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改变课堂形式 用平板助推“以生为本”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mfdpv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时内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
  【课前思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一相情愿的“独白”,而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中平板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更精准化、可视化、个性化,这些新一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革新正在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之后,再一次深入学习分数,因此在课堂中,学情的掌握就尤为重要。整节课,用平板助推以生为本,遵循“数学学习就是学生既有经验的改造”,以严整、精练的课堂结构所产生的内在逻辑力量推进课堂教学,通过多元递进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体验单位“1”,让学生体验建构“分数的意义”全过程,而平板的使用,使课堂呈现出更精准、高效、个性的生长质态,引领学生顺利建构新知。
  设定的教学目标有:(1)整合学习材料,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2)经历分数单位累积成分数的过程,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3)创设富有数学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其中教学重点确定为“经历分数单位累积成分数的过程,在自主体验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
  【课堂实践】
  一、平板调查:预知学生起点
  1.温故引新: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意义”。分数什么时候学过?(生:三年级)甘老师写一个分数[14],会读吗?(生读)古人说,温故而知新,我们利用课前几分钟先来温故一下好吗?
  2.平板调查:你觉得[14]是什么含义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并在平板上拍照上传。时间为2分钟,开始!(生平板操作)
  3.生生互动:有些同学已经完成了上传,完成的同學可以在平板上浏览其他同学的作业,你觉得不错的作业就给它点个赞!
  (思考:因学施教,关注起点。由于学生在三年级时对于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课从平板“小调查”入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用喜欢的方式表示[14]。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起点,充分利用平板功能,使数据收集更精确快捷,在2分钟内可以看到所有学生上传的作业,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起点。同时,通过平板使生生互动更充分,学生提交照片后可以查看其他同学已经提交的照片,认为不错的可以点赞,让学生主动互相寻找优秀的作业,实现全班学生的交互和共享。)
  二、温故知新:亲历分数模型
  1.初识印象:甘老师从课前大家上传的作业中挑选了点赞数比较高的四幅作业,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同时出示四幅学生作业)请他们自己来介绍一下吧,第一位作者是严盈盈。
  生:我觉得一个圆形分为4块,这样的一块就是四分之一。
  师:你说得很清楚,谢谢你,请坐。下一位作者叫唐莹,你画了两幅画,其中一幅跟严盈盈是英雄所见略同,那你介绍剩下的一幅吧。
  生:我画了一条线段,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就是四分之一。
  师:说得非常完整,我喜欢你的回答,下一位作者来介绍吧!
  生:我画了4个苹果,我觉得其中1个就是四分之一。
  师:请第4幅的作者来回答。
  生:我觉得四分之一就是把4个糖果分成4份,这样的1个就是四分之一。
  2.寻找异同:我们来看这些同学的作业,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全都分成了4份。
  师:这个分我们用更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说,是(生:平均分),好的,甘老师把你的答案记录下来。(师板书)
  生:都是取了这样的1份。(师板书)
  师:那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表达方式不同,分别用了圆、线段、苹果、糖果来表示。
  生:前两个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后面两个是把多个物体平均分。
  师:说得有道理。三年级时我们更多的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现在我们发现,其实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师圈起来),平均分之后,也可以得到分数。
  3.总结归纳:那么[14]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谁能来完整说一说?
  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就是[14]。
  4.自主阅读:你说得很完整,在数学上,对于分数的意义还有一些更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6页,仔细阅读,并找出相应的句子,重要的概念可以画一画、圈一圈,开始!
  5.辨析概念:(师平板出示教材电子书)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概念?
