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小懂得树立自主思想,不依赖父母,学会生活本领。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读书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读书感悟中树立自立思想,塑造健康人格。
2.激发读书热情,喜欢读书。
二、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爬树;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飞翔。课文分为三小节,结构相同,都蕴含“自主实践”这个主题,具有普遍的显示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课教学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扫清语言障碍。练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从读中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教它们的孩子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是教学的难点。
三、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学习,掌握了生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能自己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四、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节课以读为主,立足文本,借助录像、插图阅读,激发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地读、说、演,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中演,在演中读,激情朗读,引发共鸣,体会情感,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培养自学能力。同时走出教材,对文本进行拓展,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树立自主思想,培养自立能力,在实践中学习本领、学会生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游蟠桃园吃桃子”录像片断。
2.问题激趣:你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学会摘果子的吗?那就去读读课文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创设情境,展现生动故事画面,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参与欲望和学习课文、获得新知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多读感悟。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指名读全文。
师:同学们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那么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大家读读想想。
(2)轻声读,读后交流。
(3)放声朗读全文。
(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在充分读书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获得整体感。)
2.读中感悟,学习方法。
(1)课件出示第一节内容(包括画面)。
(2)自由朗读第一节。
师:自己读读书,把猴妈妈和小猴子的对话用波浪线划出来。
生:读,动笔划。
(指导学生自己找出对话内容,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同桌练读,互相纠正。
师:你们能自己读好对话吗?下面就请同桌之间练读对话吧,注意互相提醒对错。
生:对读,指出双方读得好的地方和读错的地方,并改正。
(让小朋友们学习与他人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体验合作乐趣和甜头。)
(4)引导看图,理解内容。
①理解“多”、“摘”、“爬”等詞语。
②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进入文本,轻松快乐地理解第一小节内容。)
(5)启发想象,拓展思维。
①师:第一次去摘果子,小猴子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猴妈妈又会怎么说?
②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发表意见。
③小猴学会爬树,它会说什么?猴妈妈看了,会怎么说?小猴妈妈的做法对吗?
④小组合作讨论。
(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想象,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丰富体验。)
(6)顺学而导,演中生成。
师:小朋友,我现在有个主意:咱们把小猴子学会爬树的内容演一演,好不好?
①要把情景演好,应怎么办?
②讨论。
③再读书,熟读成诵。
④自选角色,演一演。
⑤师生点评。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指导、点拨作用,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演好”这一问题。然后顺学而导,表演前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熟读成诵。通过表演,给学生提供展示成功的舞台,体验成功的乐趣,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7)感情朗读,引发共鸣。
①师: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②生分角色读。
③师(适当评价):你们读得正确流利,但你们还可以发挥得更好。现在你们闭上眼睛,想象小猴子自己不敢爬树摘果子,偎依在猴妈妈身旁撒娇,恳求妈妈帮它摘果子;猴妈妈教子有方,鼓励小猴子自己去摘的样子。大家再练练,准备挑战刚才这两位同学。
④同桌练读。
⑤分角色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重视朗读指导,通过适当评价和鼓励,使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发情感共鸣。)
3.举一反三,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学习第一节的过程。
(2)课件出示第二、三节内容。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学习方法自学二、三小节。
(3)师:现在我们一块交流交流,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师生一同交流。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我体验,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4.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1.组内充分交流讨论。
2.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师生共同点评。
用“学会”进行说话练习。
(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独立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懂得不能什么都靠父母的道理。)
(四)指导书写,个性积累。
1.出示4个生字。
2.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4个生字。
3.练写生字。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小懂得树立自主思想,不依赖父母,学会生活本领。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读书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读书感悟中树立自立思想,塑造健康人格。
2.激发读书热情,喜欢读书。
二、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爬树;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飞翔。课文分为三小节,结构相同,都蕴含“自主实践”这个主题,具有普遍的显示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课教学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扫清语言障碍。练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从读中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教它们的孩子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是教学的难点。
三、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学习,掌握了生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能自己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四、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节课以读为主,立足文本,借助录像、插图阅读,激发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地读、说、演,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中演,在演中读,激情朗读,引发共鸣,体会情感,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培养自学能力。同时走出教材,对文本进行拓展,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树立自主思想,培养自立能力,在实践中学习本领、学会生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游蟠桃园吃桃子”录像片断。
2.问题激趣:你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学会摘果子的吗?那就去读读课文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创设情境,展现生动故事画面,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参与欲望和学习课文、获得新知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多读感悟。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指名读全文。
师:同学们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那么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大家读读想想。
(2)轻声读,读后交流。
(3)放声朗读全文。
(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在充分读书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获得整体感。)
2.读中感悟,学习方法。
(1)课件出示第一节内容(包括画面)。
(2)自由朗读第一节。
师:自己读读书,把猴妈妈和小猴子的对话用波浪线划出来。
生:读,动笔划。
(指导学生自己找出对话内容,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同桌练读,互相纠正。
师:你们能自己读好对话吗?下面就请同桌之间练读对话吧,注意互相提醒对错。
生:对读,指出双方读得好的地方和读错的地方,并改正。
(让小朋友们学习与他人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体验合作乐趣和甜头。)
(4)引导看图,理解内容。
①理解“多”、“摘”、“爬”等詞语。
②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进入文本,轻松快乐地理解第一小节内容。)
(5)启发想象,拓展思维。
①师:第一次去摘果子,小猴子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猴妈妈又会怎么说?
②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发表意见。
③小猴学会爬树,它会说什么?猴妈妈看了,会怎么说?小猴妈妈的做法对吗?
④小组合作讨论。
(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想象,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丰富体验。)
(6)顺学而导,演中生成。
师:小朋友,我现在有个主意:咱们把小猴子学会爬树的内容演一演,好不好?
①要把情景演好,应怎么办?
②讨论。
③再读书,熟读成诵。
④自选角色,演一演。
⑤师生点评。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指导、点拨作用,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演好”这一问题。然后顺学而导,表演前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熟读成诵。通过表演,给学生提供展示成功的舞台,体验成功的乐趣,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7)感情朗读,引发共鸣。
①师: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②生分角色读。
③师(适当评价):你们读得正确流利,但你们还可以发挥得更好。现在你们闭上眼睛,想象小猴子自己不敢爬树摘果子,偎依在猴妈妈身旁撒娇,恳求妈妈帮它摘果子;猴妈妈教子有方,鼓励小猴子自己去摘的样子。大家再练练,准备挑战刚才这两位同学。
④同桌练读。
⑤分角色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重视朗读指导,通过适当评价和鼓励,使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发情感共鸣。)
3.举一反三,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学习第一节的过程。
(2)课件出示第二、三节内容。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学习方法自学二、三小节。
(3)师:现在我们一块交流交流,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师生一同交流。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我体验,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4.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1.组内充分交流讨论。
2.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师生共同点评。
用“学会”进行说话练习。
(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独立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懂得不能什么都靠父母的道理。)
(四)指导书写,个性积累。
1.出示4个生字。
2.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4个生字。
3.练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