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中五分区,是抗日战争时期,苏中区党委领导下的一个分区。地处长江南岸,宁沪铁路线以北,西至镇江,东则以锡澄(无锡、江阴)公路为界与苏中六分区毗邻。这两个分区,是苏中区党委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于1944年11月同时建立的。苏中六分区地委书记为钱敏。
苏中五分区建立后,成立了交通站,于1945年初印制发行了1套2枚的无面值“机”、“平”邮票,1945年4月1日(一说3月15日)停用。有关这套邮票的基本情况,邮刊多有报导;国内外邮票目录亦均列入。其中报导最早的邮刊,是无锡集邮研究会《邮友》。该刊于1948年7月15日的第19期上,刊出的以“居洽群述·钟笑炉编”名义撰写的《苏皖边区邮票综述》(下)一文中,即介绍了苏中五分区“机”“平”邮票,并附有该票图谱,本文不再赘述。但为了有助于说明问题,有必要将江苏省镇江市集邮协会《镇江集邮》1990年第1期刊载的《我几张区票的来源》一文的要点予以转述。该文为时任江苏丹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付主任汤通庆(已于1994年9月去世)所写。文中叙述了他的邮集中一些解放区邮票,包括一枚苏中五分区无面值邮票“平”字邮票,都是他的妻妹束月如寄给他的(束于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在苏中区工作,现离休住北京市)。为落实这一情况,在编纂《中国解放区邮票史·华东卷(下)》的过程中,于1994年8月26日,由江苏省集邮协会秘书长鲍▲禾和孟家瑾专程去丹阳市,在该市集邮协会人员陪同下,重点就汤通庆的苏中五分区“平”字邮票的来源问题,至汤家中向汤本人作了详细调查,他再次肯定了他的一枚苏中五分区“平”字邮票,是其妻妹束月如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寄给他的。当时还作了“访问笔录”。
苏中五分区邮票的“身世”,通过有关报刊报导和以上叙述,本已清晰明朗,可是自进入80年代以来,以至于今日,国内仍不时有对此票进行讨论甚至于争论的文章出现。有的邮人在邮刊上发表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观点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商▲、探讨,这是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邮坛学术气氛活跃的正常现象。只是因为人们所掌握的有关资料不够全面完整,或是不够系统,因而在较长时间内,对有关此票的一些问题,未能获得共识。现本文试图就所了解资料,并着重就这套邮票在《中国解放区邮票史》顾问委员会,审定《中国解放区邮票史·华东卷(下)》(送审稿)的过程中的情况作简要叙述,希望对这套邮票一些问题的解决会是有帮助的。
审定会议,于1994年12月下旬,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到会人员有:《中国解放区邮票史》顾问委员会委员和相关省市邮政部门负责人、正副主编刘建辉、常增书、谭小为、王观▲、沈雪华、刘广实、张华农、孙少颖、严忠辉以及上海市、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省参编人员等。会议对区票史华东卷(下)送审稿认真进行了审议,并对包括苏中五分区无面值“机”“平”邮票在内的几套邮票,进行了重点审议。而为验证丹阳市汤通庆所收藏的一枚苏中五分区“平”字邮票,会议特别邀请他的儿子汤曙东(时为江苏省财经高等专科学校负责人),将此票和其它区票携至会场,供众专家审查、鉴定。最后,到会者综合各种情况,进行了慎重研究,一致同意将苏中五分区无面值“机”“平”邮票,列入《中国解放区邮票史·华东卷(下)》中。
审定会议的与会者在讨论中认为,对区票的鉴别认定,不能脱离开该邮票发行当时所处历史环境,那时还是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且在敌人包围的地域中活动,流动性大。在这种严竣形势下,凡是过来人都知道,不可能为发行的每一种邮票都履行报告、核准等批文手续(现在有人称之为“出生证”);即使有的邮票当时有批准文件,但也有可能在战争环境中散失。因此笔者认为:如果现在研究区票,按照现在的条件和标准规定,坚持要求以有、无“出生证”为认定该票是否存在的唯一标准,则区票中,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及以前发行的,将有相当邮量会存在某种问题,这必然在国内邮坛而且也会在海外区票收集者中造成混乱,我们不希望并应坚决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在本文的末尾再补充两点情况供参考:
一、 苏中五分区无面值“机”“平”邮票停用时间:是在苏中区发行有面值邮票的同日,即1945年4月1日(一说是3月15日)停止使用。凡是对苏中区票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二、 笔者1954年春在上海钟笑炉处,曾亲眼看到过他收藏的苏中五分区邮票实寄封,“机”字邮票贴于信封背面、信封为中式,比较小些,由于时间太久,对该实寄封的邮戳及收信、寄信人姓名和地址,均已无记忆,但至今印像十分深刻、清晰的,是“机”(繁体字的另一种写法)字的特殊写法令我难忘。不知此封今日“花”落谁家?盼知其“芳踪”者触予报导。
