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sy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以下转变:
  一、教书匠转为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从根本上实现由机械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二、课堂教授型转为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也是少不了的。
  三、机械模仿转为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而得来的。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观能动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其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和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导演者。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若想实现两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只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学习过程;只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这种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历史时期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却显得
【摘要】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生学习的过程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凡满足学生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质的体验、会表现出满意的、愉快的、积极的、增效的体验。然而,教师面对是参差不齐的四五十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有主动参与的自豪感和成功的体验,就要提倡“异步教学”,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重视学生多样化地实践性学习,打破了教材、课堂、学校的局限,主张开放活动时空,密切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个人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应致力于“四个突出”,即目标设定突出开放性、活动方式突出自主性、过程设计突出实践性、评价方式突出多样性  一、目标设定突
传统的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是为学习数学而去研究问题,因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学得艰难而辛苦,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传统数学教学中的这种弊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在充分动手操作、思考探索、合作交流中思考数学、理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究能力。自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调整的问题。本文从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现状改进措施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
水稻对氯的忍耐力大于小麦。氯在各处理中的残留量为1%左右。大田中施用675kg/haNH_4Cl,配合适量磷肥不会造成危害。N、P、Cl对稻麦的穗长、穗数、千粒重无明显影响,对株高、
近年来,模糊数学已广泛深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等多个方面,其中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因其意义明确,简便易行且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运用模糊集理论,对作物品
中学图书馆作为服务性的学习机构之一,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学校教研、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要充分发挥中学图书馆的潜能和作用,为素质教育服务,必须贯彻人本管理思想,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学图书馆的价值。  一、客观认识、高度重视目前中学图书馆的现状  目前,中学图书馆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经费投入和馆藏数量严重不足,设施落后,藏书陈旧,种类少,数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学习过程,不能只重精心设计教案,只看重教学进度是否能顺利完成,只重当堂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而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果只重教学效果而淡化探索,那么教师
马铃薯是米脂县四大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及人民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1973年以来,马铃薯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种植面积达15万亩,约占全县粮田面积的30.5%,占粮食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