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谈“情绪写作”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建刚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首届教学名师,苏州教育名家,2008 年度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自2005 年以来,管建刚先后出版了《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我的作文评改举隅》《教师成长的秘密》《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一线表扬学》《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等近20本专著。
  问:管老师,现在的孩子,写自己的愤怒、委屈、不满时,文字很有杀伤力;可写自己的幸福、快乐、感恩时,就写不出什么了,好像生活中没有快乐、幸福似的。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老师觉察到了,但仅仅停留在“觉察”阶段而已。
  不管你想不想、愿不愿意,数学题总得一步一步往下做;不管你心情怎样,做得出来就是做得出来,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情绪对数学作业有影响,但不大。作文不是。你有話要说,你想写,写的时候会充满感情,会不知不觉地微笑,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会把自身的灵与肉倾注其中。你无话可说,你不想写,每一个句段都将是一场痛苦的奴役。多年前读巴金的“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我以为先生矫情。那是我的浅薄。写作最重要的是内心里有想要喷发的情感,作文就是用文字捕捉你的感情、倾吐你的感情。
  儿童的情感还不稳定,是情绪化的。今天你对他好,他说老师你真好;明天哪件事儿你批评了他,他马上就说恨死你了。小学阶段,是“情绪写作”;中学阶段,是“情感写作”;大学阶段,是思考写作;成人写作,是思想写作。小学生作文,情绪本身就是作文的中心,写着写着,心里的那份情绪就波涛汹涌了。乐的时候,写着写着能笑出声来;怒的时候,恨不得把笔下的纸戳穿。
  有了情绪的介入,学生作文就不会“干巴巴”,不会“无病呻吟”。你看——“别以为你们是暴烈女就可以欺负男生,别以为你们是暴烈女就可以无法无天……男生不是你们出气的玩偶,男生不是你们打架的工具……要不是你们女生,男生不会变成这样子;要不是你们女生,男生不会怕你们;要不是你们女生,男生会看你们不顺眼吗?”——这段文字充满了情绪,小作者忘了自己是在写作文,他只想把“窝”了许久的情绪喷发出来。在此过程中,对比、排比、反问……全都在一瞬间无师自通了。这段文字的作者是四年级一名被贴上了“作文不行”标签的学生,他平时的作文读起来味同嚼蜡,而此时因为有了情绪,写出的作文与平时相比,简直判若两人。这说明不是学生不想写好,而是他没有找到有情绪的写作材料,或是找到了有情绪的写作材料,他又不敢写。
  二
  人活着,不痛快时多,委屈时多,不安全时多,气话多,狠话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成人如此,儿童也如此。儿童什么都要依赖大人——买衣服要看大人,买玩具要看大人,理什么发型要看大人,出去吃饭要看大人,玩游戏要看大人,玩多久的游戏也要看大人。校园生活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学生也请客送礼,也有市场交易,也谈情说爱,也有帮派,有“包打听”,有迷惘有焦灼,有诅咒有报复;孩子对教育、对学校、对班级、对老师、对作业是有意见的。在这些大人看不到的地方,儿童说的做的有很多是你想不到的。
  “绘本界的毕加索”桑达克说:孩子生活在无忧的国度,阳光永远灿烂。这句话被很多人奉为名言,其实是纯粹的欺骗。童年是人生最没有安全感的一个阶段。身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你要他整天写自己如何快乐、如何幸福、如何感恩,的确勉为其难。情绪化的孩子就是有那么多的不开心、不放心、不耐心、不贴心、不宽心、不省心。当孩子真实地写下这些情绪时,你还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吗?你还能由衷地欣赏里面语言的杀伤力吗?恐怕很多老师不能做到,以致于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老师们会追问学生:“你怎么能有情绪呢?”或者评价说:“他这个人有点情绪化。”“情绪”“情绪化”都有贬义色彩。一篇情绪化的作文或带有情绪的作文,语文老师看后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思想不健康”。
