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faqiang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余年的数学教学,我体会到,后进生对学习的逆反情绪,是教师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一大障碍。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我就对后天形成的后进生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后进生的主要表现
  
  (一)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就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概念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二)自学能力差。
  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知识,同时也提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三)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
  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四)课后练习质量不高。
  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五)缺乏竞争意识。
  对考试无所谓,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在考场上“临场发挥”。
  总之,后进生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只得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
  
  二、如何转化数学后进生
  
  (一)注重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数学的抽象性是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他们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教师可以拿出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让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的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后进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的教授和枯燥无味的语言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后进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当他们有所进步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后进生只要接受教师,就会大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自主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要注意对后进生实行情感教育,充分肯定后进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4.对后进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教师应对后进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教师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要及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后进生成为后进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意志力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不上自习课,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后进生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在考试前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后进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使一些后进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进而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后进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他们就一定会被成功转化。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构造法思想对线性规划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从而使问题简单、明了,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数学线性规划构造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建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引导。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体会,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为此,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变革课堂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行为。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变革课堂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形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在中学数学中比比皆是,它使函数、方程与不等式、数与形、常量与变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类问题不仅综合性强,而且情景新颖,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潜在的数学素质,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笔者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此类问题的转化方法进行探讨。  
摘要: 情境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对象共同创设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场景和氛围。以往语文课上常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讲解、提问、阅读等手段进行,所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进行愉快教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善学”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 语文兴趣情感多媒体    “情境”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共同创
折纸是民间的一种手工艺,通过折纸能折出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所以折纸也是许多人喜欢做的一种手工游戏。那么,通过折纸能否折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曲线来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可见,兴趣对于每个人的成功都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易动、好玩的小学生来说,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更注意发掘所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激发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中考考试与高考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一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数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数学起步教学十分困难。本文分析了产生教学衔接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原因策略    一、问题缘起    提到初高中学生
摘要: 本文作者在新一轮课改教学和与同行教师交流中,对此次新教材感触颇多,在此以我省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为例提出一些问题,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同行的指正。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材问题    新一轮高中教材课改已实施了近三年,我省高中数学选用了人教A版教材,为了将这次课改顺利推进,各级领导及有关专业人士作出了巨大努力。作为多年奋斗在一线上的普通教师,我们正积极面对新课改,加强对课改精神
如何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工作,是我们面对的共同课题。新课改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彻底否定,它所倡导的是不同教学与学习方式之间的平衡,寻求的是不同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组合、最优化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笔者试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谈谈对有效教学及其策略的理解与运用。    一、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数学学习    1.有效教学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