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关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运用过程中既有感知的、浅层的语言文字运用,也应该有思维的、理解的语言文字运用,更应该注意审美的、深度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锻炼。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达到真正语用学习目的,落实语用训练。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用;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A,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203-02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语文学科,就正如陈先云先生所说,它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其中,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它最基本和重要的方面。而回归到学科属性上可以发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应当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语文素养为教学目标,全力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所需。由此可见,语用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那么教师就要认识到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和改善教学方式?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王荣生教授曾经提出的理想状态的语文教学课程是“语文课程目标内容化,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这个观点是有见地和实用性的。语文教学出现的“教语文”现状,实际上也就是“课程目标内容化,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的建设没有得到完善的体现,一线教师需要承担教学任务,所以,语文老师也是十分困惑和辛苦的。
在被追问语文课程建设效果的任务下,加之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空置,教材内容的指向性不明确,教学内容的随意和无序,语文知识的碎片化,语文能力的模糊化,道德说教的扩大化,导致广大一线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什么都在教,但什么也没有教好;相对的学生什么都在学,却什么都没有学好。
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基于此点出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减少空洞的说教,增设词句的品析;减少教材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注重核心素养的选择和培养;减少停在表面的口号,增加读写交融的实践。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出发,让学生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可能打造出高效而富有情趣的双向语用课堂。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考量,探寻语用训练起点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板块落实的主体。语用课堂在内容和价值点的选择上,就应该紧扣学生内在认知需求,洞察学生最原始的认知经验,从而将语用训练贴近学生,进而明确语用训练的起落点。如在教学三年级的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文本的考量:学生对课文中哪些内容会感兴趣?哪些部分理解起来有难度?在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对文中的主人公红头和青头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较为感兴趣,学习兴趣浓厚,但对故事中渗透的道理很难体悟。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去体悟青头对红头说的话是如何把红头从牛肚子里救出来的,从而让学生自己提炼青头聪明机智、临危不惧的品质和它对红头的真挚感情。进而结合生活中小朋友们玩耍相处的点滴小事,让学生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可爱的小动物和生活中的鲜活资源,有效拉近学生意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准确探寻运用训练的起点,为后续扎实地语用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针对学生特点,确立有效的核心教学目标
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让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脚步。如一年级汉语教学目标(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母和音节。(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左右,学会用音序检查法查字典,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常用的偏旁部首。(3)会写汉字500个左右。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用铅笔正确书写。(4)建立词的概念。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知道近反义词。(5)建立句子概念,知道句子和词的区别。(6)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知道这些常用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以及书写规范。
关注教材单元目标,整体把握教学节奏。单元导读中基本上已经把这个单元的主要训练任务做了详细而具体的安排,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如文章《端午粽》。
根据学情变化需要,丰富教学层面。学情是动态发展的,好比绵延的山峦,高低起伏,又好比蜿蜒的小溪,迂回前进。在教学过程中从没有静止、凝固不变的学情,因为不会有僵固不动的学生。学情是丰富的、多维度的、变化发展的、流动的。忽视了这一点,就等于忽视了学生个性生命的存在;放弃了这一点的教学,也就等于放弃了教师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机会。
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巧妙地灌输进学生脑袋。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它是教与学的内容的载体,它肩负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获取信息,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课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彼此的关系很密切,都非从形式的探究着手不可。”
以语用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突出明确的层次。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语用教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不是对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在语文语言功能即语言交际的教学上,在于培养学生的语用方法、言语经验,提升言语智慧。以语用为核心的教学设计要突出三个层次:1.学习别人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达和运用的规律。2.学习用学到的言语经验和方法运用语言。3.运用阅读技能获得信息,学得知识,丰富精神,提升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人们常说:说话是一门学问、艺术,是一杆枪,具有强大的力量。只有运用,才能突出语文课内在的质的不同,与其他课程的阅读真正区别开来。
观察生活,懂得记录与表达,搭建语用训练平台。语言实践训练是打造语用课堂、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紧扣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日记中进行练笔,真正将语用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对于能够把握好表达的学生来说,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把日记写得特别有意思,他的日记和作文总能让你开怀大笑。纵然有明显稚嫩的痕迹,但是所表达的语言是生动的,主旨是明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自然语用能力也就随着他们的见识水涨船高,更上一层楼。
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运用,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开辟各种听、说、讀、写的训练机会,引领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实践,在围绕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落实语用训练,促进学生言语素养的不断提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培养思维品质,提升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文能力。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是在反复的练习和运用中得到实践的。
