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走向生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中央领导同志已明确提出要对年轻一代加强德育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承担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在近几年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的亲身感受,结合多年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深有感触。现在,就如何让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走向生活,提出几点思考。
  一、 感恩、孝亲、敬长,让孝德教育从课堂走向家庭。
  传统孝德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过至深至远的历史性作用。今天,家庭、亲情关系依然十分重要,因此孝德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对待传统孝德这份历史遗产,我们应根据新的时代条件与教育要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其糟粕,汲取精华,赋予其时代新意,对学生开展新孝德教育。
  何为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简而言之,就是感恩、孝亲、敬长。“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同时也贯穿着历史的教学过程,历史自古以来有《十二孝图》;有关岳飞的“忠”“孝”行为的理解、朱德、陈毅等伟大革命家关爱母亲的评价;邓小平赡养继母等的故事延续。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涵盖思想道德建设,而孝敬老人恰恰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提高敬老、爱老、助老的道德水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够更有保证。在历史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孝德走进生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上学放学时向父母问好做起;从父母从工作回家时为父母捧上一杯热水做起;从为父母打盆洗脚水做起。其实尽孝不用做得轰轰烈烈,也不是在高谈阔论,要用实际生活的小事开始尽孝,这才是根本。
  二、 爱家、爱校、爱国,让爱国主义教育走向实际。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爱国主义思想,对学生来说看似大理论、大动作。其实,爱国主义走向实际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事。可以从爱护家庭的和睦相处开始;可以从维护学校的集体荣誉开始;可以从升国旗时向国旗敬礼、高唱国歌开始;可以从认真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开始。像这些平常事,应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感觉爱国就是可以从平时开始做起,逐步培养学生完整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 知荣辱、讲道德,让道德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道德,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道德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品德和道德教育。如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于谦一心保卫国家“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邓世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共产党员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等。通过对历史上无数先烈、英模感人事迹的了解,让学生悟出做人的道理。
  道德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开始。在现实生活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有意识的练习实践活动来培养。可以从不随手乱扔垃圾尊重劳动者做起;从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用电做起;从“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承诺做起;从为老人孕妇让座做起。良好的道德贯穿人的一生,培养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应该持续坚守,这才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乏有关德育教育的好题材,关键是如何将教育化为实际行动,走向生活。这也是我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以上的几点思考,是在多年的教学中得出的,以后将不断将之引向生活。
其他文献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对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他带给学生全身的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这在三年级开始教育中我们都强烈地体会到。  PEP教材以其
【摘要】高考中写议论文的考生占绝对多数。但很少有得高分的,究其原因是文章缺乏有力的说服性的语言。而议论文的语言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又常常被老师以“言简意赅”四字简单地一言以概之,不免使部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错误地认为说理文章不必锤炼字句,不需讲究文采,于是夫子说教式的语言,枯燥而呆滞的文字就充塞于同学们的作文之中。本文主要从修辞方面来对议论文的语言进行锤炼,以期来提高考生高考作文水平。  【关键词】议
本学年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对每个学生以后的成长事关重大。从某种角度讲,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起跳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但涉及其本人今后的长远利益,而且涉及到学校的声誉和学校的发展。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甜酸苦辣五味俱全,我就班务工作进行如下的总结。  一、班级概况  我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基础差。虽然自己的干劲十足,但经验不足,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没有较大转变,全班共有59人,有近
摘要:本文针对青春期教育,介绍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青春期教育的方法与原则。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重要性;方法;原则     从小学升入初中,大多数孩子都处于十三、四岁的年龄。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知道,这个年龄期的孩子相继进入了青春发育期,面对青春期的身体、心理的变化,有很多孩子无所适从,有的甚至非常恐慌,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时的他们急需父母、老师,甚至社会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因特网中的QQ聊天交流方式已经成为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QQ交流也不例外。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就有必要探究中学生QQ聊天这一课题。本文分析了QQ聊天的现状及利弊,力求从学校、教师及家长三方面找出解决策略,希望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在信息环境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因特网 信息交流 QQ聊天  一、现状分析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
【摘 要】小学数学高段时,“后三分之一”的学生相对会比较固定,如何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有效性是摆在每位数学教师面前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这既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实践问题,这是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现实着手问题……这促使每位数学教师对“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形成原因,仔细分析思考;对提高“后三分之一”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多实践,多研究,多总结。笔者从已有经验和实践尝试两方面共同出发,从教师角度、学生角
摘要:新时期,新的理念;新的课堂,新姿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影相随。文章借鉴了前人的教学经验,结合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 “诗意”在我的语文课堂“安居乐业”的有效策略,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小学 诗意 课堂  语文是一门充满感性和人文色彩的学科。一篇篇涌动着诗情的经典文章传递着真情;流淌着眷恋;彰显着人性;迸发着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体系。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单元主题采用“单元整合教学”的教学策略,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合教学”重在“整体把握”,即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
摘要:近几年,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也逐年上升。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但是如果引导不正确,那留给大家的只有遗憾。  关键词:单亲家庭孩子 父母离异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增多,给未来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的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普遍面临“三难”:招生难、教管难、就业难。招生难导致教管难与就业难,就业难反过来又影响招生与教管,形成恶性循环。面对如此困境,笔者认为,我们广大师生都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共同探讨解决困境的对策,使学校运作逐渐走上良性循环。学生及其家长更关注就业问题,就业问题解决了,其余三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此,笔者仅就就业问题从强化学生财会专业的技能实训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与各位同行进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