持续性。(1)每周一篇记录:除班级事件通报和通知外,班主任要每周发布一次成长记录,重点记录一周内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经历、取得的成绩和发现的问题。该记录既可以是文字记录,也可以是照片或视频。(2)每学期一封信: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班主任可以将本学期的各项情况以书信的形式进行小结,并发送到交流平台上供家长阅览,然后打印成纸质文本让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可以随时阅读并按照学习要求对照检查。(3)每学年一次总结:每学年都有不同的教育主题和教学重点,班主任应在学年结束时分析一年来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共性问题,找到解決方案,并针对暑假列出可供参考的课外阅读书目和实践活动的建议。三个“一”看起来增加了班主任的负担,但实际上,当家长、学生和任课教师都养成持续关注“班级成长记录”的习惯后,班主任就可以让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在处理班级事务时也会更为游刃有余。
  第二,班主任应做到三个“全”,使班级管理进入良性循环。三个“全”是指:(1)全体参与记录:“班级成长记录”可以由班主任本人进行记录,可以是任课教师对近期情况进行的反馈,也可以是学生的所记所感,或是家长的心得与经验介绍。(2)全面进行反馈:“班级成长记录”不应仅仅是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记录,还应当对各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做及时反馈;不应仅是学生在校情况的记录,还应当反映学生在家的表现;不应仅对全班共性的问题进行回顾,还应当针对学生个性化的问题进行分析。(3)全员自我教育:在全体参与“班级成长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学生不仅可以接受他人的启发和教育,还在自我反省中进行了自我教育,这样班级管理就会事半功倍。“班级成长记录”的三个“全”能使教师、学生与家长间的信息沟通效率大幅提升,让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更为顺利,使班级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第三,班主任要把握好三个“度”,使这种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普遍推广。“班级成长记录”虽然鼓励多方参与,全员育人,但班主任要起到主导作用。三个“度”是指:把握好参与管理的尺度,随时调整记录和反馈的角度,同时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全员进行引导和帮助。首先,班主任要调动家长与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充分发挥多方教育的力量,同时要把握班级管理的主动权,控制参与管理的尺度,使各方以班主任为核心形成合力。其次,在“班级成长记录”的反馈内容和交流方式上,班主任还要善于选择适当的角度,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让受教育者愿意接受,易于接受,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最后,班主任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让“班级成长记录”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能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指导学生成长的对策和方法。
  (徐丽兰,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武汉 430079)
  实习编辑:刘 源
其他文献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开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团队无不面临着教育教学转型的难题。如何摆脱陈旧的路径依赖,积极适应新的教育生态,在观念更新、素养提升、课程建设、实施模式和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成为影响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新高考改革的基本逻辑为角度,试对上述问题予以思考和回答。  旧的知识观、学科观,旧的管理理念与价值主张,依然禁锢着新时代下的教育脚步。很多教师,包括不少学校管理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涵盖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与以往的“三维目标”相比更全面,更能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属性。为了更好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从核心素养解读、经典课例呈现、教学效果评价三个维度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了探究。  首先,教师应正确、全面地解读核心素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而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知识应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将之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在生活中最直接的表达。目前,各幼儿园为培养幼儿文化认同感及家国情怀,纷纷开展中华传统节日相关的主题教育。而在传统节日中其实蕴藏着内涵丰富的德育资源,在传统节日主题教育中加强德育,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对幼儿德育的针对性、体验性和实效性。  从内涵上
为帮助新教师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适应教师岗位要求,“一体两翼五步”培训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尝试探索新教师入职培训机制,改变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短缺、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整合优质资源,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最大特点是“双线组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围绕着这两条线索,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相关语篇、活动、口语交际和习作(写话)等集结在一起,为学生语文单元整合学习提供了有效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单元教材编排思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一,把握单元编排结构,了解单元编排思路。教学前,教
园本教研起源于校本研究,是在幼儿园内开展的以一线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研究活动。我园向来重视反思环节的有效性。在陆续开展的班级环境创设、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区域活动规划和组织等园本教研活动中,我园充分发挥研讨中反思环节的引领作用,以个性化问题为切入点,由点及面,让教师能够大胆想、勇敢说,催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