以上,愿与同好共商讨。
苏中五分区建立后,成立了交通站,于1945年初印制发行了1套2枚的无面值“机”、“平”邮票,1945年4月1日(一说3月15日)停用。有关这套邮票的基本情况,邮刊多有报导;国内外邮票目录亦均列入。其中报导最早的邮刊,是无锡集邮研究会《邮友》。该刊于1948年7月15日的第19期上,刊出的以“居洽群述·钟笑炉编”名义撰写的《苏皖边区邮票综述》(下)一文中,即介绍了苏中五分区“机”“平”邮票,并附有该票图谱,本文不再赘述。但为了有助于说明问题,有必要将江苏省镇江市集邮协会《镇江集邮》1990年第1期刊载的《我几张区票的来源》一文的要点予以转述。该文为时任江苏丹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付主任汤通庆(已于1994年9月去世)所写。文中叙述了他的邮集中一些解放区邮票,包括一枚苏中五分区无面值邮票“平”字邮票,都是他的妻妹束月如寄给他的(束于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在苏中区工作,现离休住北京市)。为落实这一情况,在编纂《中国解放区邮票史·华东卷(下)》的过程中,于1994年8月26日,由江苏省集邮协会秘书长鲍▲禾和孟家瑾专程去丹阳市,在该市集邮协会人员陪同下,重点就汤通庆的苏中五分区“平”字邮票的来源问题,至汤家中向汤本人作了详细调查,他再次肯定了他的一枚苏中五分区“平”字邮票,是其妻妹束月如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寄给他的。当时还作了“访问笔录”。
苏中五分区邮票的“身世”,通过有关报刊报导和以上叙述,本已清晰明朗,可是自进入80年代以来,以至于今日,国内仍不时有对此票进行讨论甚至于争论的文章出现。有的邮人在邮刊上发表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观点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商▲、探讨,这是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邮坛学术气氛活跃的正常现象。只是因为人们所掌握的有关资料不够全面完整,或是不够系统,因而在较长时间内,对有关此票的一些问题,未能获得共识。现本文试图就所了解资料,并着重就这套邮票在《中国解放区邮票史》顾问委员会,审定《中国解放区邮票史·华东卷(下)》(送审稿)的过程中的情况作简要叙述,希望对这套邮票一些问题的解决会是有帮助的。
审定会议,于1994年12月下旬,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到会人员有:《中国解放区邮票史》顾问委员会委员和相关省市邮政部门负责人、正副主编刘建辉、常增书、谭小为、王观▲、沈雪华、刘广实、张华农、孙少颖、严忠辉以及上海市、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省参编人员等。会议对区票史华东卷(下)送审稿认真进行了审议,并对包括苏中五分区无面值“机”“平”邮票在内的几套邮票,进行了重点审议。而为验证丹阳市汤通庆所收藏的一枚苏中五分区“平”字邮票,会议特别邀请他的儿子汤曙东(时为江苏省财经高等专科学校负责人),将此票和其它区票携至会场,供众专家审查、鉴定。最后,到会者综合各种情况,进行了慎重研究,一致同意将苏中五分区无面值“机”“平”邮票,列入《中国解放区邮票史·华东卷(下)》中。
审定会议的与会者在讨论中认为,对区票的鉴别认定,不能脱离开该邮票发行当时所处历史环境,那时还是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且在敌人包围的地域中活动,流动性大。在这种严竣形势下,凡是过来人都知道,不可能为发行的每一种邮票都履行报告、核准等批文手续(现在有人称之为“出生证”);即使有的邮票当时有批准文件,但也有可能在战争环境中散失。因此笔者认为:如果现在研究区票,按照现在的条件和标准规定,坚持要求以有、无“出生证”为认定该票是否存在的唯一标准,则区票中,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及以前发行的,将有相当邮量会存在某种问题,这必然在国内邮坛而且也会在海外区票收集者中造成混乱,我们不希望并应坚决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在本文的末尾再补充两点情况供参考:
一、 苏中五分区无面值“机”“平”邮票停用时间:是在苏中区发行有面值邮票的同日,即1945年4月1日(一说是3月15日)停止使用。凡是对苏中区票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二、 笔者1954年春在上海钟笑炉处,曾亲眼看到过他收藏的苏中五分区邮票实寄封,“机”字邮票贴于信封背面、信封为中式,比较小些,由于时间太久,对该实寄封的邮戳及收信、寄信人姓名和地址,均已无记忆,但至今印像十分深刻、清晰的,是“机”(繁体字的另一种写法)字的特殊写法令我难忘。不知此封今日“花”落谁家?盼知其“芳踪”者触予报导。
以上,愿与同好共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