  言为心声的作文,首当其冲地被道德绑架。有一回,我在网上发了一个六年级的孩子的话:人一结婚,不出5年,男的就不大敢仔细地完整地看自己老婆了,即使看了,也不会仔细看第二遍。然而,我找男朋友,是大大的有标准的——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不少语文老师明确表示不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六年级已经知道“健壮如伟哥”了,再不管管,初中谈恋爱,高中出事故。我跟老师们说,小作者叫蒋方舟,中学六年很安全,还考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叫清华。“言”是儿童的“心声”,却未必是儿童的德行。儿童阶段属于情绪写作,情绪是不稳定的,今天的情绪明天完全没有了,明天的情绪后天又完全不一样了。
  儿童会很敏感地感受到老师的情绪反应,当他们明白老师所指的说真话是只能说好话时,他们作文时就很少能享受到心灵宣泄的痛快,很少能享受到忘记“写”本身的飞起来的感觉。
  三
  2015年9月2日,有个刚上二年级的小朋友写下了这么一则日记: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我遇到了一件伤心事——我的一个好同学转学了。我非常伤心,因为她每天跟我玩,跟我聊天。她转学了,把我丢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日子没法过了。一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我和爸爸、妈妈、姐姐聊这事。妈妈说:“你可以去找别的女人啊。”我说:“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听我这么一说,爸爸、妈妈和姐姐都无语了。我很想去上海看你,可是我没钱啊,我只好在路桥等你。
  此刻的小男孩喜欢小女孩是真的。过了两三个月,小男孩或许连小女孩的名字都不记得了,这也是真的。儿童作文就是这样情绪化的。文中的小男孩用了一个高超的表达技巧——文中的小女孩先以第三人称出现,后来,小男孩情不自禁地、也天衣无缝地从第三人称切换到了第二人称。没有一个语文老师会教一年级的孩子人称转换,可见他们言语表达的潜能库里,就潜藏着这样的表达技巧。这个小男生的事实告诉我们,教作文,首要的不是语言积累,也不是技巧训练,而是激活——激活耳朵积累的语言,激活嘴巴使用过的表达技巧。激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充满了情绪的写作。
  四年级的任驰宇气冲冲地攻击周轩:“还有周轩,谁可以证明她是刀子嘴豆腐心?我可以证明,她不是。假如是的话,为什么我路过那里,她非要打我一下,而且下手那么狠。”我问任驰宇:“‘我可以证明,她不是’中间为什么加逗号?”他答:周轩如果看到“我可以证明”,心里一定开心,再来个“她不是”,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语言的智慧就藏在写作的情绪里,不管不顾,汹涌而出。
  儿童有好的情绪,也有坏的情绪。我们要支持学生写好的情绪,也要允许学生写坏的情绪。儿童敢于真实地写他的坏情绪,这是儿童作文发生重要变化的开始。一个人什么时候最有创意?安全感十足的时候。当作文不用考虑哪些话该写、哪些话不该写时,学生的语言就会像自来水一样通畅。
  四
  正如提问老师的担心,允许孩子写坏的情绪,作文里的负能量如何消解?语文老师当然要讲道德,但这个道德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道德更多的来自人的影响,而不是来自老师的说教。一群身正的老师,自然能带出一批身正的学生。
  作文里,你不允许学生写这,不允许学生写那,说这不阳光,那不正气,那么,学生不只找不到真正能带上充沛情绪的作文材料,而且会把心里那些“不阳光”“不正气”藏起来。注意,是藏起来而不是消解掉。作业里,“善”的反义词是“恶”。生活中,道德里,“善”的对立面不一定只有“恶”,还会有“伪善”。《天龙八部》里的四大恶人并不太恶,《笑傲江湖》里的任我行也不太恶,最恶的那个人叫岳不群,因为他伪善。儿童拿起笔来就藏起自己的坏情绪,做出完全天真、完全可爱、完全善良、完全美好的样子来。这不能不叫人担心,因为这样做,真正的“善”的对立面已经开始了。好的情绪、坏的情绪都写出来,你才会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孩子。了解了一个真实的孩子,教育才有了真正开始的可能。人性都有恶的部分。人性的恶的消解本质上不是靠“堵”而是靠“导”,只有在阳光下呈现出来,你才能看清楚,“导”才会有清晰的方向。
  作文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学生的“人”的问题,教师的“人”的问题。从“写作情绪”看作文教学,我忽然明白:從来没有作文教学,只有作文教育。
其他文献