  生:单位“1”。
  师:那什么是单位“1”?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
  师:书上的几幅图中,单位“1”分别是谁?(生答)
  师:什么叫分数单位?书上举了哪个例子?刚才我们学的[14]就是分数单位,里面有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思考:自主归纳,自主阅读。有了学生自己对作业的理解,就要利用好学生的想法和经验,从而在他们的经验上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于是,在课堂中,笔者利用学生这一系列简明的结构性材料,给接下来的探讨、交流和对话提供话题,顺利地总结出四分之一的真正意义。同时,通过自主阅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平板中电子书的适当应用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亲切感,自然而然地进行练习和探究。)
  三、平板辨析:提升思维层次   1.平板选择:在平板上选择你认为表示四分之一的作品,选择完后,和同桌说说你选择的理由。(生平板操作)
  2.自主辨析:来看看大家的选择结果,(平板出示结果统计图)看来选择图①的同学最多,那就先来看看图①,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就是8个三角形分成了4份,2个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把你的想法画画看(学生在平板上分一分),也就是这幅图把——(生接:8个三角形)看作单位“1”,平均——(生接: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2个三角形就是1份,也就是它的四分之一),画得清楚,说得也棒!老师把你的作品保存下来。那这幅图还可以用其他的分数来表示吗?
  生2:还可以用[28]来表示。(师到生边上,让学生在平板上分一分,边分边说意义)
  师:老师也把你的作品保存下来,大家看。(平板同时出示两幅作品)同样一幅图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3:因为它们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
  师:是的,在单位“1”相同的时候,平均分的份数非常重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分数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继续来看图②,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吧!
  生4:(边分边说)这里是把6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4份,1个半三角形就是1份,所以涂色部分也是整个图形的四分之一。
  师:分一分,圈一圈,大家就看明白了。(平板出示前两幅图)看①②两幅图,涂色部分都是四分之一,但大小怎么不一样啊?
  生5:单位“1”不一样,第①幅图单位“1”是8个三角形,第②幅图单位“1”是6个三角形。
  师:单位“1”真的很重要啊!那以这名同学为例,他占这个小组的几分之几?(生:[110])那他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生:[160])在我们会场里有600人,那他又占整个会场人数的几分之几呢?(生:[1600])为什么同一个人,得到的分数不一样呢?(生笑,齐答:单位“1”不一样)
  师:真好,看图③,刚才选择图③的人挺少的,我们来看看都有谁?(挑选其中一人)你来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6:我现在改变想法了,它不是表示四分之一的。
  师:咦,改主意了,为什么?
  生6:因为它把12个小三角形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1份只是三分之一。(边说边用平板画)
  师:嗯,会发现错误并改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能力。那假如要表示为四分之一,该怎么办呢?
  生7:再加4个空白的三角形。
  生8:少涂1个三角形,只要涂3个就够了。
  (思考:现场生成,个别指导。平板交互的优势之一就是现场生成更及时,通过平板操作,所有学生的选择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机会,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当错误出现时,可以及时利用数据分析,针对个体及时改正错误。)
  四、动手操作:巩固分数意义
  1.创造分数:同学们都对分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不能自己来创造分数?(出示任务要求)
  创造分数:
  (1)分一分,圈一圈,创造不同的分数,完成后拍照上传。
  (2)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在平板上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觉得不错的作品,给他点个赞。
  2.平板上传。
  3.展示成果:点赞最多的是哪个同学的作品,我们请他来说一说。(生汇报)
  4.现场微课:我们来看一个同学的思考过程,老师把它拍下来做了微课。(播放微课)如果有不懂的同学,课后可以再次进入课件库观看。
  (思考:智慧课堂,延伸课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需要不停地走动查看学生答题情况。有了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教师就可以留出充分的时间,优先指导学困生,然后在平板中统一查看全班提交的照片,所有学生的答题照片都会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教师把典型作业添加到讲评中,取代原有的实物展台进行成果的展示,节省时间。同时,现场微课的制作,更体现了平板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延伸至课后,给学困生二次学习的机会。)
  五、拓展延伸:理解分数产生
  1.回顾梳理:我们温故而知新,进一步讨论了分数的意义。静下心来想一想:分数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生1: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然后取了其中的1份或几份。
  生2:我知道了分数单位就是平均分成很多份中的1份。
  2.播放微课:那你想知道分数的来历吗?我们一起来看个小微课吧!