总之,语用能力是现在大力倡导的,它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语言文字,对提升学生语言的领悟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语用必须基于语言特点,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它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实践内容,教师要巧妙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语用教学与训练,使“语用训练”更加贴近学生,接近学生的日常运用,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开好头,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用;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A,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203-02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到语文学科,就正如陈先云先生所说,它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其中,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它最基本和重要的方面。而回归到学科属性上可以发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应当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语文素养为教学目标,全力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所需。由此可见,语用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那么教师就要认识到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和改善教学方式?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王荣生教授曾经提出的理想状态的语文教学课程是“语文课程目标内容化,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这个观点是有见地和实用性的。语文教学出现的“教语文”现状,实际上也就是“课程目标内容化,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的建设没有得到完善的体现,一线教师需要承担教学任务,所以,语文老师也是十分困惑和辛苦的。
在被追问语文课程建设效果的任务下,加之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空置,教材内容的指向性不明确,教学内容的随意和无序,语文知识的碎片化,语文能力的模糊化,道德说教的扩大化,导致广大一线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什么都在教,但什么也没有教好;相对的学生什么都在学,却什么都没有学好。
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基于此点出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减少空洞的说教,增设词句的品析;减少教材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注重核心素养的选择和培养;减少停在表面的口号,增加读写交融的实践。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出发,让学生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可能打造出高效而富有情趣的双向语用课堂。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考量,探寻语用训练起点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板块落实的主体。语用课堂在内容和价值点的选择上,就应该紧扣学生内在认知需求,洞察学生最原始的认知经验,从而将语用训练贴近学生,进而明确语用训练的起落点。如在教学三年级的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文本的考量:学生对课文中哪些内容会感兴趣?哪些部分理解起来有难度?在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对文中的主人公红头和青头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较为感兴趣,学习兴趣浓厚,但对故事中渗透的道理很难体悟。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去体悟青头对红头说的话是如何把红头从牛肚子里救出来的,从而让学生自己提炼青头聪明机智、临危不惧的品质和它对红头的真挚感情。进而结合生活中小朋友们玩耍相处的点滴小事,让学生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可爱的小动物和生活中的鲜活资源,有效拉近学生意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准确探寻运用训练的起点,为后续扎实地语用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针对学生特点,确立有效的核心教学目标
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让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脚步。如一年级汉语教学目标(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母和音节。(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左右,学会用音序检查法查字典,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常用的偏旁部首。(3)会写汉字500个左右。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用铅笔正确书写。(4)建立词的概念。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知道近反义词。(5)建立句子概念,知道句子和词的区别。(6)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知道这些常用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以及书写规范。
关注教材单元目标,整体把握教学节奏。单元导读中基本上已经把这个单元的主要训练任务做了详细而具体的安排,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如文章《端午粽》。
根据学情变化需要,丰富教学层面。学情是动态发展的,好比绵延的山峦,高低起伏,又好比蜿蜒的小溪,迂回前进。在教学过程中从没有静止、凝固不变的学情,因为不会有僵固不动的学生。学情是丰富的、多维度的、变化发展的、流动的。忽视了这一点,就等于忽视了学生个性生命的存在;放弃了这一点的教学,也就等于放弃了教师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机会。
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巧妙地灌输进学生脑袋。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它是教与学的内容的载体,它肩负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获取信息,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课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彼此的关系很密切,都非从形式的探究着手不可。”
以语用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突出明确的层次。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语用教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不是对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在语文语言功能即语言交际的教学上,在于培养学生的语用方法、言语经验,提升言语智慧。以语用为核心的教学设计要突出三个层次:1.学习别人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达和运用的规律。2.学习用学到的言语经验和方法运用语言。3.运用阅读技能获得信息,学得知识,丰富精神,提升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人们常说:说话是一门学问、艺术,是一杆枪,具有强大的力量。只有运用,才能突出语文课内在的质的不同,与其他课程的阅读真正区别开来。
观察生活,懂得记录与表达,搭建语用训练平台。语言实践训练是打造语用课堂、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紧扣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日记中进行练笔,真正将语用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对于能够把握好表达的学生来说,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把日记写得特别有意思,他的日记和作文总能让你开怀大笑。纵然有明显稚嫩的痕迹,但是所表达的语言是生动的,主旨是明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自然语用能力也就随着他们的见识水涨船高,更上一层楼。
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运用,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开辟各种听、说、讀、写的训练机会,引领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实践,在围绕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落实语用训练,促进学生言语素养的不断提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培养思维品质,提升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文能力。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是在反复的练习和运用中得到实践的。
总之,语用能力是现在大力倡导的,它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语言文字,对提升学生语言的领悟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语用必须基于语言特点,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它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实践内容,教师要巧妙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语用教学与训练,使“语用训练”更加贴近学生,接近学生的日常运用,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习惯的养成开好头,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