“三读四入”强调以读生情,以情促智,以智生情,以情促读,用朴实、真实、扎实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智。  “三读”指的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即读近文本——读进文本——读出文本。“读近”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字词,梳理文章脉络,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读进”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阶段,也是最重要、最关键,需要教师大力指导和点拨的阶段。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品味词句,
苏打Na2CO3与小苏打NaHCO3都属盐类,而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这两种物质是中考卷中的“常客”,两者有哪些异同?中考是如何考查相关的知识的?现通过典型中考题帮助同学们
初中阶段,一般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可是我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很多问题。作文通篇都是流水帐一样的记叙,特别缺失具体的描写,读来索然无味,自然无法吸引读者,更别说触动读者的心灵;有的
期刊
一本好书,如一杯清茶,茶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台湾苏明进老师的《希望教室》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序言”“前言”“后记”都没有,但读后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宛如一道璀璨的星光划过沉寂的夜空。  苏老师以博客形式记录了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心得体会:如何与学生、家长平等对话;如何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自然而然地教会孩子们36种能力与品格的过程。一个个成长的小故事,浅显易懂,看后就想在自己的学生
这是一个发生在清华附小戏剧节上的故事。一位爸爸百忙之中抽空去观看了孩子班级的戏剧表演,却发现自己的儿子,扮演了一块没有一句台词、一动不动的“大石头”,然后爸爸中途离场
纵观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发现有一类趣味实验探究题别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这类试题将科学探究和趣味实验融为一体,设计成趣味性强、生动灵活的实验探究题,既能彰显化
教师怎样巧妙地拒绝家长的不合理要求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做好“三字诀”——  “缓”字决。顾名思义,就是家长提什么要求,教师先不忙拒绝,而是过一段时间再处理。毕竟很多家长所提的过分要求,往往都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决定,等过段时间,当他们情绪稳定了,自己前思后想,发觉所提问题确实“过分”,自然就会不再提起。但是如果教师直接拒绝,与家长“硬碰硬”,那就会让他们感觉很没“面子”,这自然而然把家
2008年,我开始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跟自己对话,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和内心感悟。我发现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后有写作交流的欲望,而写作需要阅读提供思维灵感,这种无限循环的状态慢慢地洗刷着我的眼睛、大脑,使我的内心变得明亮起来。  2013年春,在学校的引领下,我们踏上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追梦之旅,武师附小高雅阅读馆应运而生。24位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同读同思,共享共进。在教室里、办公桌前、
我小时候强记能力比较强,很小就认识一些字,四岁时就能背几首唐诗,所以当时在大人们的印象中我比较聪明.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懂得,这并不是我的优点,反倒因此影响了我少年时期的
与学生读,童真飞扬。在每天早间的“好书推荐300秒”环节,我喜欢和孩子们PK书目,与孩子们同读一本书,参与知识竞答,故事梗概大赛等等。在《青铜葵花》中感受曹文轩老师语言的纯净、唯美;在《小王子》中,感受主人公的坚韧不拔、乐观活泼……每周两次的阅读欣赏课,我带领孩子畅游诗海——走近心系百姓,思寄祖国的杜甫、“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豪迈乐观的毛泽东……和学生一起与语言大师林清玄、朱自清、丰子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