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犹如春风细雨,滋润着从事教育人的心田”,一位教育家这样说。是的,我们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无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课程研究、尝试。我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自己的意见。
  内容:光靠课本是不够的
  一位老师说得好:“教材仅仅是众多媒体的一种,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交往和对话这种独特的情境中,对课程文本进行再加工、再构建。在这种加工和构建中,学生得到了某种情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价值的某种成熟,同时,知识和技能的锋利是水到渠成的必然。”如此说来,光靠数学课本显然是不够的。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标准》中对教材编写意图说明的同时,真正消化理解教材,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综合化的拓展渗透,这样必将能从有限的教材中再生无限,于“滞后”的教材中开掘鲜活,在“片面”的教材中构架完整,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如一位教师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课时,出示这样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1)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2)“春”字共有几个?(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
  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 。
  这种新颖题材的引入,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合作: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有的教师便把小组合作交流当成了法宝,好像一节课如果没有合作,没有小组讨论便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弄得小组合作满堂飞。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让学生沿一条高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时也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有的低年级教师教“9的认识”时摆9根小棒、9个图片也要搞小组合作。实际上,这些数学活动学生个人完全能够完成,有必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吗?这样的合作不仅不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反而让大多数学生失去独立思考与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因此,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而应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训练:多一些问题解决
  传统教学环节中的巩固训练,是学生对新知识再认识的一种实践活动,但存在单一、机械、模仿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很多教师开始注意从新知引入到巩固训练都是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问题解决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所谓问题,是指没有现成方法解决的情境状态。问题解决与常规训练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找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训练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但也应该是学生探索新知识基础之上的训练,那种以较短时间结束新课,用大量练习进行训练的做法是“本末倒置”。另外,教师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熟能生巧”的合理性有多大我们暂且不论,但“熟能生厌”则是存在的事实。
  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都习惯性地对学生说:“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没有问题了,教师就放心了,学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样,学生带头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这种教育是以学生学懂为目的,内容听懂了,问题解决了,就大功告成,功德圆满,这似乎无可厚非。不然,教师下不来台,收不了场,岂不难堪。但学生懂了就完了吗?未必!
  小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总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然而,中国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就算目标达到了。而西方之教育目标则相反,它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了。这说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中,教师承担的是“传道授业”的重任,扮演着“解惑”的角色。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思考的空间,课后没有问题的延伸,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和创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个“尾巴”——让学生携带“问号”离开数学课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在课堂总结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已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的,学的感觉怎么样,还要留有时间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等等。其次,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把学生引向更为广泛的数学阅读。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
其他文献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学钢琴来说,方法问题尤为重要,钢琴的技巧性极强,比起其它的专业性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花费相同时间的前提下,每个人练琴的收效是不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练琴方法和练琴习惯是否正确。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效率就高;方法不当,则是事倍功半,效率就低。因此是否按照科学的方法练琴就成了学琴进步快慢的重要因素。对于学习钢琴
期刊
【摘要】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班级管理就更成为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那么,该如何管理好班级呢?鄙人认为,要成功管理好一个班级,应注重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班级管理;情感教育的培养;尊重与激励;培养学生决策;管理能力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发展,有鉴于此,班级的管理就尤显重要,特别是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班级管理
期刊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帮’之称。中国人们热情奔放,文明礼仪,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崇尚礼仪。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不文明,没礼貌的行为随处可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弘扬祖国礼仪传承的重要,因此,我们幼儿园开展的幼儿礼仪教育的课题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感受颇深。  特别是
期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这句话来形容聋校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是再合适不过了。聋生由于生理障碍,产生自卑心理,加之表达交流不畅,心里的想法、委屈、困惑、喜悦等情绪无法适时正确宣泄。时间久了,导致想法平淡了,喜悦和快乐不浓烈了,委屈和困惑压抑与内心成为死结了。这就是大多数聋生“死水一潭,波澜不惊”的状态症结之所在。所以做为聋校的班主任,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全方位关注聋生,构建家校联合,教师家长联手的
期刊
【摘要】中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养成习惯形成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抓好中学生养成教育才能使小学生成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从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点滴的小事抓起、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关键期抓起两个方面,谈了班主任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班主任;中学生;行为习惯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
期刊
21世纪,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替着,。而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个性各异、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新型学生,过去那种包办代替的保姆式的班主任已不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融情入理,作好专业班主任。  1营造氛围,促进优良班风  1.1班主任是班级方向的引领者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仔细琢摩重点有三项:建立班级文化;班级日常管理和个别生教育。  每一次新班级建立
期刊
“教学名师”,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以特殊才干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著称,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教师。他们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领衔、示范、激励、凝聚和辐射等支配作用,引领着教改新潮流。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育教学的专家。然而,名师的慢慢人生征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都有自己“面壁十年图破壁”的不懈奋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其备课之方法就是值
期刊
从教二十年了,我们天天在谈“高效课堂”,那么何为“高效课堂”?  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在一节课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教育应该是充满情感的事业,充满美的事业”,而语文学科更多的担当着这样一项重要的使命。  语文教学的美感教育功能和任务,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使命。素质教育的审美性,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加强审美教育,拓展审美教育的范围。应试教育偏重于学生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习的必要基础。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就是要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那将会对学生自
期刊
【摘要】通过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已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索;创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中的概念、规律和结论,大都是从实验出发、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总结概括出来的。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使培养学生
期刊