  3.练习巩固:请同学们在平板上完成练习题。(生完成练习,师平板公布答案,自主校对,根据平板数据寻找错误,师进行纠错指导)
  4.拓展延伸:这一题做对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做错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几分之几?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分数,它又表示什么意义呢?我们在今后继续来学习。
  (思考:练习分析更精准。在课中,教师可以推送选择、判断等客观题。系统实现自动批阅和报告分析,使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情。对于需要书写的主观题,可以通过平板圈画批注答题或者纸质书写平板拍照上传答题。)
  【课后反思】
  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可能就是科技改变课堂的思考点。平板技术的引进,使得信息共享“快”而“广”,教师对学生信息的获取、分析、利用的时间大为缩短,让教学变得更为高效。而学生则可以共享全班任意一个人的信息,广度和深度大为提升,从而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与此同时,智慧课堂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使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起点,调整教学的重点,纠正学生的错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平板的便携式,更将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让教师实时关注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课堂互动由传统的口头化转向智能化。
  当然,科技只是手段,平板仅是工具,这些不能代替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有以生为本,回归教育起点,从每一节课入手,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机会,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升学生自主化和合作化学习能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城东小学 312300)
其他文献
【摘 要】认知的精制是学生对所学信息附加内容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增强思维互动,促进认知精制,是提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必然选择;以任务促进思维互动、材料支撑思维生成、指导引领思维提升,是基于认知精制视角提升互学实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认知精制 思维互动 有效互学 策略  精制,是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理论分支——认知精制理论的重要概念。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如果学习者要将信息保持在记忆中,
【摘 要】数学思考中的识记和重现是数学记忆的有效方式,而有效的数学记忆更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思维起点。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的建构与形成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数学记忆,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应然激活和数学意义的自然建构,助推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和数学思维的提升,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从低级思维的机械重复向高级思维的综合运用的应然转变,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关键词】有效记忆
【摘要】儿童的人格结构及其对社会的反应方式主要受儿童早期家庭生活环境影响。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强调家庭环境和早期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在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对现代家庭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神经症;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1-0040-03    一、问题
最近,我校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所选的课题是四年级下册的“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三位执教老师对教材例题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引起了笔者对例题改编的思考。  【例题】  【教学过程】  A教师的教学处理  师:同学们喜欢玩“算24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生:2×10 4=24。  生:4 2×10=24。  师: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 18~1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求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提高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初步养成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欣赏过程,體验由来  师课件展示长方体的由来(如图1)。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内容分为“十几减9(例1),十几减8、7、6(例2、例3),十几减5、4、3、2(例4)”三个部分,用4个例题,7个课时展开教学。  例1和例2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基本一致,大致分为4个层次。  (一)创设情境,列出算式  例1用“小丑卖气球”,例2用“熊猫卖风车”,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呈现数学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材有意运用相似的生活情
【摘 要】以课程改革为背景,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主题,以习题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对国内几个版本教材习题的对比、剖析,总结出各自的特点,扬长避短、有机整合,从而更好地感知、理解、研究、深化“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推进该内容的教学。  【关键词】鸡兔同笼;习题研究;本质  一、在“测”题中感知“本质”  面对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常常有这样的忧虑:直接放手,大部分学生探究不出结果怎么办?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摘要】基于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的解答情况按其理解能力由低到高分成五个水平层次,运用过程性变式理念设计不同的变式练习,使不同思维水平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具体结合一道试题,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力,进行归类并分层,运用过程性变式理念设计相应的练习,实施针对性教学,以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层次。  【关键词】变式;过程性变式;SOLO分类理论;思维发展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
【摘 要】拓展性课程以课程知识为载体,适度的延伸、开拓,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估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在各套教材中以“分类数”和“转化算”两种算法为主,教师可以在这两种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撒绿豆的实验过程,自主发现图形内绿豆数量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探究估测不规则图形的新方法。  【关键词】估测 图形面积 数学实验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构想  教学内容:图1中每个小正方形为1平方
【摘 要】“深度教学”指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深刻把握教学内容,革新以往浅层的、表层的课堂教学。数学课堂的深度教学,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领,把握教学的进退,关注“明”“暗”两线的融合,在学生的交流碰撞中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数学思维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将目光聚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